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包括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適應、社會交往四個維度。在家庭和學校場域中,父親對兒童社會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通過活動引導“父親在場”,致力于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培養(yǎng),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奠基。
【關(guān)鍵詞】父親在場;社會參與能力;全面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0)07-0030-04
【作者簡介】張艷芳,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學(江蘇徐州,221003)教師,一級教師。
在我擔任班主任工作的20多年里,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在家庭教育中我們看到的幾乎都是媽媽的身影,學?;蚴前嗉壍拇笮』顒?,90%以上都是媽媽出席。一次家長會,我明確要求必須爸爸參加,結(jié)果通知發(fā)出后沒多久,就陸續(xù)有21位爸爸表示要請假,而沒有請假的19位爸爸中有5位最后也因為臨時有事沒能參加。在與學生的交流中,每當談及爸爸,我經(jīng)常能聽到學生這樣的話“我都好久沒見到我爸爸了?!薄拔野职纸?jīng)常應酬到很晚才回家,早上我上學時他還在睡覺呢?!卑职謧兌既ツ膬毫??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對孩子的成長有沒有影響?我開始關(guān)注和思考這個問題。于是,我在年級內(nèi)進行了一次問卷星的調(diào)查,調(diào)查對象包括父母、教師和學生。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爸爸們認為自己擔負著養(yǎng)家的責任,工作忙、壓力大,教育孩子應該是媽媽的事情;媽媽們則對于自己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孩子的現(xiàn)狀非常不滿,希望爸爸能分擔孩子的教育工作;教師們認為父親角色對孩子成長非常重要,父親參與家庭教育對促進孩子認知發(fā)展、性別認同、交往能力提高等有著獨特的價值,父親的長期缺席,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非常不利?;谶@樣的狀況,我意識到在兒童成長中“父親在場”的重要性。所以,我在帶班過程中一直強調(diào)“父親在場”的重要性,并圍繞“父親在場”開展了一系列的教育實踐活動。
一、對“父親在場”的理解與認識
母愛像大海,給孩子溫柔包容;父愛像大山,教會孩子自信獨立?!案赣H在場”,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孩子堅強的意志,讓他們更勇敢地面對、接受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此外,父親積極參與到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能安撫母親的情感,實現(xiàn)家庭教育環(huán)境的和諧。有研究發(fā)現(xiàn),與母親教育為主的家庭相比,父親是家庭教育主要承擔者的家庭,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知高出1.56倍,對子女教育的滿意度高出28.79%。
我們都知道,最好的教育是陪伴,但“父親在場”絕不僅僅指身體的陪伴。我對“父親在場”的理解包括以下幾個維度:一是身體在場,指向父親的“身體”在場,身體出現(xiàn)在現(xiàn)場,是一個真實的存在。身體的絕對在場,能夠?qū)⒆赢a(chǎn)生直接的影響,能直接改變孩子的行為。二是氣質(zhì)在場,指向父親的“形象”在場?!案褂性姇鴼庾匀A”“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父親優(yōu)雅的談吐、理性的思維、飛揚的神采等在場,能對孩子產(chǎn)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三是精神在場,指向父親的“精神”在場。父親理性、樂觀,睿智、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熱愛運動、熱愛學習的探索精神,能成為孩子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四是思維在場,指向父親的“思維”在場。父親的思維方式、思維的廣度和深度,處理事情的思考角度,父親的判斷和推理的能力,會影響孩子思維的發(fā)展。
二、基于“父親在場”的教育實踐活動
如何實現(xiàn)“父親在場”,我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嘗試。我通過開展班級系列活動,讓父親了解自己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促進家庭場域中父親角色功能的發(fā)揮。
1.家庭:父親卷入孩子生活,陪伴孩子共同成長。
