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文字裝飾紋樣始見于唐長沙窯,是瓷器的常用紋飾,其書寫錯落有致,極具韻味,成為一種獨特的裝飾風格。清代瓷器的文字裝飾內容極為廣泛,有民諺俚語、詩詞歌賦、吉祥語句等,更有梵文、阿拉伯文、藏文等不同文字。以文字為瓷器裝飾的時代風格明顯,清康熙時期以長篇詩文別開生面,雍正時期的瓷器紋飾圖文并茂,乾隆、嘉慶時期御制詩文盛行不衰。
關鍵詞:清代;官窯;瓷器;文字裝飾
文字裝飾紋樣始見于唐長沙窯,這是瓷器上的一種常用紋飾,雖然文字本身不是圖案,但經過錯落有致的書寫,極具韻味,猶如花紋,更有將文字作圖案化布局,從而成為一種獨特的裝飾風格。文字裝飾紋樣又分漢文、梵文、阿拉伯文、藏文等,其內容包含民諺、文賦、曲句、俚語、詩句等。
唐朝時期,文字裝飾紋樣開始出現,始見于長沙窯,此時多在盤心或壺身以褐彩書寫文字。宋代磁州窯瓷枕上多有文字裝飾,有反映市井商民為人處世哲學的“眾中少語,無事早歸”,反映宗教信仰的“真主偉大”,反映座右銘寫竹的“未出生時先有節(jié),待成材時總虛心”等。元明時期盛行的文字紋有藏文、阿拉伯文、梵文。梵文為古代印度的書面語文字,內容多為佛教經文、咒語之類,有的配以圖畫,圖文并茂。字體多仿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權,且有正、篆、隸、行等不同體勢。明清瓷器上還有以“?!弊帧ⅰ皦邸弊謽嫵蓸浔?,或以“?!弊帧ⅰ皦邸弊珠_光,內繪紋樣等裝飾形式,像康熙五彩描金福壽開光人物紋棒槌瓶等較為典型。
清代瓷器以文字為裝飾的內容極為廣泛,有民諺俚語、詩詞歌賦、吉祥語句等,更有梵文、阿拉伯文、藏文等不同文字。以文字為瓷器裝飾的時代風格明顯,清康熙時期以長篇詩文別開生面,雍正時期的瓷器紋飾則圖文并茂,乾隆、嘉慶時期御制詩文盛行不衰。
清代以文字裝飾瓷器較明代更為盛行,內容更為廣泛。品種亦不局限于青花瓷,還出現于清代的其他瓷器品種上,如五彩、粉彩、琺瑯彩、斗彩、釉里紅及各種色彩的器物。西亞文字則日漸稀少,但仍然存在。
下文就闡述清代各個時期文字裝飾紋樣的演變。
順治時期,飾有文字的器物不多,目前僅見有“阿彌陀佛”一種,字體硬朗,轉折清晰,文字書寫規(guī)范,有二次勾描的痕跡。
康熙時期,官窯飾有文字的器物極多,特別是長篇詩文開始出現在器物上,書法極為工整,為當時流行的館閣體。布局規(guī)整統一,寓意吉祥的文字其表現手法不盡相同,或單獨裝飾,或與其他紋飾相組合,或以花托字。字體楷、行、草、篆諸體皆備,器形豐富,明代不能與其并論??滴跄觊g的飾有文字的民窯器物絲毫不遜色于官窯器物,民窯長篇詩文的書寫較官窯隨意,雖不及官窯器物工整,但少有拘泥之感,布局較規(guī)矩;寓意吉祥的文字在構圖上單獨為紋飾,或與其他紋飾組合在一起,書法以篆書為主,變化較多,轉折之處略顯生硬。盤字紋飾在明代的基礎上大膽創(chuàng)新,創(chuàng)燒了以“壽”“?!钡茸譃榧y飾的器物,構思巧妙,制作精細。飾有梵文的器物亦有燒造,書寫工整流暢,轉折頓捺有中國傳統書法的韻味(圖1)。
