陳苗苗
摘要:古詩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其簡練精妙的語言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內(nèi)涵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編寫有一個明顯的特色,就是大幅度增加了古詩的篇目。本文以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古詩教學為例,探尋了古詩教學的有效策略,讓學生輕叩古詩大門,誦讀、品悟、運用傳統(tǒng)文化。
關(guān)鍵詞:小學三年級? ?古詩? ?傳統(tǒng)文化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更加注重學生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綜合素質(zhì)的養(yǎng)成,經(jīng)典古詩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精粹,已被大量編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共選取了優(yōu)秀古詩文124篇,占教材所有選篇的30%,由此可見經(jīng)典古詩的重要性。
第一學段古詩教學的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指導學生讀詩、背詩。三年級是古詩教學的轉(zhuǎn)折,教師要注重古詩學習方法的引導,為學生學習古詩打好基礎(chǔ)。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教材一共安排了18首古詩,其中6首安排在語文園地中的“日積月累”,另外12首為精讀課文,其分布和特點如圖1所示:
針對這些古詩的特點和三年級學生的特點,筆者分析了三年級古詩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誦讀有法,涵詠詩味
1.初讀,讀準字音
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主識字的能力,所以在教學古詩時,教師只需要指導學生認知難讀和難記的生字,而不用將生字單獨拿出來教。但是,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特殊的讀音,因為這些對學生來說是有學習難度的,教師必須重點指導。
(1)多音字讀法
在小學古詩教學中,學生遇到讀音困惑最多的是多音字,因為多音字的不同讀音有不一樣的意思。因此遇到多音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jù)這個字詞的意思來判斷它的讀音。學生一旦能讀準多音字了,便能更好地讀準整首古詩。
(2)通假字讀法
通假字的讀法是古詩教學的攔路虎,在不同的古詩中,通假字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因此在教學時,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字的意思,判斷它是否為通假字,再確定它的正確讀音。
如在古詩教學中,“見”字的讀音很容易讀錯,當它在“風吹草低見牛羊”中表示“顯現(xiàn)、露出”的意思,是通假字,通“現(xiàn)”,所以讀“xiàn”;當它在《夜書所見》的題目中則表示“看見”的意思,并非通假字,所以讀“jiàn”。
(3)疊聲詞讀法
疊聲詞的讀法是古詩誦讀的難點。在古詩誦讀中,學生不能把疊聲詞的第二個字讀成輕聲,應該讀成本音。這些疊生詞中,有的要單獨表示意義,有的起著重復強調(diào)的作用,而且在五律或七律古詩中,各句字數(shù)相等,讀來頗有節(jié)奏感。因此在古詩中,疊字要讀出該字的本音。
(4)特殊字讀法
特殊字的讀法在古詩中經(jīng)常出錯,這些字的古代讀音和現(xiàn)代讀音不一樣,到了現(xiàn)代已經(jīng)沒有古代讀音了,這時就要讀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音。
如古詩中“斜”字的發(fā)音常常是教學的難點,三年級上冊《山行》中“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按照古代押韻應該讀“xiá”,但在現(xiàn)代漢語中已沒有“xiá”的讀音了,所以在古詩中這個字只能讀“xié”。
讀準古詩是古詩教學的基礎(chǔ),古詩教學的讀音問題十分復雜,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具體的語境中分析和處理語音問題,從而準確把握其讀音。
2.再讀,讀出韻味
在指導學生讀準古詩的基礎(chǔ)上,教師可以適當?shù)亟探o三年級學生誦讀方法。掌握古詩誦讀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閱讀和鑒賞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古詩。
(1)讀出節(jié)奏
古詩具有節(jié)奏美,在三年級古詩誦讀時,教師要讓學生學會簡單的古詩斷句方法。這樣,學生可以更好地讀出古詩的節(jié)奏。三年級古詩以五言和七言居多,一般古詩的語言節(jié)奏為“五言三頓,七言四頓”,但就節(jié)奏之間的疏密關(guān)系,不論是五言或七言,后三字疏離于前面幾個字,按這種節(jié)奏讀比較順口,學生易于掌握。
(2)讀出押韻
押韻是古詩的一大特色,在古詩中,把同韻母的字放在不同詩句的相同位置上,這就是押韻,各句押韻的字叫作韻腳。在三年級古詩誦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讀韻腳,輕讀非韻腳的音,從而讀出古詩的音韻之美。
(3)讀出語調(diào)
在三年級古詩誦讀時,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把握語調(diào)的高低起伏。一般來說,讀升調(diào)時,音調(diào)由低到高變化,力度漸強;讀降調(diào)時,力度漸弱,語速平緩。就整首詩而言,上下句、前兩句、后兩句語調(diào)要交錯對應,以取得語調(diào)高低起伏的變化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范讀,讓學生感受語調(diào)變化,從而引導他們讀出古詩的語調(diào)變化之美。
3.反復讀,讀出情感
(1)啟發(fā)想象,讀詩情
三年級的古詩很多都是寫景的,特別有畫面感。因此,在指導學生誦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想象詩中描繪的畫面,再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誦讀古詩,這樣讓學生更好地讀出古詩的美和情。
如在教學三年級下冊《絕句》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讀了古詩,腦海中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有的學生說看到了春天花紅柳綠的畫面,有的學生說看到了燕子高飛的畫面,有的學生說看到了鴛鴦嬉戲的畫面……學生通過想象春天美好的畫面,再帶著想象的畫面誦讀詩句。這樣的誦讀,情與景相融,學生讀得入情入境。