我鼓勵父子(女)親子共讀,讓父親陪伴孩子閱讀,在親子閱讀活動中與孩子一起成長。我們通過閱讀存折,記錄并激勵親子共讀。時刻忙碌的父親,利用碎片時間與孩子一起讀一個小故事,培養(yǎng)孩子的閱讀興趣,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共讀基礎(chǔ)上,我倡導父親與兒童共寫生活日記,從一句話到一段話,不論長短,只要堅持。父親以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榜樣,引導孩子健康成長。我鼓勵父親們從男性的視角幫助孩子理解書中的人物形象和書中傳達的思想情感。通過和孩子一起閱讀,父親們體會到一份責任,也收獲了與孩子共同成長的幸福和滿足。
2.學校:父親參與學?;顒?,勾連家校協(xié)同行動。
黑格爾說:“父親的出現(xiàn)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yǎng)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蔽覀儼嗝繉W期都會舉行親子勵志遠足,安排研學旅行活動,這樣的活動,我要求父親盡量參與。父子研學旅行活動,為孩子開辟一個新的課堂,在親子遠足的生動體驗中,孩子們不僅感受到行走的快樂,更感受到來自父親的力量和溫暖,學會了面對困難時要勇敢和堅強。父親的放手教育,給了孩子們更多的鍛煉機會和更大的發(fā)展空間;父親的理性思維,讓孩子對自我和社會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三、“父親在場”對兒童發(fā)展的意義
1.促進兒童社會認知能力的提升。
家庭教育是孩子社會認知教育的基礎(chǔ)。區(qū)別于母親對孩子全方位的關(guān)注,父親更能夠平等地對待并信任孩子,能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個性,他們允許孩子擁有不同觀點、意見,父親的教育更能促進孩子的自主發(fā)展。如我們班有一個男生,因為爸爸長期在外地工作,家庭教育中一直是以媽媽和奶奶為主,這個男生膽小怯懦,不喜歡與班上的男孩子一起玩,反而是喜歡跟女生玩在一起。我主動聯(lián)系了這個男孩的父母,跟他們交流了孩子的情況,強調(diào)了父親陪伴對男孩子成長的重要性,請他的父親盡量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來。這次交流讓這個孩子的父親意識到了男性陪伴的重要性,于是他開始盡一切可能帶孩子參加各種體育運動和戶外拓展活動,引導他多與同齡的男孩子交往,父親的參與和引導很快讓這個孩子發(fā)生了轉(zhuǎn)變。
2.促進兒童社會情感能力的提升。
在孩子的教育上,父親的加入,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我們班一位女生因為爸爸工作忙,主要由媽媽陪伴,雖然孩子很努力,但一遇到挫折就哭鼻子。在我多次溝通后,爸爸開始有意識地從身體抗壓入手,陪女兒鍛煉身體,帶她一起跑步一起拉伸;有意識地給她講解一些事物的原理,幫她分析、權(quán)衡利弊,提升她心理抗壓的能力。父親的理性睿智、勇敢擔當給了孩子更大的安全感,在互動過程中,孩子們感受到來自父親的力量,孩子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穩(wěn)定,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堅強。
3.促進兒童社會適應能力的提升。
兒童社會適應能力指兒童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當學生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應該學會自己獨立思考。我通過組織“帥爸”教育分享以及親子志愿活動等,讓父親帶著孩子開展福利院敬老院獻愛心、牽手貧困山區(qū)公益幫扶等公益活動。在各種社會活動中,父親們發(fā)現(xiàn)了孩子的不足之處,孩子們也看到了父親的擔當?;顒蛹韧卣沽撕⒆拥囊曇?,也增進了父子(女)彼此之間的理解,為孩子幼小的心靈鋪設(shè)善良的底色。
父親們親眼見證了孩子在自己的影響和鼓勵下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如何鼓足勇氣去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陌生的人、如何在遇到困難時尋求父母和同伴的幫助克服困難的,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就在這一次次的活動中一點點生成。
4.促進兒童社會交往能力的提升。
社會交往能力只有在與人接觸和相處的過程中才能得到鍛煉和提高。在學校組織的校內(nèi)外親子活動中,父親豁達的心胸、開朗的性格、幽默而隨性的語言、自然而親切的交往給孩子以極大的影響,為孩子營造了平等和諧的人際交往氛圍,創(chuàng)造了廣闊的交際空間。我在帶班過程中發(fā)現(xiàn)與學習相比,父親們更看重孩子運動能力的發(fā)展,他們會有意識地引導孩子鍛煉身體。他們認為,對于現(xiàn)在的孩子而言,各種電子設(shè)備的吸引力太大,與其讓孩子在手機上浪費時間,不如父母以身作則,陪著孩子去運動。在父親的陪伴下,孩子身體素質(zhì)明顯增強,性格也變得更加開朗,平日里很多事情都愿意與他人交流,還認識了許多同樣熱愛運動的小伙伴。孩子的交往能力悄然生長。
“父親在場”,不僅幫助孩子形成了健康的人格,也使年輕的父母轉(zhuǎn)變了認識、明晰了責任。他們開始不僅關(guān)注孩子身體的健康,更關(guān)注孩子人格的健全;不僅關(guān)注孩子成績的提升,更關(guān)注孩子精神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