雍正時期,官窯飾有漢字紋飾的器物較多,最為典型的特征是圖文并茂,極為貼切。詩文多為行書,講究謀篇布局,集書、詩、畫、印于一身,給人賞心悅目之感。寓意吉祥的文字或開光,或鏤空,或書寫,多與其他紋飾相組合,或團花環(huán)繞,或花托字。字體或楷、或篆,書寫規(guī)范工整,藝術造詣頗高。盤字紋飾變化更大,已不見傳統的枝干,線條穿插硬朗,裝飾韻味濃郁,對后世的影響較大。其梵文基本上承襲傳統,但也有創(chuàng)新之作,文字的線條細密整齊,書寫規(guī)范,轉折之處圓潤,有中國傳統書法的韻味,最為典型的特征是裝飾面積縮小,多與有宗教含義的紋飾組合在一起,如八寶紋、蓮花紋等。雍正民窯以詩文為裝飾的器物以碗較為常見,字體多為篆、楷體,書法不精,而寓意吉祥的文字以“壽”字居多,或單獨裝飾在器物上,或花托字,或團字,或開光。篆書缺乏變化,團字缺乏圓潤。文字書寫也不規(guī)范,梵文多飾于碗、盤等生活用品的外壁及內心,外壁多為裝飾,不可識讀,內心可以識讀。雙勾填色的字體較大,實筆書寫的字體較小。
乾隆時期,以漢字為瓷器裝飾達到了極盛,典型特征就是以御題詩作為官窯的文字紋飾。詩文為五言或七言;書體一般為行、楷、隸或篆,風格各異,行書流暢,隸書嚴謹,楷書工整,篆書古樸,或四種字體都存在于同一件器物上。構圖或開光,或通體,或與其他紋飾相組合,表現形式靈活多樣。寓意吉祥的文字以篆書“壽”字為主。早期篆法繁復,中晚期略微簡化,講究對稱。筆畫之間的空白較康熙時期少,篆法較雍正時期繁復。盤字紋飾的轉折較雍正時期更為繁復生硬,并多見三角形,強調輔助紋飾的裝飾效果。梵文多飾在繁縟的其他紋飾中間,書寫仍規(guī)范工整,乾隆時期的民窯飾有詩文的器物較為常見,或獨立為紋飾,或圖文并茂,精細者不遜于官窯,粗糙者書法不精,其中尤以屏條狀安排畫面和詩句的裝飾方法較有新意,頗有連環(huán)畫的味道。吉語文字多裝飾在罐、碗、盤等器物上,以“?!弊?、“壽”字較為常見,或單獨裝飾,或與其他紋飾組合,字形較大。篆書結構不甚對稱,隸書書法“不工”,以豆青釉青花器物居多,字的外輪廓多飾白邊,以達到醒目的作用(圖2)。
嘉慶時期,官窯以文字為裝飾的器物多承襲乾隆舊制,少有創(chuàng)燒,尤其是乾隆朝盛行的御制詩文仍較流行,但質量遠不及乾隆時期。雖然書寫較為規(guī)范,但詩的內容過于單一,不及乾隆時期的內容豐富。其吉語紋飾亦無乾隆時的精雕細琢,表現形式或與花卉相組合,或分隔而飾,或開光,書寫明顯不及乾隆時規(guī)范。在此類紋飾中以“佛曰常明”四字吉語器物的繪畫較精,紋飾布局對稱。嘉慶時期的民窯飾有詩文的器物不多,制作水平低下,書法不甚精湛,筆法生硬。吉語紋飾多與其他紋飾相組合,基本不見獨立的吉語紋飾器物。文字的書寫變化較少,多為雙勾填色之作,勾線較為生硬,最為典型的時代特征是采用三組的構圖方式,較有新意。印章不及乾隆時工細,缺乏印章的金石韻味。
道光年間,官窯飾有詩文的器物較少,僅見御制詩文器物,書法較康、雍、乾三朝甚遠。吉語紋飾雖不及乾隆時期精細,但單獨以文字裝飾的布局巧妙地利用字形的變化,書寫規(guī)范,而與其他紋飾組合在一起的吉語雖不甚工細,但較嘉慶晚期要強。梵文器物雖不及乾隆時精細,但單獨以文字裝飾的布局巧妙地利用字形的變化,書寫規(guī)范。梵文器物雖不多,但仍有乾隆遺風,書寫較為自然。盤字紋飾則多仿康熙、雍正時期的風格,但層次較少,既無康熙時的明艷,又缺乏雍正時的粉潤。道光民窯詩文精細者書法甚工,粗糙者隨意書寫,時代特征較明顯,如有關禁煙的詩文在瓷器上出現。吉語文字較少,書寫工細者或單獨裝飾在器物上,或與其他紋飾相組合,單獨為紋飾的構圖較有新意,利用不同的文字變化組合,工整中求變化,書寫雖不甚規(guī)范,但組合形式為前朝所不見。
咸豐時期,官窯文字紋飾僅見有吉語一種,多與其他紋飾相組合,喜用描金裝飾器物,字體較為規(guī)范。咸豐民窯詩文書寫極為草率,毫無藝術成就可言。吉語紋飾布局混亂,喜用長方形開光,字形方正偏長,書寫不工。
