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賢金?吳新建?葉燕珠?汪阿戀
摘 要 針對教師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和可持續(xù)性不強等“瓶頸問題”,教育部出臺了有利于進一步規(guī)范和指導各地分類、分科、分層“精準施訓”的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以初中化學《指導標準》為依據(jù),以教育部“國培計劃”示范性綜合改革項目為載體,通過深入研讀《指導標準》,精準選擇培訓主題;通過對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自我診斷的分析,精準定位培訓目標和參訓學員“最近發(fā)展區(qū)”;基于培訓主題和培訓目標,精準設計和實施培訓課程內容;結合成人學習特點,精準優(yōu)化培訓方式;最后通過學員滿意度測評和學員撰寫“學科整體理解”相關主題文章的方式,對培訓的效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關鍵詞 教師培訓 課程指導標準 精準施訓 學科整體理解 教學能力
教師培訓是提升中小學教師隊伍素質的關鍵途徑。教師培訓“針對性不強、內容泛化、方式單一、質量監(jiān)控薄弱”等突出問題一直制約著教師培訓質量的提升。為進一步規(guī)范和指導各地分類、分科、分層實施教師培訓,2017年教育部出臺了《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數(shù)學、化學學科教學)》(下文簡稱《指導標準》)。《指導標準》要求對照教師教學能力標準,開展教師教學能力診斷,基于實踐導向制定培訓目標,提升培訓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努力做到“精準施訓”[1]。福建教育學院通過公開競標承擔了2019 年“國培計劃”——示范性綜合改革項目培訓課標(初中化學)班的教學。該培訓項目以初中化學《指導標準》為依據(jù),進行“精準施訓”的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獲得了參訓學員的高度好評和認可?,F(xiàn)將項目團隊第一階段的實踐探索進行總結、提練,以期和國內同行交流探討。
一、精準選擇培訓主題
《指導標準》的實質是將學生的課程目標轉換為教師的教學能力標準,建立了分學科的教師教學能力標準體系,有助于精準確定教師的能力發(fā)展需求以及“最近發(fā)展區(qū)”,確保“精準施訓”。初中化學《指導標準》包括前言、培訓目標與內容和實施建議等三個主要部分。其中培訓目標和內容部分由學科整體理解、科學探究主題、身邊的化學物質主題、物質構成的奧秘主題、物質的化學變化主題、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主題等6個方面組成。這6個方面中的后5個方面實際上與《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5個一級主題一一對應[2],在此基礎上增設了“學科整體理解”這一具有統(tǒng)攝性、引領性的重要一級主題。鄭長龍教授認為,化學學科整體理解是指教師對化學學科知識及其思維方式和方法的一種本原性、結構化的認識[3]。初中化學《指導標準》將“學科整體理解”一級主題進一步細化為5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即:二級指標1:化學學科特征、內容體系及價值理解(細化為三級指標:①化學學科特征與內容體系理解;②化學學科的價值認識);二級指標2:初中化學課程理解(細化為三級指標:①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的理解;②課程內容的認識;③學生學習進階的把握);二級指標3:初中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細化為三級指標:①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②教學設計系統(tǒng);③教學實施技能);二級指標4:初中化學教學評價與反饋(細化為三級指標:①評價理念和基本方式;②評價內容及工具設計;③評價結果分析及反饋);二級指標5:初中化學教學研究與改進(細化為三級指標:①教學反思;②教學研究方法的運用;③促進教學改革的行動研究)[1]。王云生教授認為,明確“學科整體理解”的內涵是提高教師課程理解與實施能力的關鍵,提高“學科整體理解”能力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基礎,應該采用多樣、靈活的培訓研修方式提高教師的“學科整體理解”能力[4]。通過對初中化學《指導標準》的深入研讀,我們認為“學科整體理解”能力對于提升參訓教師教學能力具有全局性、統(tǒng)攝性的作用和價值,故將第一次集中培訓研修的主題確定為:基于“學科整體理解”的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
二、精準診斷與分析教師關鍵能力
1.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診斷工具的說明
初中化學《指導標準》為教師培訓組織者和初中化學教師開發(fā)了初中化學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表現(xiàn)級差表”,并提供了四級能力水平描述的“教學能力水平表現(xiàn)級差點”,為初中化學教師進行自我診斷提供了依據(jù),幫助初中化學教師真實地了解個人教學能力的實際水平,從而清晰地認識到個人教學能力與發(fā)展目標之間的“差距”[1],有效地激發(fā)初中化學教師主動參加培訓的內在動機和積極性[5]。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水平表現(xiàn)級差表由上述的“學科整體理解”5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構建,每一個三級指標的教學能力水平被劃分為四個等級,并按照“你最像下面哪一種?”結合初中化學課程內容及教學要求進行描述,方便初中化學教師進行自我對照和診斷。
2.問卷的發(fā)放和回收
在問卷星網(wǎng)站設計由14道能力診斷題組成的“化學學科整體理解”教師問卷,并通過QQ群和群發(fā)手機短信邀請2019 年“國培計劃”——示范性綜合改革項目培訓課標(初中化學)班的50位學員參加問卷調查。經(jīng)過一個月左右的調查,共回收到50位學員的調查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
3.調查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
