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榮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逐漸引入課堂,給學生的視覺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也給數(shù)學課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師在廣泛使用電化教學帶來的樂趣時,往往忽略了傳統(tǒng)的教具與學具。特別是在電化設備還相對不完備的村級小學,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數(shù)學中,學具運用是幫助學生準確、完整、靈活掌握和運用概念的有效手段;運用教具演示,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運用學具加強操作實踐,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運用教具直觀教學能解決教學中的難點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具學具運用;促進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動手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學低年級基礎知識教學中,應加強直觀概念、法則、定律公式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羅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之學生年齡小,生活經(jīng)歷缺乏,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困難。這時教具與學具的運用,解決了教學中這一大難題。教具與學具的使用給學生一個清晰的直觀形象,再通過教師語言的解釋,使學生在觀察、思維、動手操作中建立了形體的概念,學生易于接收,又發(fā)展了觀察事物的能力,教學效果明顯較好。
一、使用教具演示能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
思維是建立在感性基礎上的,沒有感觀難以建立思維。合理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器材,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促進學生的表象-印象-抽象-概念的思維發(fā)展。
例如:教學“角”這部分知識時,為了獲得關于角的正確概念,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實物和教具:如大三角板、五角星、張開的剪刀和折扇形成的角等,以這些實物中抽象出角。通過實物演示,將兩根木條或硬紙條的一端釘在一起,旋轉(zhuǎn)其中的一條,可以直觀地說明由一條射線繞著它的端點旋轉(zhuǎn),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在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學具自己動手演示,用實體來說明角的概念,并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打下了基礎。這樣的直觀演示,既生動形象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力地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思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二、學具的運用為概念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感性材料。
基礎概念是學好知識的保障,是思維的組織細胞。學生能夠準確清晰、完整地掌握教學概念,靈活地運用概念,是進行發(fā)散思維的前提,實踐證明,學具的充分運用是幫助學生準確-完整-靈活掌握運用概念的有效手段。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時,教師先拿出直觀教具讓學生觀察,學生認清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體后,然后說說現(xiàn)實生活中哪些物體是長方形和正方形,讓學生拿出長方形和正方形學具進行認識觀察,摸著學具指出長方形有幾條邊、有幾個角、邊的長短如何,角是什么角,從而認識長方形的特征。接著再把正方形學具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進行觀察認知,從而比較出正方形有四條相等的邊,有四個直角,也是特殊的長方形等。
三、在運用中培養(yǎng)學生的操作創(chuàng)造力,提高學習興趣。
人的創(chuàng)造意識和欲望不是天生的,它是后天的復雜的個性品質(zhì)重構,是人的客體的一種自覺的、積極的、充滿熱情的認識傾向。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口、動腦、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動手中做,在動口中說,在動腦中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實踐能力、學會創(chuàng)造。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利用教具學具通過手腦并用,使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抽象的理解,而具體在直觀教學中得到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濃厚、學習積極性高漲、印象深刻、記憶牢固。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表面積的計算時我設計了這樣一道應用題:“一個有蓋的長方體水箱,長和寬都是6分米,高5分米,做這個水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鐵皮?”當學生面有難色,無從下手時,適時地出示教具讓學生觀察,學生按一般的表面積的求法列出算式,難題得到了解決。
四、通過學生自制教具學具模型,體驗“做數(shù)學”的快樂。
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白觥本褪亲寣W生動手操作,在操作中體驗數(shù)學。在當今美國流通“木匠教學法”,讓學生找找、量量、拼拼、畫畫等。因為“你做了,你才會。”教師要善于用實踐的眼光處理教材,用信任的眼光讓學生自制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教具模型,力求把教學內(nèi)容設計成物質(zhì)化活動,讓學生充分體驗“做數(shù)學”的樂趣,感受數(shù)學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充滿了數(shù)學,學好了數(shù)學生活中就充滿了快樂。例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之前,讓學生先自制一個鐘面模型提供上課時用,這樣遠比帶上現(xiàn)成的鐘面模型要好,因為學生在制作鐘面的過程中,通過自己思考、動手、對比、詢問家長的過程,已經(jīng)認真的學習了一次,有關要認知的數(shù)學知識基本了解清楚,課堂教學的效果就會特別好。
總之,對于動作思維占相對優(yōu)勢的小學生來說,聽過了可能就會忘記了,看過了可能會明白,只有認真做過了,才能真正理解。通過動手實踐活動,可以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讓學生體驗“做數(shù)學”的快樂。這也正驗證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的話:“兒童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倍鴤鹘y(tǒng)上的手段,教學數(shù)學常常缺乏操作活動,那么離開人的活動是沒有數(shù)學的,也是學不會數(shù)學的。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感知,必先參與,而參與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操作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明白學習的目的,然后提出問題,再給他一套操作程序,那么再笨的孩子,只要他參與了、動手了、思考過了,就能理解了。運用教具學具讓小學生參與進行操作學習活動是小學生學好數(shù)學的最基本、最實用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楊慧.小學數(shù)學課堂如何有效使用教具與學具[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7(20):44.
[2]秦露霞.利用教具學具來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效率[J].試題與研究,2019(12):175.
(作者單位: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新村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