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華 嚴國鴻 賴昕 劉永靜 徐偉 褚克丹* 孫承韜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 福州 350122;2.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yī)院 福州 350000)
紅芽姜,又稱青州竹根姜,生長分布于我國山東、福建、湖南,在福建省內主要種植于閩北、三明、漳州等地。其植株生長勢強,分枝數(shù)多。根莖皮淡黃色,芽淡紅色,根莖肉色蠟黃,纖維少。單株根莖重可達500g 左右,其中含有豐富的姜辣素,是傳統(tǒng)中藥炮制的優(yōu)質原料藥材[1],生姜汁入藥始見于漢代張仲景《金匱玉函經(jīng)》是生姜搗絞取汁[2]。其作為炮制輔料始見于南北朝《劉涓子鬼遺方》 ,其歷代文獻中姜制飲片多達90 多種,姜制方法有生姜浸、生姜自然汁拌蒸、姜汁浸焙、姜汁炙(炒)、姜汁煮、姜汁浸、姜汁煨、生姜汁淬等。沿用至今多為姜汁炒、姜汁煮[3]。姜辣素是姜酚、姜醇、姜酮等生姜中辣味成分的總稱,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改善心血管和胃腸道功能、增強免疫力等作用,其中以6-姜酚含量最高[4]?!吨袊幍洹?015 年版將以6-姜酚(C17H26O4)、8-姜酚(C19H30O4)和10-姜酚(C21H34O4)為代表的姜辣素類化合物作為生姜含量測定項下的指標性成分[5],并規(guī)定6-姜酚的含量不得低于0.05%,8-姜酚和10-姜酚總量不得低于0.04%。
目前,對于福建閩產(chǎn)紅芽姜的品質評價研究尚未系統(tǒng)展開,本研究采用HPLC 法同時測定了福建省不同產(chǎn)地紅芽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這3 中姜辣素類化合物的含量,為建立以紅芽姜主要成分為基礎的質量標準提供科學依據(jù),為保證以紅芽姜為炮制輔料的紅芽姜制半夏藥材品質,為閩產(chǎn)紅芽姜的進一步推廣應用奠定理論基礎。
1.1 儀器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Thermo Sctentific公司,型號:UltiMate3000 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國際貿易(上海)有限公司,型號:XS105Du);超純水機(密理博中國有限公司,型號:Milli-Q Advantage);數(shù)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型號:KQ-500DE)。
1.2 試藥6- 姜酚標準品(批號:150623,四川維克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姜酚(批號:111993-201601,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10-姜酚標準品(批號:111994-201501,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紅芽姜(不同產(chǎn)地批次藥材由福建承天藥業(yè)有限公司提供,經(jīng)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褚克丹教授鑒定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Rosc.)的新鮮根莖);乙腈、甲醇為色譜純(美國DIKMA 公司);實驗用水為超純水,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2.1 色譜條件Diamonsil C18色譜柱(250mm×4.6 mm,5μm),流動相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脫(0~10min,A:25%→40%;10~25min,A:40%;25~40min,A:40%→80%;40~45min,A:80%→25%),檢測波長為282nm,進樣量為10μL,流速為1.0mL/min,柱溫為30℃。在上述色譜條件下,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3 種成分色譜峰峰間分離度良好(各相鄰色譜峰的分離度均大于1.5),理論板數(shù)按6-姜酚峰計算不低于5000,結果見圖1。
圖1 對照品(A)及樣品(B)液相色譜圖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分別精密稱取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標準對照品適量,加甲醇制成濃度分別為0.74、0.63、0.88mg/mL 的對照品溶液,分別精密移取上述3 種對照品溶液4.0、1.0、1.0mL 置于25mL 量瓶中,甲醇定容至刻度,即得含有6-姜酚118.4μg/mL、8-姜酚25.2μg/mL 和10-姜酚35.2μg/mL 的混合對照品溶液,均置于4℃保存?zhèn)溆谩?/p>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取紅芽姜碎末5g,精密稱重,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稱定重量后超聲提取40min(300W,25kHz),冷卻后稱定重量,甲醇補足失重,搖勻后用0.45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2.4 線性關系的考察分別精密吸取“2.2 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2,5,10,15,20μL 進樣分析,以進樣的樣品量(μg)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進行線性回歸得3 種成分的回歸方程和相關系數(shù),見表1。由表1 可知,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在相應范圍內,進樣量(μg)與峰面積呈良好的線性關系。
