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宗坤
德宏州盈江縣人民醫(yī)院,云南 盈江 679300
在ICU中通常為氣管切開、氣管插管等方式創(chuàng)建機械性的通氣,因此ICU并發(fā)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幾率較高[1]。而纖維支氣管鏡治療的方式逐漸普及,現(xiàn)已成為呼吸系統(tǒng)病癥中重要的治療方式,對ICU并發(fā)肺部感染病癥有較高的治療效果[2]。本次對纖維支氣管鏡治療ICU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效果進行觀察并分析該方法的臨床應用,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018年在我院治療的60例ICU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所有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對照組30例運用常規(guī)肺部感染治療,觀察組30例運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觀察組,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3.76±7.24)歲,病程1-9 d,平均病程(5.84±0.98)d;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42-79歲,平均年齡(63.48±8.74)歲,病程1-8 d,平均病程(4.96±0.67)d。對兩組患者進行資料分析后,無差異(P>0.05)。所有患者對本研究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批準研究。
1.2 方法 對照組運用常規(guī)肺部感染治療,醫(yī)護人員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并實施化痰、抗感染以及各種藥物等相關治療方式。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在手術前采用利多卡因實施麻醉,進行肺泡灌洗,在氣管切開部位進行套管,將纖維支氣管鏡緩慢的置入其中,以此進入到氣管、左右部位的支氣管以及分支中,將其中的分泌物進行吸取,保持氣道的順暢,若分泌物過于黏稠需要進行生理鹽水的灌注,再次進行負壓吸引,需要注意在手術時密切觀察其各項體征的變化,例如心電圖、體溫等。在患者入院后的1 d內(nèi)至少進行一次該手術,治療時間保持30 min/次,在4 d左右對其胸部進行復查。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指標,具體為: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等明顯改善,通過檢查肺部的炎癥基本消失,痰培養(yǎng)發(fā)現(xiàn)為陰性,此為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等有所好轉,通過檢查肺部的炎癥明顯好轉,此為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征等均無任何變化,通過檢查肺部的炎癥有加重趨勢,此為無效。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所有患者/×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14.0軟件中分析,率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并以率(%)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對比,對照組30例患者,顯效8例(27%),有效16例(53%),無效6例(20%),總有效率24例(80%);觀察組40例患者,顯效20例(67%),有效9例(30%),無效1例(3%),總有效率29例(97%)。兩組比較結果為(χ2=12.912,P=0.001)。通過治療后進行對比,觀察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近幾年,在ICU的患者肺部感染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長,常出現(xiàn)慢性氣道、腎衰竭等病癥,病情嚴重者會出現(xiàn)心肺功能衰竭從而造成死亡等情況[3]。而治療該病癥的主要方式多為機械通氣治療,運用纖維支氣管可清楚觀察出器官黏膜的出血、水腫等情況,有助于改善肺部感染情況[4,5]。
曾有研究顯示,運用纖維支氣管鏡治療ICU肺部感染對于引流痰液具有一定效果,可緩解其呼吸道的臨床癥狀,并且該治療方式可將患者的分泌物進行保留,有助于對其進行病原學的檢測,不僅如此,該治療方式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減短治療的時間,有利于降低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
通過兩組對比,觀察組運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治療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該治療方式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可促進身體快速康復。
綜上所述,對ICU并發(fā)肺部感染患者運用纖維支氣管鏡肺泡灌洗吸痰治療,有利于改善其肺部情況,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其安全性得以保證,該治療方式在臨床上起著重要作用,值得推廣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