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歡
(四川省渠縣第一小學 四川 渠縣 635200)
新中國的成長歷史是一部充滿了艱辛奮斗的歷史,正是有了無數(shù)前人的付出與犧牲,才有了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社會發(fā)展程度已經(jīng)到達一定水平的今天,我們更不能忘記歷史,只有銘記歷史才能夠走得更遠。小學階段教育中,對學生開展紅色教育能夠使學生理解歷史,從中受到優(yōu)秀精神感染,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實現(xiàn)健康成長。小學中段學生已經(jīng)逐漸擺脫以往的稚嫩,逐漸形成自身的價值觀念,在此階段開展的紅色教育更加具有實際意義,對學生的指導意義更加明確。
紅色課程體系的創(chuàng)設,離不開領導的支持、教研組的研討及教師課堂中的創(chuàng)生。這里我們主要介紹教師層面的紅色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教學智慧,整合紅色經(jīng)典,創(chuàng)設體現(xiàn)紅色文化的教學體系。對小學生而言,制定紅色文化教育目標應當具體、容易理解且實施性強,與行為的培養(yǎng)聯(lián)系起來。紅色文化內容豐富,題材多樣,如老一輩的抗戰(zhàn)精神、新時代的救災精神等都是不可或缺的教學內容。紅色文化教育方式很多,包括理論教育、實踐教育、感染教育、典型教育、疏導教育、比較教育等。教師在選擇教育方式時,應當因地制宜,結合各種現(xiàn)實條件等選擇合適的教育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效果。例如現(xiàn)場教學法,教師帶領學生對紅色基地進行實地參觀并對現(xiàn)場的核心部分進行詳細講解,讓小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更好地體會紅色精神的真諦;榜樣感染法,教師可組織學生觀看一些紅色經(jīng)典電影等影像資料,閱讀一些紅色經(jīng)典書籍,通過這種教育方式,讓小學生感受到英雄模范的偉大、可敬。
事實上,科學的方式方法選擇,能夠對紅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體的踐行過程中,基于上述目標體系導向,中小學教師要認真分析紅色教育內容、現(xiàn)實條件及學生特點等,開展針對性地引導教育。例如,運用講解法,輔以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深入淺出地將紅色文化傳授給學生,并加強相互間的互動交際,以帶給學生良好的參與體驗。同時,教師還可通過示范教育,組織學生閱讀紅色經(jīng)典,如《閃閃的紅星》、《小兵張嘎》、《永遠的豐碑》等,樹立他們對革命英雄可親可敬的情懷。除卻上述這些,中小學還應重視第二課堂陣地開發(fā),充分運用本地優(yōu)渥的紅色文化資源,組織紅色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環(huán)境,通過身臨其境的體味,使之深諳紅色精神的真諦。例如,中小學可制作一些紅色文化圖片,布置特色紅色文化廣角,并進行定期更新,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之主動參與到紅色教育當中。同時,中小學還可組織學生慰問老戰(zhàn)士、老紅軍,聽取他們的革命故事,事后要求學生寫作自己的所感所悟,強化紅色教育效果,這對革命先輩們而言亦是一種豐富晚年生活的有效方式。
文化強弱和興衰直接關乎到一個民族的發(fā)展和強大。立國必須得有著教育和文化的支撐,而紅色文化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可以合理的應用各種媒體資源來進行宣傳,并且還可以鼓勵各種革命題材影視作品和圖書的創(chuàng)作。同時還得不斷的擴大小學學校的德育視野,充分的發(fā)揮出各種革命歷史紀念日和重大活動的作用,然后就是立足于現(xiàn)實選擇符合本校的紅色德育資源和機制,讓學生在無形中接收紅色文化的熏陶和感染,這樣能夠使得小學德育教育時代感和生活感更加的強,充分的發(fā)揮出本校特色。除此之外,還需要注重紅色文化育人功能的發(fā)揮,深入的挖掘和研究紅色文化資源,積極的借鑒各種德育教育的先進思路和理念,以此來有效的提升小學德育教育的吸引力和活力,為學生的愛國精神增長以及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
紅色文化教育的科學融合,能夠推動小學教育的長遠發(fā)展,并且在相關不足的彌補上,能夠得到預期效果。建議對小學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課程的考核力度,進行適當?shù)脑黾?,這是不可或缺的內容。第一,小學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課程的落實,需要在課程本身的特點,以及課程教導的內容,包括理論和實踐方面,進行多元化的考核分析,充分觀察小學生的進步情況,在不足的判定過程中,給出正確的依據(jù),從而減少傳統(tǒng)教育的不足。第二,紅色文化的考察,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競技比賽來完成,一方面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紅色文化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由此來進行分析,觀察小學生對紅色文化的認可程度,對下一個階段的教學方向,或者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等,開展有效的確立,為小學紅色革命傳統(tǒng)教育課程的體系健全,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價值。
綜上,將紅色文化滲透達到學生的教育工作中,能夠使學生繼承革命先烈的高尚品質,堅定愛國愛黨的信念,避免受當前境外勢力別有用心的宣傳所影響,成為民族復興的堅實后備力量。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可積極利用和紅色文化相關的素材,對學生進行紅色文化的滲透,并將口頭教育和實踐相結合,采取豐富的紅色文化活動,并打造具有紅色文化的校園氛圍,從多角度入手,構建高效的紅色文化教育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