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朵
(貴州省黔西縣重新鎮(zhèn)重新小學 貴州 畢節(jié) 551516)
1.1 思路思維單一。我國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的主要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學生在課堂上完全跟隨教師的思路走,從教師的觀點思考,千篇一律地統(tǒng)一回答。學生缺乏思考和自身的主觀意識。
1.2 時間緊迫。小學語文課堂為40分鐘,教師集中精力大量地傳輸知識,沒有時間真正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由于語文教學任務量大,時間少,語文課程常常伴隨著下課鈴聲響起而結(jié)束。
1.3 容易遺落知識點。由于上一點說的時間緊張,而教師又需要講解太多的內(nèi)容,還要整理思路、規(guī)范學生紀律,所以很有可能遺忘掉某些語文知識點。
1.4 涉及方面廣,分不清主次,抓不住重點。每一篇語文課文都涉及大量的知識內(nèi)容,致使學生無法了解到知識的主次。
2.1 杜絕課堂零交流,提高學生語文認知和興趣。在以往的語文課堂上,教師和學生好像都是為了完成任務一般,教師快速講課,一味傳輸知識,學生提筆就記,不過問過程來歷。而微課在教學中的運用,充分利用了小學生的好奇心,能夠激發(fā)其求知欲望,更能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力。例如,在學習《小兵張嘎奪槍記》一文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將背景知識介紹通過簡短的視頻繪聲繪色地展示出來,避免了傳統(tǒng)講授法的枯燥無味和艱澀難懂。增強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減少了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實現(xiàn)共情,從而能更好地理解接下來的學習內(nèi)容。教師也可以布置一項關于微課的作業(yè),讓學生將看到的內(nèi)容寫下來并在第二天談感受。微課能架起課堂交流的橋梁,將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拉近,將學生與語文的魅力拉近,將教師的表達與學生的理解能力拉近。這會使語文教育更有時效性和魅力值,從從前單一性、權威性的講解模式中抽離出來,轉(zhuǎn)變?yōu)橐詫W生為主體和中心,促使學生感受到小學語文課堂學習的樂趣。
2.2 提高教學效率,拓展學習內(nèi)容,豐富語文知識。微課的特點是時間短、針對性強、精簡高效。微課主要分成三部分,即文本預習、課堂練習、總結(jié)復習。盡管類型不同,發(fā)揮的作用不同,但都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自行上網(wǎng)查找課文朗誦和生字詞朗讀的微課視頻,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學生融入教學情境中更便于理解和領悟課文內(nèi)容。如在教學《麻雀》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播放“小麻雀被風吹落——獵狗想吃小麻雀——老麻雀奮不顧身救幼鳥——獵狗被嚇退”的動畫視頻,讓學生更加真切地感受老麻雀的勇敢和母愛的偉大,激發(fā)起強烈的感情,更便于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
2.3 使學生的思維多向發(fā)展,增強其主動性和積極性。微課視頻的時間較短,更容易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觀看與思考。同時也降低教師的制作難度與學生的學習難度,便于傳播。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基礎選擇相關的微視頻,解決學習中遇到的難題。另外,微課的內(nèi)容明確,焦點集中。一門微課往往只圍繞一個知識點展開,解釋一個概念,闡述一個問題,講解一個案例。例如,在教學《人類的“教師”》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微課展示人類從自然生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啟發(fā),如何創(chuàng)造各種發(fā)明的視頻,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4 助力教師與時代共進步。微課就是語文課文的精化版本,用簡單凝練的語言和通俗易懂的圖片將教師的意思完整地表述出來。這個制作過程會提高教師的很多能力。譬如,提高教師的審美能力,因為微課的教學效果可以直接體現(xiàn)教師的審美觀念;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教師可以通過微課進行資源的積累、分享和交流;提高教師的細節(jié)能力,因為大多數(shù)微課的環(huán)節(jié)都需要細微的處理,哪怕一個文本框的精確位置;提高教師的思維邏輯能力,一個微課看一遍就知道應該運用哪些效果、哪些方法,大多數(shù)微課制作都需要掌握錄屏或視頻處理的能力;增強教師的親近感,教師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做微課,一心為學生考慮的教師,學生一定可以從他做出來的微課中感受到教師的良苦用心,從而更加親近教師;提高教師對新事物的領悟能力,微課制作,需要用到功能定位、場景使用、數(shù)據(jù)收集等功能,教師不斷使用可以快速掌握并運用;可以鍛煉教師的適應能力……總的來說,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為學生找到學習語文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