在進行問卷結果分析時,我們將教學能力等級水平轉化為分數(shù),四級、三級、二級和一級分別對應4分、3分、2分和1分。通過統(tǒng)計,得到參訓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自我診斷平均得分,見表1。
通過表1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自我診斷平均得分表可以發(fā)現(xiàn),“化學學科整體理解”5個二級指標中,第4個指標“初中化學教學評價與反饋”的平均得分最高為2.61分,其次為第1個指標“化學學科特征、內容體系及價值理解”為2.56分,再次為“初中化學教學設計與實施”為2.43分,緊接著是“初中化學教學研究與改進”為2.36分,最后為“初中化學課程理解”為2.23分。
對表1中14個三級指標平均得分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平均得分最高的是“4.2評價內容及工具設計”平均得分為2.78分,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三級指標還有“1.1化學學科特征與內容體系理解”(2.66分)、“2.3學生學習進階的把握”(2.54分)、“3.1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2.54分)、“4.3評價結果分析及反饋”(2.54分)和“4.1評價理念和方式”(2.50分)。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三級指標共有6個,其中有3個三級指標構成了第4個二級指標“初中化學教學評價與反饋”。14個三級指標中,平均得分最低的為“2.1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的理解”(1.92分),低于2.00分。平均得分低于2.30分的還有“2.2課程內容的認識”(2.24分)和“3.2教學設計系統(tǒng)”(2.28分)。
進一步,對14個三級指標平均得分取平均值,得到2.43,可以認為50位參訓學員的“化學學科整體理解”能力自我診斷平均得分為2.43分。
4.調查得到的結論
通過統(tǒng)計以上的調查數(shù)據(jù)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1)50位參訓學員的“化學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平均等級水平處于水平二到水平三之間,平均得分為2.43分;(2)“化學學科整體理解”5個二級指標中,第4個二級指標“初中化學教學評價與反饋”的平均得分最高,為2.61分,第2個二級指標“初中化學課程理解”平均得分最低,為2.23分;(3)“化學學科整體理解”14個三級指標中,平均得分在2.50分以上的有6個,最高平均得分為“4.2評價內容及工具設計”(2.78分),最低平均得分為“2.1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的理解”(1.92分)。平均得分低于2.30分的共有3個三級指標。
三、精準定位培訓目標
基于參訓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自我診斷平均得分情況的分析表明:50位參訓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等級水平并不高,處于水平二到水平三之間,并且距離水平三還有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將參訓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培養(yǎng)目標定位于達到或者超過“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水平三?!皩W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水平三與參訓初中化學教師現(xiàn)有的“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水平之間的“差距”即可視為參訓初中化學教師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诖耍瑢⑴嘤柲繕舜_定為:在參訓初中化學教師現(xiàn)有“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等級水平的基礎上,通過專家引領、名師示范、同伴互助、自我能力診斷、教學實踐反思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參訓初中化學教師的“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等級可以達到或超過水平三。
四、精準設計與實施培訓課程
通過對初中化學《指導標準》的分析,確定了“基于‘學科整體理解的初中化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培訓主題;通過對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自我診斷的分析,確定了參訓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的等級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定位了精準的培訓目標。為實現(xiàn)培訓主題和培訓目標,須要設計一系列針對性、實效性、可操作性、可借鑒性、可模仿性強的培訓課程作為支撐。按照《指導標準》提出的“師德為先、能力為重、學生為本、實踐導向、分層培訓”理念,我們采用有利于促進初中化學教師深度學習的“縱向課程設計”理念[6],采取結構化、單元化的方式來設計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內容由師德與專業(yè)理念、化學學科整體理解和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等三個模塊構成。其中,師德與專業(yè)理念模塊課程包括:名師專業(yè)成長的規(guī)律與路徑、責任與擔當——談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化學學科整體理解模塊課程包括:化學教師學科理解能力的內涵、增加學科理解,落實素養(yǎng)培育、關注素養(yǎng)新導向,聚焦教學新思考、初中化學教學關鍵問題的實踐與思考;教學設計、教學實施與教學評價模塊課程包括:教材文本知識背后的教育價值、初中化學教學任務分析與實施、指向關鍵能力的初中化學教學結構化教學設計、基于學科理解的《辨別物質的元素組成》《燃燒條件與滅火原理》同課二次異構[7]等。
