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魯華
聽是獲得語言信息及語言感受的最主要的途徑,是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說、讀、寫的前提和基礎(chǔ)。語言習得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聽。克拉申(Krashen 1981)曾說過:聽力理解是語言習得中頭等重要的能力。有關(guān)語言交際功能的資料顯示,在人們的日常交際中,聽幾乎占了一半的比例,即45%,而說、讀、寫所占比例的總和是55%。語言交際能力水平與聽力水平呈正相關(guān),可見聽力教學在英語教學中重要性。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聽、說、讀、寫均提出了明確的技能目標要求。其中對九級的要求概括如下:(1)學生能夠聽懂一般性的演講、辯論、新聞;(2)學生能夠聽懂對方的談話要點,判斷對方的觀點和態(tài)度;(3)學生能夠理解說話人一般性的幽默(教育部 2018)。
然而,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有相當部分的學生英語成績尚可,但對聽力感到懼怕、焦慮,聽力水平令人堪憂,他們的聽力測試成績始終達不到令人滿意的水平。
教師雖然也明白聽力的重要性,但因為教學任務(wù)繁重,課時緊張,課堂上很難有充足的時間訓(xùn)練聽力;有些教師雖然重視聽力訓(xùn)練,但所采用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師播放聽力材料—學生做聽力訓(xùn)練試題—師生對答案”,師生過分關(guān)注學生的答題結(jié)果,如果哪道題目錯誤率較高,教師就重復(fù)播放幾遍聽力材料,至于學生為什么錯,師生都沒有再花時間去深究,學生的聽力過程并沒有得到科學、有效、及時的反饋。長此以往,學生的聽力水平則難以提升。
認為單詞只要眼熟就行,是否會讀,能否讀得標準都不重要的學生并不在少數(shù)。聽力訓(xùn)練結(jié)束、學生讀文本后常常發(fā)出這樣的感嘆:“啊!原來這么簡單的句子,我居然沒有聽出來!”這種現(xiàn)象之所以常見,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基本的語音知識。英美人在語言交際過程中使用同化、連讀、略讀、不完全爆破等讀音技巧是非常普遍的。如英美人在說“Give me an apple.”這句話時并不是逐詞發(fā)音,而是把an apple連讀成/? n?pl/。此外,在聽的過程中,學生還要能夠從說話者的語調(diào)中判斷他的態(tài)度。英美人用不同的語調(diào)說同樣一句話,可以表達出不同的情緒效果。例如:
A:Hello!Chareles!Would you mind giving me a ride on your way to the company?
B:Sorry?(↗)
C:Sorry?。èK)
B的意思是他可能沒有聽清楚A的意思,想讓A重復(fù)說一遍,而C的意思是無法讓A搭便車。
從以上對話可以看出,只有具備完整的語音知識,才能領(lǐng)會說話人的真正意圖。
從理論上說,詞匯量的大小往往決定一個人的聽力水平。聽力材料都是由句子組成的,而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就是詞或詞組,可以想象,如果沒有足夠的詞匯量,提高聽力水平就無從談起。
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是提高聽力的必備條件。有些學生認為聽力與語法沒有關(guān)聯(lián),其實不然,語法功底不夠扎實,聽力過程中只能獲取一些零散的信息,無法將這些零散的信息組合成完整的信息,并且在聽的過程容易游離于話題之外,很難達到好的聽力效果。
由于學生平時的聽力訓(xùn)練模式是“聽材料—對答案”,聽的過程缺失了必要的技巧指導(dǎo),導(dǎo)致他們認為“聽力沒有技巧,多聽就好”,往往想靠量變促成質(zhì)變,誠然,聽力能力的提高沒有量的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在量的基礎(chǔ)上能夠掌握一些關(guān)鍵技巧,那就事半功倍了。正如王篤勤(2002)所說,很多情況下由于聽者未能掌握相關(guān)的聽力技巧,如獲取主旨大意、獲取特定信息、推斷等,而不能很好地理解聽力材料。聽的過程不同于閱讀的過程,聽者需在聽的過程中瞬間作出判斷,不像閱讀那樣有回讀、復(fù)讀的機會,如果缺乏聽力技巧,聽力訓(xùn)練勢必事倍功半。
