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潔
(南京市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江蘇南京,210023)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英語課程內(nèi)容是發(fā)展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chǔ),包含六個要素:主題語境、語篇類型、語言知識、文化知識、語言技能和學習策略。[1]其中,語篇類型是指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應用文等不同類型的文體,以及口頭、書面等多模態(tài)形式的語篇。譯林牛津英語初中教材的語篇類型主要包括記敘文、說明文和議論文,不同的文體有著不同的體裁特征和篇章結(jié)構(gòu)。然而,由于現(xiàn)行英語教材多按話題組織和編排課文,因此語篇的文體特點常被忽視。閱讀教學中拋棄文本體裁特征,將文章內(nèi)容從體裁形式中剝離出來,孤立地呈現(xiàn)給學生,使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缺乏整體性,不利于學生語篇意識的培養(yǎng)。[2]本文將以新聞報道、小說、詩歌這三種完全不同體裁的閱讀文本為例,探討如何從文本體裁特征角度優(yōu)化閱讀教學。
新聞報道一般由標題、導語和正文三個部分構(gòu)成,其結(jié)構(gòu)通常呈倒金字塔形:先交代最重要的內(nèi)容,再交代次要內(nèi)容,內(nèi)容的重要性依次遞減,狀似金字塔倒置。譯林版英語7B Unit 7的閱讀材料是關(guān)于林濤火中英勇救人的故事。[3]新聞標題(Whatabraveyoungman!)簡潔、醒目,引人入勝。教師引導學生根據(jù)題目預測新聞內(nèi)容,讓學生在關(guān)注新聞標題特征的同時提高預測能力。導語是新聞報道的精髓,位于文章開頭,往往包括5W(who、when、where、what、why)+1H(how)六要素,因要概括全文,往往具有句式復雜、信息點密集等特點。教師可引導學生對比教材中記敘文Theghostinthepark和Downtherabbithole的開頭特征,讓學生體會新聞報道雖也會以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nèi)容,但導語部分是其獨有的特征?;鹬芯热诉@篇新聞報道,因為是七年級階段學習的內(nèi)容,難度系數(shù)較小,故其導語“Lin Tao is 20 years old. He was brave enough to save his neighbor from a fire.”中缺少了when、where、how的信息點。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導語的文本特征,教師可以給學生補充21世紀報上導語內(nèi)容完整的新聞報道。
One year ago,you might have been impressed by the skills of the Chinese Navy (海軍)in the film.
OperationRedSea(《紅海行動》).Now,once again,you may be amazed by the great achievements that the Chinese Navy has made.
On April 23,a big naval parade(海兵)took place near east China’s city of Qingdao.The parade was held to celebrate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建立)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PLA)Navy.(備注:導語六要素均用下劃線標出)
教師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新聞報道體裁特征后,學生能快速通過閱讀標題和導語部分獲取報道的最重要信息,極大地提高了閱讀速度和獲取資訊的能力。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挖掘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精讀,這樣也能較好地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
記敘文是以記敘、描寫為主要表達方式,以寫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的發(fā)展變化為主要內(nèi)容的一種文體。記敘文都有線索,如人物線索、事件線索、時間線索、地點線索和情感線索等,它是貫穿全文始終的主線。[4]譯林版英語7B Unit 6的閱讀材料是影視劇《愛麗絲漫游仙境》的一個故事片段。故事圍繞主人公Alice一系列的奇遇展開,場景切換頻繁,情節(jié)比較復雜。筆者在教授此課時,根據(jù)記敘文的文體特征,要求學生找到文章線索。學生有提到人物線索的(Alice,her sister,the rabbit),有提到地點線索的(by a river,across the field,down a hole,in a hall),有提到時間線索的(one sunny day)。但仔細思考分析,全文僅在開頭提到時間和her sister,對于the rabbit的描述在in a hall部分也未提及,而文中地點信息貫穿故事始終,故判斷出文章是以場景主線展開的。
T:Is there anything unusual in the story?
S:Yes. For example,the rabbit wore a coat and it can talk.It took a watch out of its pocket and looked at the time. In the real world,no rabbit can do these things.
通過此番問答,學生就能自己領(lǐng)悟出Downtherabbithole和Theghostinthepark雖同屬記敘文,但Theghostinthepark的故事是可以在現(xiàn)實中存在的,而Downtherabbithole卻是不可能的。Downtherabbithole是屬于具有兒童色彩的奇幻小說(fantasy)。奇幻小說是描繪在一個凡物皆為可能的世界中的冒險文學。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本特征,他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兔子是可以說話的,教師也可補充更多廣受歡迎的西方經(jīng)典奇幻作品,如《哈利波特》《納尼爾傳奇》等,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譯林版英語7B Unit 8的閱讀材料是關(guān)于動物的詩歌。與其他文體不同,詩歌最重要的是韻律之美、語言之美和意象之美。[5]其語言特征為無論句子是否結(jié)束,詩歌每行的首字母都要大寫。為了達到詩歌的形式韻律之美,有時也可以犧牲語法規(guī)則,如:He does wonderful tricks,builds me camps out of sticks。從語法角度看,builds me camps out of sticks中就缺少and he。學生對英語詩歌往往了解不深,教師可以以中文兒歌、詩歌為例,引導學生關(guān)注詩歌的韻腳,如學生耳熟能詳?shù)摹靶“淄?,白又白。兩只耳朵豎起來”,“白”和“來”押韻“ɑi”。“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曉”和“鳥”押韻“iɑo”。之后,筆者讓學生自己舉例,讓他們真正理解詩歌的韻律之美。此外,詩句“She doesn’t need a bed. She doesn’t bark. She doesn’t miaow.”和“Just bubbles,Bubbles,Bubbles.”采用了詩歌中常用的復沓和反復的修辭方法。教學中,教師同樣可結(jié)合中文詩歌來幫助理解,如“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詩歌有其文本特征的復雜性,但課堂教學也不能只是教師講解,而忽視學生生成。教師可嘗試讓學生展開詩歌創(chuàng)造。為了降低難度,教師要求學生達到押韻和句首首字母大寫即可。這樣既能加強學生英語學習的趣味性,也能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學生習作如下:
Forever night
Forever night never wakes up,
Sleeping beauty lived in the dark.
Little prince came to find,
He went into the castle land.
He walked through the dark forest,
And now he’s at the gate.
Forever, Forever, Forever night.
A ray of light came into the right.
Oh! Thebeauty woke up!
此篇習作,學生每兩句押韻,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韻律美和形式美的小詩。同時,該詩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生動形象地描述了睡美人的故事。詩歌創(chuàng)作在提高學生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并培養(yǎng)了其文化意識。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不僅是單純的語言(詞匯和結(jié)構(gòu))和信息(文本的主旨大意和細節(jié))的理解。初中英語教師要轉(zhuǎn)變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意識,通過引導學生關(guān)注閱讀文本體裁特征,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英語學科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