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妍,王敏,王阿娜,何夢喬
(齊齊哈爾市五官醫(yī)院,黑龍江齊齊哈爾 161000)
口腔正畸學屬于口腔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其內容以探究錯牙合畸形的發(fā)病機制、診斷及防治方法等為主。錯牙合畸形為兒童生長發(fā)育中由先天遺傳因素或口腔疾病、口腔不良習慣及替牙異常等諸多后天因素作用下,造成牙、頜骨、顱面的畸形[1-3]。 該類患者在接受口腔正畸治療后容易并發(fā)慢性牙齦炎,癥狀表現以牙齦腫脹、出血、疼痛等為主,會影響患兒正常進食活動與口腔衛(wèi)生。 針對口腔正畸患兒并發(fā)慢性牙齦炎,過往臨床多采用牙齦清潔術治療,盡管有利于減輕癥狀,但整體療效欠佳,治療方案急需改進。 該文于2018年2月—2019年3月選擇60例慢性牙齦炎患兒資料進行分析, 旨在探究康復新液的康復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60例口腔正畸并發(fā)慢性牙齦炎患兒為研究對象。 (1)納入標準:①均有明確的口腔正畸指征,且順利完成正畸治療;②符合慢性牙齦炎的臨床診斷標準;③患兒及家屬對該次研究知情參與。 (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口腔疾患;②伴有嚴重系統性疾病或腫瘤;③近期(1 個月內)使用抗生素;④臨床資料不完整或中途退出者等[4-5]。 將以上病例分為如下兩組:空白組(n=30)中男女構成比為8:7;年齡10~15歲,平均為(14.2±1.3)歲;病程區(qū)間3~7 個月,均值為(4.6±1.3)個月。 試驗組(n=30)中男女構成比為1:1;年齡8~16歲,平均為(14.8±1.7)歲;病程區(qū)間4~6 個月,均值為(4.9±0.5) 個月。 采用專業(yè)軟件分析如上兩組患兒資料,數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空白組患兒接受傳統牙齦清潔手術治療,具體操作如下:利用超聲波清除牙齦上吸附的菌斑、軟垢及牙石等,隨即使用刮治器將其齦溝中污垢刮除,最后使用橡皮輪對其牙面行打磨、拋光處理,在清潔工作完成后,不予以任何藥物。 在此基礎上,試驗組加用康復新液,使用方法如下:利用10 mL 的注射器抽吸5 mL康復新液, 把藥液噴灑于患兒發(fā)生慢性牙齦炎的位置, 囑患者口含藥液3 min 后再咽下, 每天用藥3 次(均在餐后漱口后使用), 連續(xù)用藥兩周后進行復查,患者整個療程情況均由同一個口腔醫(yī)生記錄。
(1)療效判斷:①顯效:治療后,患兒牙齦恢復至正常顏色(粉紅色),牙周袋深度低于2 mm,牙齦腫脹、疼痛、出血等癥狀基本消失,能正常咀嚼;②好轉:牙齦顏色變淺,癥狀有緩解,牙周袋深度低于3 mm。③無效:和治療前相比,病情未改善,甚至加重。
(2)口腔衛(wèi)生:采用簡化口腔衛(wèi)生指數(OHI-S)[2]予以評價,包括牙齦指數(GI)、牙石指數(CI)、軟垢指數(DI)、齦溝出血指數(SBI)以及菌斑指數(PI)等。
(3)疼痛判斷:I 級:自感疼痛較輕微,不干擾正常日常生活活動;Ⅱ級:存在間斷性疼痛,疼痛癥狀發(fā)作時患兒難以忍受;Ⅲ級:出現持續(xù)性疼痛,疼痛感強烈,對日常生活形成嚴重影響。
用SPSS 16.0 統計學軟件處理試驗數據, 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符合顯效、好轉、無效評價標準的分別有18例、11例、1例, 空白組依次為14例、8例、8例,在治療總有效率上, 試驗組、 空白組依次為96.7%(29/30)、73.3%(22/30)。 試驗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優(yōu)于空白組(χ2=6.405,P=0.011<0.05)。