任何一門語言都離不開其獨特的文化,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提高語言運用能力。聽力內(nèi)容往往是圍繞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而展開的。
很多學生總是將自己聽力水平停滯不前的問題歸因于詞匯量少、語法知識薄弱等,殊不知,聽的過程是一個預(yù)測、檢驗和證實的不斷往復(fù)的過程,而掌握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正是為了更好地進行聽提供猜測、推理的依據(jù)。但很遺憾的是,不少語言功底很好的學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導(dǎo)致最終失分。
聽力理解過程是一個積極構(gòu)建意義的過程,它與聽者的情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guān)系。如果學生在聽的過程中心情愉悅,他就會積極地調(diào)動已有的圖式和技巧參與聽的過程,聽力效果自然較好,反之,如果學生在聽的過程中焦慮、害怕,那么聽的過程中其思維就必然不夠敏捷,無法調(diào)動自己頭腦中已有的圖式參與預(yù)測、推理和判斷,聽力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聽力技巧是建立在扎實的語言功底之上的。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不再強調(diào)語音知識,認為學生在初中甚至小學就已經(jīng)學過了,其實有相當一部分學生正是由于語音知識匱乏,才導(dǎo)致聽力水平始終徘徊不前。沒有掌握語音知識,學生不僅聽力困難,記憶單詞也事倍功半。如果高中英語教師能夠有計劃、有目的地為學生開設(shè)有關(guān)英語語音知識的專題講座,詳細介紹同化、連讀、略讀、不完全爆破等讀音知識,并設(shè)計一些可以幫助學生減少聽力中語音障礙的專項練習,如辨音(lesson/lessen...),根據(jù)音標讀、寫單詞(ship/sheep...),根據(jù)音標拼寫句子,如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類聚,人以群分。)Hewholaughslastlaughsbest.(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訓(xùn)練英語繞口令,如How much wood would a woodchuck chuck if a woodchuck could chuck wood he would chuck the wood as much as he could if a woodchuck could chuck wood.此外,對學生在在聽力理解過程中遇到的生詞、長難句,可以在聽之后將它們呈現(xiàn)在Word文檔中進行集中講解,這樣,學生可以在每一次聽力訓(xùn)練情景中感知英語,積累一定的英語知識,為下一次的聽力掃除詞匯障礙?!罢f的能力是在足夠輸入的情況下出現(xiàn)的(Krashen 1981)”,因此,在聽力訓(xùn)練后,教師可以選取某個語篇或?qū)υ捵寣W生用自己的語言復(fù)述大意,做到聽說結(jié)合。如下面一段對話:
W:Derek,we’re going on a trip today.Get ready.Bring your swimsuit,too.
M:But,Mom!I was supposed to hang out with Greg today!We are going to play football!Why do we have to go?
W:Well.It’s a special day today.It is your grandpa’s birthday.He would have been 68.Even though he’s not here now,we still celebrate it every year.This year,your father and I want to take you to Grandpa’s favorite place on a beach.We’ll go swimming and cook over the fire.
M:OK,Mom.I know how much it means to you.
W:I see you’re a little sad.You can invite Greg to come with us.Bring the football and we can all play together.
M:Really?That’s great!Thank you,Mom!
W:Your grandpa always like having friends around.I’m sure he would love the idea,too.
