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婭
教育情境一:
最近幾天,老師們都發(fā)現(xiàn)家駿小朋友只要一到吃飯時間,老師叫結(jié)束餐前游戲活動。準備洗手吃飯,他就立即開始哭鬧、撒潑,更是不吃飯、不睡覺。一天下午正是這樣。
分析:
1.無論什么事情要讓他玩夠了才滿意,否則就不吃飯,不睡覺。
2.家駿媽媽是個90后的年輕媽媽,孩子小時候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媽媽幾乎沒有管理孩子的生活和學習?,F(xiàn)在上幼兒園才交給媽媽管理,媽媽對管理缺乏經(jīng)驗,只知道一味的遷就孩子,不知道該如何引導孩子,知道這個問題也束手無策。
2.通過交流談話,家長表示愿意配合老師解決問題,但期待老師主要引導。
對策:
1.通過拍攝照片和視頻的方式,讓孩子觀看自己的行為,給孩子講道理,并拉鉤達成改正缺點的約定。
2.行為改正中,持續(xù)拍攝照片,讓孩子直觀地看見自己的進步。
3.行為改正后,用五星作為獎勵,正面強化孩子的行為和師生感情。
再次給孩子講道理,說服孩子要遵守集體生活。(第二天進行)
教育情境二:
中午飯時間又到了,因為早上我給他談好了中午飯前的餐前活動結(jié)束以后就要遵守約定乖乖洗手吃飯。所以,我故意沒有提醒他應(yīng)該要怎樣表現(xiàn)??此麜粫袷丶s定。結(jié)果,不到一分鐘的時間,我看見他自己積極地去端飯了,并且開始愉快地進餐。午睡時,今天也早早就上床睡著了。
策略:
第二天早上,再次給孩子講道理,正強化孩子的進步,并引導孩子遵守集體生活達成約定。
心得與啟示:
通過兩天的觀察和分析以及措施的實施,我感受最深的是:家庭教育的一味遷就,是造成孩子倔強的主要原因之一。作為教育工作者遇到像“家駿”這樣的孩子時,千萬不要不管他。只要老師肯想辦法,孩子的行為和習慣是可以得到糾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