表1 3種姜辣素類成分標準曲線
2.5 精密度試驗精密吸取“2.2” 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連續(xù)進樣6 次,分別記錄3 種姜辣素類成分的峰面積,計算得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峰面積的RSD 值分別為1.03%、1.37%、1.74%(n=6),表明儀器的精密度良好。
2.6 重復性試驗取同一批次紅芽姜,照“2.3”項下方法平行制備6 份供試品溶液,記錄峰面積,計算紅芽姜中6-姜酚的含量平均值為1.16mg/g、8-姜酚的含量平均值為0.25mg/g、10-姜酚峰的含量平均值為0.38mg/g,RSD 值分別為1.88%、1.39%、1.72%(n=6),表明方法重復性良好。
2.7 穩(wěn)定性試驗取同一批次紅芽姜,照“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分別于配制后0、2、4、8、12、24、36、48h 進樣,記錄峰面積,計算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峰面積的RSD 值分別為1.50 %、1.69%、1.83%(n=8),表明處理后的供試品溶液在48h 內穩(wěn)定。
2.8 加樣回收率試驗稱取已知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的紅芽姜樣品3g,共6 份,分別精密移取質量濃度為0.74 mg/mL 的6-姜酚對照品溶液5mL,0.63mg/mL 的8- 姜酚對照品溶液1.2mL 和0.88mg/mL 的10- 姜酚對照品溶液1.2mL。照“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測定各成分峰面積,計算回收率。結果見表2,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別為100.71%,98.46%和99.23%;RSD 值分別為1.65%,1.28%和0.82%(n=6)。
表2 加樣回收率試驗結果(n=6)
2.9 樣品含量測定分別稱取不同產(chǎn)地各6 批次的紅芽姜樣品,照“2.3”項下方法平行制備6 份供試品溶液,按“2.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計算紅芽姜中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的含量。結果表明,不同產(chǎn)地紅芽姜中姜辣素類成分含量均有一定差異,結果見表3。
表3 不同產(chǎn)地紅芽姜中3種姜辣素類化合物的平均含量(n=6)
紅芽姜化學成分復雜,其中,姜辣素是生姜及其炮制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姜酚類化合物,主要包括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等10 余種成分,其中又以6-姜酚居多[6]。姜酚類化合物具有較高的生物活性和廣泛的藥理作用,可以作為評價紅芽姜藥物品質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前期采用單因素考察法,分別考察了提取溶劑(水、甲醇、乙醇、正丁醇),提取方法(加熱回流提取和超聲提?。┮约疤崛r間,利用HPLC 法進樣分析,最終采用超聲提取(超聲功率和頻率為:300W,25kHz),提取時間為40min,提取溶劑為甲醇的提取工藝。
色譜條件方面,紫外全波長掃描結果顯示: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在282 nm 附近具有最大吸收,因此本實驗選擇282 nm 作為測定波長。同時,流動相體系方面,實驗比較了甲醇-水、乙腈-水、乙腈-0.1%磷酸水溶液和中國藥典2015 年版中生姜含量測定項下的乙腈-0.1%醋酸水溶液,最終結果表明,與使用乙腈-0.1%醋酸水溶液相比,乙腈-0.1%磷酸水溶液對三種姜酚類成分的分離度較高,且峰型較好、保留時間適宜,測定時間較藥典方法縮短了13min(藥典梯度洗脫時間為58min)。
本研究建立的HPLC 法所測得的3 種姜酚類化合物含量準確,且重現(xiàn)性好、專屬性強,說明該方法成熟可靠,測得結果表明,紅芽姜中3 種姜酚類化合物含量均滿足《中國藥典》對生姜項下含量測定的要求,其中6-姜酚含量遠高于藥典標準,保證了以紅芽姜為炮制輔料的紅芽姜制半夏的藥材品質,有利于紅芽姜在中藥市場上的推廣。同時,也為紅芽姜的品質評價研究提供了有效依據(jù),為下一步質量標準的建立奠定了理論基礎。
本實驗通過考察閩產(chǎn)紅芽姜中3 種姜辣素類化合物的含量,對福建省內不同產(chǎn)地的紅芽姜進行測定。經(jīng)測定:福建建陽所產(chǎn)紅芽姜中的6-姜酚和8-姜酚含量最高,其中8-姜酚含量為為福建南靖所產(chǎn)紅芽姜的1.19 倍。福建光澤所產(chǎn)紅芽姜中的10-姜酚含量最高,為福建南靖所產(chǎn)紅芽姜的1.13 倍。綜上,3 種姜辣素類化合物中,產(chǎn)地差異最明顯的為8-姜酚,對比同類型文獻[7],其姜辣素類成分(6-姜酚、8-姜酚和10-姜酚)含量較河南、山東等地所產(chǎn)生姜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