在學生聽完這段對話后,教師可以以母親的身份如“Last Sunday was my father’s birthday and I asked...”開頭,也可以兒子的身份如“Last Sunday was my grandfather’s birthday,my mother asked me...”開頭,引導(dǎo)學生復(fù)述對話的大致內(nèi)容,還可以讓學生兩兩上臺還原母子對話,進行表演。在學生復(fù)述不出來的地方,教師可提供支架,給予幫助;也可以視文本的難易程度,讓學生或完整復(fù)述,或接龍復(fù)述。聽說結(jié)合的目的是鼓勵學生在足夠輸入的基礎(chǔ)上嘗試輸出。這種將聽延伸到說,以說促聽,以聽帶說,聽說結(jié)合的辦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聽力能力。此外,還可以通過以讀促聽,這里的讀既可以是大聲朗讀,又可以是廣泛的課外閱讀。大聲朗讀有助于強化學生的讀音、辨音能力與語感。教師可以在聽力訓(xùn)練后要求學生大聲朗讀文本,將日常交際中常用的詞匯、短語和句型熟記于心,積累日常交際常用語言。另外,聽力材料內(nèi)容涵蓋的話題相當廣泛,可以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學生大量地閱讀,對各個領(lǐng)域的背景知識和詞匯都有所了解,就能提高聽力水平。此外,教師還可以針對聽力文本中的“5W1H”問題,即 Who,What,When,Where,Why和How的問題進行文本設(shè)空,讓學生填空,這樣可以檢驗他們是否真正聽懂了材料,并同時促進他們養(yǎng)成在聽中做筆記的好習慣??傊犑且环N真實的語言交際活動,將聽與說、讀、寫有目的、恰到好處地結(jié)合起來,能顯示出語言的交際特點,學生也更會將所學的語言知識內(nèi)化于心。
研究表明,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聽力技巧并有意識地將其用于聽的過程時,學生的聽力水平會提升得更快。因此,在聽的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有意識地滲透聽力技巧,培養(yǎng)學生聽前預(yù)測的習慣,即利用聽力訓(xùn)練開始前的一點寶貴時間快速瀏覽聽力問題和選項,比較各個選項,激活頭腦中已有相關(guān)話題的圖式。學生聽長對話或語篇,普遍會對后面的內(nèi)容聽得更好,對前面的內(nèi)容記憶更加模糊,因此,教師要在學生聽的過程中指導(dǎo)他們在獲取聽力材料大意的基礎(chǔ)上做一些簡單明白、回過頭來也能夠理解的筆記,對聽力文本中的人物、地點、時間、數(shù)字等要特別敏感,以備有些問題需要借助記錄來回憶文本內(nèi)容。教會學生不能糾結(jié)自己沒有聽懂的地方而漏聽了后面的內(nèi)容。另外,聽力過程中還要留意主題句、關(guān)鍵詞和信號詞,這些都有助于聽懂聽全聽力文本。
如下面一段對話與問題:
M:How about a cup of coffee?
W:No,thanks.I don’t normally drink coffee.
M:You don’t like the taste.
W:Oh,Ilike the taste of coffee,but mybodycan’t deal with it very well.It makes my heart beat really fast.
M:I see.
W:That’snice.Ilike the smell ofblack coffee very much,too.
Q:Why doesn’t the woman normally drink coffee?
A.Because of its taste.
B.Because of its effect.
C.Because of its smell.
答案為B選項。信號詞but是本題的關(guān)鍵。如果在平時的聽力訓(xùn)練中忽略了抓信號詞這一技巧,就有可能選擇A或C選項了。通過這個例子不難看出掌握聽力技巧的重要性。
聽力教學中的文化背景介紹非常重要,文化背景知識的涉及面很廣,涵蓋目的語國家的方方面面,如政治、經(jīng)濟、宗教信仰、歷史、地理、教育、科技等。
聽力理解水平也依賴于聽者掌握豐富的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
如下面一段對話與問題:
M:Hi!Amilia!You look under the weather today!
W:I have a headache.
M:You might as well go to see the doctor in a minute.
W:I have to ring Dr.Black first.
Q:Why does the woman have to call Dr.Black first?
A:She has to make an appointment first.
看病得先預(yù)約醫(yī)生,這是英美人的文化習慣。如果每次聽力訓(xùn)練結(jié)束,教師都能利用文本話題進行目的語文化背景知識教學,并鼓勵學生通過廣泛的課外閱讀積累文化背景知識,那么,學生一定會掃除因文化背景知識缺失而造成的聽力障礙與困難。
學生聽力水平受心理因素的影響,有認知上的、也有情感上的。教師可以選擇適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有趣味性的視聽材料,培養(yǎng)他們聽的興趣和欲望,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并在聽的過程中抱有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最大限度地降低聽的過程中的焦慮水平。
高中英語聽力教學確實費時費力,但只要教師不急功近利,合理、科學地統(tǒng)籌高中三年的聽力訓(xùn)練計劃,將聽力教學目標和實現(xiàn)聽力教學目標的辦法分解到各學年、各學期、各單元的教學中,按計劃落實,系統(tǒng)、科學地進行聽力技巧教學,那么,聽力教學就能有起色,學生的聽力水平也一定能夠穩(wěn)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