在培訓課程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參訓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5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示自我診斷平均得分情況,按照“補短板”“精準幫扶”的思路,對“學科整體理解”5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平均得分較低的項目給予更多的關注。為確保培訓課程能夠契合培訓主題、培訓目標,確定培訓課程以后,盡可能多地邀請“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表現(xiàn)水平為四級水平的高校教授、一線名師和教研員作為課程主講或主持專家。同時,把參訓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自我診斷平均得分統(tǒng)計與分析報告提供給授課專家或主持專家,以便授課專家或主持專家更加全面地了解本次培訓的主題、目標和參訓初中化學教師“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現(xiàn)有等級水平和“最近發(fā)展區(qū)”,力爭做到“精準設計、精準實施”。
五、培訓效果的評價與反思
我們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對培訓效果進行評價:一是,在第一次集中培訓結束一個月后,通過QQ群和群發(fā)手機短信邀請學員到問卷星網(wǎng)站進行培訓學員滿意度測評(測評結果見表2);二是,在第一次集中培訓結束后,要求每一位學員結合培訓的所思、所學、所獲撰寫一份不少于1000字的“化學學科整體理解”相關主題文章,并交給項目團隊。有49位參訓初中化學教師都按項目團隊的要求完成以上兩項任務(有1位教師由于客觀原因,未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為培訓效果的評價提供了數(shù)據(jù)和證據(jù)。
表2可見,參訓初中化學教師對本次培訓持高度肯定的態(tài)度。培訓的總體滿意情況,“非常滿意率”達到95.92%,“滿意率”達到4.08%,兩者之和達到了100.00%。測評各項“非常滿意率”均達到了91.84%以上,其中“為學員提供培訓資源”的“非常滿意率”達到了100%?!芭嘤栐O計”“教學中的主持點評”“班級文化和學習氛圍”三者“非常滿意率”均達到97.96%;“培訓需求”“實踐性課程效果”“培訓方式方法”“培訓團隊服務管理水平”四者“非常滿意率”均達到95.92%;“培訓目標”“培訓主題”“教師教學與指導”“對學員的專業(yè)引領”“培訓中學員交流研討”的“非常滿意率”均為93.88%;“用餐與服務水平”和“住宿條件與服務水平”的“非常滿意率”分別為91.84%和93.88%。
在學員滿意度測評問卷中,我們還設置了“您認為本次培訓最突出的優(yōu)點或給您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的開放性問題。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學員們普遍認為:自己對“學科整體理解”的內涵的理解和認識得到了加深;高校專家、一線名師和教研員的“學科整體理解”能力水平等級很高,對學員們起到了很好的專業(yè)指導和引領作用;本次培訓的需求分析、主題選擇、目標定位和課程內容設計相當精準;本次培訓針對性、實效性和指導性強;通過一線優(yōu)秀教師的精彩課例的深度觀摩、評析和磨課,專家組織指導學員從教學設計的理念和思想上做分析,幫助學員們找到了自己在學科整體理解、課程性質和目標認識上存在的不足,在課程內容理解和把握上的問題,以及對學生學習進階認識上的盲點;診斷自身在“學科整體理解”5個二級指標14個三級指標的“差距”和明確改進的方向,有助于提升“學科整體理解”教學能力。
通過對參訓學員提交的49份“學科整體理解”的認識相關主題文章進行全面的文本分析,發(fā)現(xiàn)學員們從培訓設計、培訓內容、培訓方式、培訓師資、培訓資源、培訓組織、培訓成效等各個視角,結合自身教學實踐和培訓收獲體會,對為什么要提升“學科整體理解”、什么是“學科整體理解”、如何提升“學科整體理解”,以及“學科整體理解”如何應用于教學實踐等進行多角度論述。通過第一次集中培訓研修,大部分學員通過專家引領、名師示范、同伴互助、自我能力診斷、教學實踐反思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對化學學科的整體理解和認識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學員們都紛紛表示,第一次集中培訓研修讓自己對“學科整體理解”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找到了提升自身教學能力的關鍵點和突破口。很多學員都提到,通過培訓,自身的教學知識得到了提升,教學認知和教學觀念得到了轉變,回到工作崗位以后,將用“學科整體理解”來統(tǒng)攝和指導自身的教學行為,實現(xiàn)自身教學行為的改進和轉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義務教育語文學科教學)》等3個文件的通知[Z].2017-11-16.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鄭長龍.化學學科理解與“素養(yǎng)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J].課程·
教材·教法,2019(09).
[4]王云生.教師的“學科理解”能力及其提升[J].基礎教育課程,2019(24).
[5]張賢金,郭春芳,吳新建,等.提升教師培訓質量的兩個關鍵問
題[J].教學與管理,2015(15).
[6]張賢金,吳新建.促進教師深度學習:教師培訓課程設計轉軌[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08).
[7]張賢金,吳新建,葉燕珠,等.教師培訓實踐性課程形態(tài)探索:同課二次異構[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12).
[作者:張賢金(1985-),男,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學院化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吳新建(1966-),男,福建永定人,福建教育學院化學教育研究所,教授,碩士;葉燕珠(1980-),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學院化學教育研究所,副教授,碩士;汪阿戀(1986-),女,福建泉州人,福建教育學院化學教育研究所,講師,碩士。]
【責任編輯 白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