(2)運用方法,讀詩趣
在引導三年級學生誦讀古詩時,教師一定要采取不同的誦讀方式,如范讀、領(lǐng)讀、演讀、小組賽讀或齊讀等。教師只有不停變化誦讀方式,才能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保持學習古詩的熱情,從而感受到誦讀古詩的趣味性。
二、授人以漁,品悟詩情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敝挥凶寣W生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使他們真正具備學習能力。由于古詩是教學難點,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
1.品悟背景
(1)品詩人
三年級教材精選的古詩都是名家名篇,不同詩人的詩歌特點是不一樣的。如李白的詩想象豐富、豪邁奔放,杜甫的詩語言精練、沉郁頓挫,蘇軾的詩寫景詠物、清新豪健,王維的詩詩中有畫、自然脫俗……在教學古詩時,教師應適當?shù)匾龑W生了解詩人及其詩歌的特點,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詩歌。
如三年級的精選古詩中,蘇軾的詩有三首,分別是《贈劉景文》《飲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晚景》。蘇軾喜愛做大自然的欣賞者,他總是把自己的情感傾注于自然,所以這三首詩的共同特點都是贊美大自然的寫景詩,教師可以前后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認識蘇軾及其詩歌特點,從而更好地理解詩歌,感悟詩情。
(2)品創(chuàng)作背景
在三年級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走進詩人的精神世界,感受詩人的真情實感,從而更好地品讀古詩。
2.品悟詩意
(1)學會看主題
部編版教材每組課文以同一主題進行安排,每一單元前都有導語,提示本單元的人文主題、語文要素,古詩也根據(jù)不同主題被安排到不同單元。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研讀單元導語,明確單元主題,使古詩教學更具整體性。
如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主題為“祖國大好河山”,在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祖國的大好河山,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第六單元安排了三首古詩,分別是《望天門山》《飲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感受詩人筆下不同的自然風光,又要引導學生感悟詩人通過詩歌贊美祖國的壯美河山,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2)學會看詩題
在古詩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詩題,可以幫助他們學好古詩,因為從詩題中可以得到一些重要信息,有些詩題會點明時間、地點,有的詩題會點明全詞內(nèi)容和寫作目的,為學生的分析提供線索。
如三年級下冊《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的題目就提供了很多信息,九月九日乃重陽,古人的習俗是家人或朋友三五成群,登高望遠,祈福抒懷,一個“憶”字說明此時詩人和兄弟分別,詩中自然飽含思念之情。
(3)學會看注釋
注釋對于學生理解古詩具有很大的幫助,它解釋了古詩當中難以理解的詞語、疑難生僻字眼,以及專用名詞(人名、地名、稱謂)等。學會看注釋,可以降低古詩的理解難度,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注釋初步理解詩意,更好地理解詩句表達的意思。
(4)學會看圖片
三年級的每一首古詩都有優(yōu)美的插圖,這些插圖對學生理解詩句、提高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邊讀古詩,邊欣賞插圖,通過圖文結(jié)合學習古詩。
三年級教材中選編了大量的寫景詩,有些古詩意境比較深遠,所以在教學時,教師除了可以利用精美的課文插圖之外,還可以充分運用多媒體放映一些畫面,讓學生直接感受詩中表達的美景,從而更好地理解古詩,體會詩歌的畫面美。
三、學訓結(jié)合,學以致用
1.巧用課后題
課后題是教師鞏固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古詩課后練習主要以背誦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為主,這些作業(yè)是學生古詩積累的重要方法,但比較枯燥乏味。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課后習題,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布置作業(yè),幫助學生鞏固古詩學習。如教師可以布置游戲類作業(yè),包括古詩情景劇表演、古詩編故事、古詩手抄報等,讓學生在課后溫習古詩的內(nèi)容和情感表達,并內(nèi)化為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2.著眼語用價值
在三年級古詩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質(zhì)兼美的語言,讓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跳”出文本,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學以致用。如教師可以布置以下練習:“秋天來到楓葉谷,看到那么美麗的紅葉,我想到兩句詩:‘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你們能想到什么詩句呢?”小小的練習彰顯古詩語用的價值,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三年級古詩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優(yōu)化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了解詩人,感悟古詩和詩人表達的情感,并能學以致用,讓這古老的樂章不僅回旋在學生的心田,還能融入學生的生命,伴隨學生的一生。
參考文獻:
[1]施紅娟.新課標下古詩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成才之路,2018(35).
[2]劉康勇.小學語文三年級古詩的教學方法[J].江西教育,2015(6).
[3]徐建敏.淺談小學古詩的審美教育[J].吉林教育,2019(25).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下各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