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雅芬
(蕭山區(qū)衙前鎮(zhèn)第二小學 浙江杭州 311209)
有學者對“細節(jié)”進行了這樣的描寫,即:“唯有細節(jié)將組成作品的價值。”意思就是細節(jié)決定了文章質量,好的細節(jié)描寫勢必會激起漣漪和活化文章中的人物,所以在小學中高年級作文教學中加強人物細節(jié)描寫訓練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理應得到重視及關注。
著名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藝術首先起源于人類的模仿天性,模仿就是人的一種自然先傾向,從小孩時就顯示。”而模仿的前一步就是積累,有閱讀的積累,才有模仿的資源,這就要求我們重視學生的閱讀,挖掘多陣地,在閱讀中品味細節(jié)的美好,激發(fā)積累的欲望,并逐漸增加學生閱讀量,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及經驗的同時,學習多種人物細節(jié)描寫技巧。
課堂是教學的前言陣地,引領學生在課堂中領悟人物細節(jié)的美好,激發(fā)學生細節(jié)描寫的興趣,引導學生積累名家名作的寫作技巧,為學生的創(chuàng)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①比較中品美好。例如,五上《慈母情深》中有一節(jié)“背直起來,我的母親?!业哪赣H……”這一個場景的細節(jié)描寫很有特色,“三個我的母親”的寫作方式,將一連串動作分解、細化, 在課堂上,引導學生比較 “我的母親轉過身來,望著我?!薄拔业哪赣H,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褐色的口罩上面,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在反復的閱讀比較中,感受這種“反復詞語,動作分解”的細節(jié)描寫魅力,使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積累的欲望。再如,五下《景陽岡》武松打虎的段落,武松初見老虎,老虎進攻,武松三閃的描寫很經典,在課堂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比較,為什么文本連著用三個“閃”?課文為什么不用別的詞語來代替其中的兩個“閃”,這樣不是更能體現詞語的豐富性嗎?”“閃”字可以替換成“躲”嗎?在這樣的思考中,學生體會到這三“閃”體現了武松初見大蟲時的緊張中顯機智的人物個性。學生讀中比,比中讀,積累也是水道渠成的事情。
②分類中顯美好。教師還可以根據文本的特色,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閱讀積累,讓學生體會各種細節(jié)描寫的魅力,長期以往學生就能領悟細節(jié)描寫的魅力。例如:六下《頂碗少年》中,對少年的頂碗動作分三次展示,這樣“強化式”細節(jié)描寫對于刻畫少年“樂觀,勇敢,堅持不懈”的人格魅力的作用。又如:六上《狼牙山五壯士》中第二小節(jié)中,五位戰(zhàn)士把敵人引上狼牙山痛擊敵人的點面描寫,既有畫面感,又有層次感,既突顯了群體的英勇頑強,又能使人物個性鮮明。再如:六上《少年閏土》第一自然段,這種“ 畫面式”人物描寫方法,向我們展示少年閏土機智可愛。
引導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閱讀,以涉獵廣泛內容和開拓知識視野的同時,讓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不斷擴充自己的文學資料袋,為人物細節(jié)描寫奠定良好基礎。
①配套研采。利用教材的配套讀本,鼓勵學生摘錄好詞好句,給文章做批注,鼓勵學生把書讀厚,然后定期開始配套讀本的朗誦比賽,背誦比賽。
②整書共采。充分利用學校的圖書館,開展整書共讀活動,利用現在智慧教育,在各種群內交流讀書心得,同時邀請家長參與活動,請家長談文本的經典細節(jié),請家長給孩子的交流內容做點評……
③系列廣采。開展縱向閱讀,學了有關“魯迅”文章,我們就相對應的開展“魯迅”的文章閱讀,比較閱讀在不同的作家眼中不同的魯迅形象,而這些不同的形象就是來源于不同的細節(jié)描寫。
《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明確提出:養(yǎng)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積累習作素材。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引導孩子有序而全面的觀察,要引導學生調動全身感覺器官,去觀察、發(fā)現和了解事物及人物細節(jié),以積累細節(jié)寫作素材的同時,保證細節(jié)描寫的真實性及生動性[1]。
例如:四下《全神貫注》有一處細節(jié)描寫,羅丹全神貫注地修改自己作品。我們可以在課堂上有意識地讓學生去尋找,羅丹全神貫注時身體各個部位的表現:腳不停走動,嘴嘰里咕嚕,眼睛閃著異光,手不停揮動……這種調動身體各部位的描繪,把羅丹工作時的全神貫注詮釋地淋漓盡致。引導學生想想,自己緊張、害怕時,身體各部位與平靜狀態(tài)下的不同,有意識的去觀察人物在不同情緒下的表現。學生在觀察別人的作品中提升自己的觀察能力,也為自己在生活中的觀察找到了支架。
第二,觀察細節(jié)過程中不能孤立地進行,還是要從聽覺、視覺、觸覺等方面進行觀察,對于人物的性格、情感、故事等都要獨立出來進行詳細的細節(jié)觀察,以保證細節(jié)描寫的全面性及真實性[2]。