同治年間,官窯飾有吉語的器物較多,多為同治大婚之器,字體方正,書寫規(guī)范,以篆書為主,多與其他紋飾相組合,常見有蝴蝶捧“壽”字、五蝠捧“壽”、龍鳳“喜”字、“萬壽無疆”、紅“喜”字、團“壽”字等,書法工整,排列整齊,但缺少觀賞性和藝術性。字間紋飾的繪畫極為粗俗,布局混亂無序。同治民窯飾有詩文的器物較少,目前所見多書寫“不工”,毫無藝術價值可言。飾有吉語的器物較為常見,以粉彩和描金器物居多,文字布局疏朗不當,印章極為呆滯,構圖不及前朝隨意(圖3)。
光緒時期,官窯以文字為裝飾的器物見有詩文與吉語兩種。詩文不僅有對傳統的繼承,亦有創(chuàng)新。繼承者以御制詩為代表,書寫規(guī)范。創(chuàng)新者篆、楷結合,布滿器身,書寫工整,在晚清力拔頭籌。吉語紋飾筆法細膩,書寫工整,喜用開光技法,以“萬壽無疆”較為常見,文字多勾邊填色,轉折頓捺有力,書藝不凡。光緒民窯詩文書法較精,或單獨為紋飾,或與其他的紋飾相組合,布局嚴謹,有傳統紙上書法的韻味,可以與官窯相媲美。吉語紋飾極為普遍,尤以“喜”字瓶、罐最為常見,楷書書寫不規(guī)范,篆書缺乏變化。
到了宣統時期,官窯文字裝飾見有吉語一種,多為傳統風格,少有創(chuàng)新,書法較為隨意,但大體能保持前朝的水平。以盤、碗類青花及粉彩器物較為常見。
用文字對瓷器進行裝飾,源于新石器時期的陶文,雖然陶文還算不上是真正的文字,只是一種符號,但在客觀上卻有著文字的意義。漢代的瓦當以其精美的書法、多變的排列組合,多寡不一的字數和廣泛的內容為陶器的裝飾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唐代長沙窯開瓷器以文字為裝飾的先河,其文字或行、或楷,裝飾方法或書寫,或刻畫,內容或詩文,或民諺,表現形式或單獨使用,或與畫面相配合,為宋元明清時期文字裝飾的繁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后代代相承。清康熙以長篇詩文別開生面,雍正時期的瓷器紋飾圖文并茂,乾隆、嘉慶時期御制詩文盛行不衰,清代的文字裝飾紋樣發(fā)展到了頂峰。
參考文獻
[1]耿寶昌.明清瓷器鑒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
[2]汪慶正.中國陶瓷全集·清下[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3]馮先銘.中國陶瓷(修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呂成龍,楊靜榮.故宮陶瓷館·下編[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08.
[5]霍華.名窯名瓷鑒賞[M].北京:印刷工業(yè)出版社,2013.
[6]馮先銘.中國古陶瓷圖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7]徐湖平.中國清代官窯瓷器[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3.
[8]馮先銘,耿寶昌.清盛世瓷選粹:故宮博物院藏[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4.
[9]國家文物局.中國文物精華大辭典·陶瓷卷[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