治療前, 試驗組患兒GI、CI、DI、SBI、PI 檢測結果依次為 (1.72±0.84)、(1.65±0.83)、(2.95±1.15)、(1.35±0.66)、(0.68±0.55), 空白組患兒以上指標對應的檢測值 依 次 為 (1.73±0.85)、(1.64±0.85)、(2.93±1.15)、(1.33±0.62)、(0.67±0.58)。 治療前,兩組患兒口腔衛(wèi)生狀態(tà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t=1.254、0.985、1.024、0.987、0.954,P=0.084、0.094、0.079、0.084、0.082>0.05)。 歷經兩周治療后, 試驗組患兒以上指標檢測值依次為(0.32±0.44)、(0.09±0.14)、(1.02±0.52)、(0.05±0.16)、(0.22±0.25), 空 白 組 為 (0.77±0.20)、(0.22±0.23)、(1.62±0.65)、(0.30±0.25)、(0.62±0.42)。 可見治療后,試驗組患兒口腔衛(wèi)生改善效果比空白組更為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t=5.241、4.257、5.012、4.236、4.017,P=0.031、0.035、0.032、0.037、0.038 <0.05)。
空白組符合I、Ⅱ、Ⅲ級疼痛評價標準的分別有18例、7例、5例,各占60.0%、23.3%、16.7%;試驗組分別有25例、3例、2例, 占有率依次為83.3%、10.0%、6.7%。 試驗組I 級疼痛患兒占有率(83.3%)高于空白組(60.0%),組間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022,P=0.044<0.05)。
口腔正畸治療通常需較長時間,因為治療前患兒前牙齒排列不齊,正畸裝置的基托邊界不貼合、固定橋橋體與牙齦兩者接觸過緊以及正畸填充物存留于懸突邊界等,很可能造成進食過程中有部分食物殘渣或者碎屑嵌塞至牙齒齦溝以及縫隙中,外加口腔唾液內的鈣鹽沉積,故而誘導了慢性牙齦炎。 在臨床上,牙齦炎被定義為發(fā)生在牙齦邊界與頭部位的炎癥,引起牙齦出現充血、腫脹、糜爛及出血等病理改變,并沒有侵犯到其他牙周組織。 既往有研究表明[6-8],慢性牙齦炎若不能及時被解除,則可能會引起牙齦增生,降低患者的口腔健康水平,對于患兒群體而言,會干擾他們健康生長過程。 當下,臨床針對慢性牙齦炎,多遵照局部用藥控制炎癥反應的原則,也可以采用潔治手術清除牙石,控制菌斑等手段。
在該次研究中, 空白組接受牙齦清潔術治療,該種治療手段是在物理方法的支撐下,對牙面行磨光處理,其目的是減少牙面牙石、牙垢及口腔細菌,進而改善相關癥狀。 但是有研究發(fā)現,牙齦清潔術這一傳統療法雖然有降低細菌密度的功效[9-10],但在治療后10~20 d 后患兒牙齦上的菌斑數目會顯著增長,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牙齦觸痛的癥狀表現,復發(fā)率較高。 因為患兒自我管護意識缺乏、自護能力整體偏低,未能予以口腔疾病一定重視,外加矯治器的刺激,故而增加復發(fā)率,難以保證治療效果[11]。
康復新液是一種消炎止痛藥物,是臨床上一種常用的輔助藥物。 康復新液是由美洲大蠊干燥蟲體中提取的,為一種帶有腥臭味的淡棕色液體,其通利血脈、養(yǎng)陰生肌的功效目前已被證實, 主要成分是多元醇,其能夠作用于表皮細胞,助力于彈力膠原纖維及粘連蛋白合成過程,誘導表皮細胞外基質表達,促進血管新生以及肉芽組織形成過程,促使病部細胞毛細血管分裂增殖,加速血液循環(huán)以及病灶愈合,借此形式實現對創(chuàng)傷組織的有效修復。 黏糖氨酸同樣是新康復液的有效成分之一, 其有增強機體免疫能力的作用,提升巨噬細胞的吞噬效能,發(fā)揮更有效的抗炎、抗感染、消除炎癥與水腫等作用,更有效地促進病變組織愈合過程[12-13]。
相關研究[14-15]將74例口腔正畸慢性牙齦炎患兒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37例,均予以牙齦清潔術治療,觀察組加用康復新液。 統計結果發(fā)現,觀察組患兒I 級疼痛率為86.49%、總有效率為91.89%,優(yōu)于對照組的32.16%、70.27%(P<0.05)。 王壘壘[5]指出,康復新液用于口腔正畸患兒慢性牙齦炎治療, 近期效果較好。在該次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患兒總有效率(96.7%)、I級疼痛率(83.3%)均高于空白組73.3%、60.0%;且治療后試驗組患兒GI、CI、DI、SBI 以及PI 水平均低于同期空白組(P<0.05)。由此可見,口腔正畸患兒慢性牙齦炎患兒在接受常規(guī)牙齦清潔術基礎上,聯合使用康復新液[16],能更明顯的減輕牙齦疼痛癥狀,改善牙齦及口腔健康狀態(tài),優(yōu)化康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