比如:六上《狼牙山五壯士》“他剛要擰開蓋子,馬寶玉搶前一步,奪過手榴彈插在腰間,猛地舉起一塊大石頭,大聲喊道:……”這種類似的描寫時,我們就要讓孩子發(fā)現這個句子運用了視覺,聽覺全面的進行觀察,從而展示了馬寶玉的英雄形象。
生活是最大的素材,我們除了在課堂上要求學生觀察人物細節(jié)以外,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各種人物[3]。如,同學,老師,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以幫助學生積累人物細節(jié)描寫素材。
①展生活。例如,我們可以讓學生畫畫身邊的同學和老師,然后用文字描繪,讓同學根據你的描繪來猜猜;可以讓學生拍攝家人的一瞬間的的動作,用文字展示,讓家人來猜猜;可以模仿同學的肢體動作、眼神變化及面部表情等,大家來評評;在這樣的畫一畫,拍一拍,演一演,說一說,評一評的過程,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拓寬了寫作的思路,豐富了寫作的素材,自然也提升了寫作能力。
②細生活。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千人千面,即使是同卵的雙胞胎也一定要有各自不同的特點,觀察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特點。五下人物單元一組課文中“小嘎子”的機智,不服輸,“駱駝祥子”是健壯,充滿朝氣,“嚴監(jiān)生”的吝嗇,名家們都是抓住了人物的典型特點來描寫,這樣人物的個性才會鮮明。我們要強調觀察人物抓特點,引導孩子去發(fā)現生活中有特點的人。如:觀察全家面對喜歡吃的排骨,大家的吃相,面對著不喜歡的食物的吃相,驚喜時不同的表現。面對愛睡懶覺的我,嘮叨的奶奶、暴躁的媽媽、寬容的爸爸、文靜的姐姐,是怎么叫我起床的。教師要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這樣孩子的觀察落到實處,觀察才會有針對性。如此反復訓練,學生的綜合觀察能力就會螺旋上升,為后期人物作文的寫作積累細節(jié)描寫經驗及素材。
③“心”生活。生活處處皆智慧,處處皆寫作。在處處中引導學生捕捉經典處,捕捉典型事例。即日常生活中要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細微之處,如對突然事件的情緒變化、對遇到好事時的面部表情等,以了解不同場景下人的心理變化及行文特點,以便于更好的寫出生動人物,讓作文變得有血有肉[4]。
例如:可以利用晨談時間,交流學生的發(fā)現,交流突發(fā)事件的情緒變化,如:大課間群體的鍛煉,個體鍛煉,大型集會時,突然的事件……這些都是我們觀察的對象。教師要做交流的先行者,這樣不但能起到選擇素材的示范者,演示素材的榜樣者,使學生有模可尋,有樣可以畫。
名師出高徒,雖說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但是學生作文精彩,有大程度來源于教師的指導,因此要注重孩子的作文指導訓練,以求細節(jié)更精彩。在訓練中我們要注重讀寫結合,多形式訓練孩子的細節(jié)描寫。
例如:六下《狼牙山五壯士》的課后練習
這種課后訓練看是對于文本內容的檢測,其實是最基礎的作文訓練。注意加點部分的詞語,體會表達上的作用,點面描寫的作用。學生只有領悟了細節(jié)描寫的作用,才會在文中嘗試運用。
朱光潛說,文藝必止于創(chuàng)造,卻必始于模仿,模仿就是天性,可見模仿的魅力。對于課文中的經典段落,我們可以讓學生模仿,實現讀寫的遷移。
比如:《小英雄雨來》
操作時,可以先讀讀句子,想想內容,哪些句子寫出了雨來的特點。抓住關鍵詞(最喜歡、每到、最高、不但、 還)讓學生仿著描寫,某人最喜歡的一項運動。邊讀邊寫,既品嘗語言文字隱藏在背后的魅力,又做到了讀寫的基礎性遷移[5]。
在人物細節(jié)描寫中,緊抓單元訓練中的詞句段的專項訓練來強化人物細節(jié)描寫。
比如:
我們可以緊抓這種訓練,體會連續(xù)使用對于人物事物特點的作用,品析精準的連續(xù)動作在描寫中作用,來強化訓練[6]。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因此我們要注重學生文中的修改,這個修改形式可以多樣。
首先,可以是自改,讓學生利用修改符號自改自批,而修改的前提是教師必須對每次練筆有個具體的評價體系,讓學生有據可查。比如:前文中提到的連續(xù)動詞的描寫,我們就可以出示這樣的評價體系:
?
學生在自我批改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其次是老師要進行針對性甚至逐句批注,以及時發(fā)現和糾正學生錯誤描寫;利用多媒體的視頻功能、圖像功能等將老師范讀的作文出示給學生,讓學生邊聽邊思考這些作文的寫作思路,并探索為什么寫得這么好?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等問題,強化學生寫作思維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及分析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技能水平。
總之,高質量的小學高年級作文都離不開高水平的人物細節(jié)描寫,可以說“沒有細節(jié)就不可能有藝術作品,即沒有高內涵的作文”。因此,上文基于對人物細節(jié)描寫重要性的了解,從加強閱讀、觀察發(fā)現、訓練指導,評價修改等方面分析了具體的訓練措施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