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媚
【摘要】本文圍繞《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這一課題教案而展開,立足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目標維度,采用啟發(fā)式、引導式、思維擴散性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提升寫作能力。最后通過寫作賞析和小結延伸,學生的情感、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參與性、自主性得到了進一步強化,從而較好地提升了其寫作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語文寫作;教學指導;教學反思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1)寫一個身邊熟悉的人,嘗試寫出他(她)的特點;(2)學會圍繞一個意思來寫一段話;(3)加一個精彩的題目。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課文相關的已知段落、相關描寫人物的詞語,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踐,在仿寫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詞語組合成句成段延伸,要求字里行間透露情感交流的真實性,表達內容的創(chuàng)新性,具體內容的新穎度。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形成愛觀察、多角度看待事情的思維,在生活中形成自己的情感與認知,自身的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初步得到提升,進一步端正了解生活、熱愛生活的態(tài)度。
【學習重難點】
學會抓住人物的特點寫一段話,并用上表示人物特點的詞語。
【課前準備】
相關的PPT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課前熱身:把詞語按要求分類。(描寫人物的詞語)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老師想跟你們聊聊有關“人”的話題。(板書:人,并PPT出示:司馬光等人物以及相對應的品質)這些人我們都是在書本上認識的,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好多的人,比如家里有……在學校里有和我們一起學習的……有教給我們知識的……(板書:親人、同學、老師)這些人又有什么特點呢?我們一起出發(fā)去找一找身邊人的特點吧,請一起來讀課題“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
二、學習描寫“人物特點”的詞語,圍繞人物特點寫中心句
師:大家看課本82頁(屏幕同步出示大氣球詞語),請同學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些詞語吧。
生:齊讀……
師:你們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形容人的特點,誰來說說哪個詞語讓你想到了誰?(請個別學生說一說)
生:……(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思維發(fā)散圖板書)
師:你還想到了哪些表示人物特點的詞語?這些詞語可以形容誰?
(請個別學生說說,課堂交流。開心果、快嘴兒、喜劇演員、小辣椒、鐵面無私、胖嘟嘟、圓滾滾……根據學生回答進行補充思維發(fā)散圖板書)
師:把你認為最能概括他特點的詞語補充在書本的大氣球上。你們認真想一想,誰的什么特點最讓你印象深刻?拿出稿紙,空出一行,在第二行空兩格,用這樣的句式寫一句話:“宋慶齡是個守信的人。”
三、指導說話,圍繞中心句把人物特點說具體
(1)引導回顧,課文引路,學習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描寫方法。(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描寫方法)
(2)小結:在描寫人物時,恰當?shù)剡\用語言、動作、神態(tài)等這些描寫方法,才能將人物的特點展現(xiàn)出來,語言才會生動。
(3)引導學生圍繞那個人的特點說具體。(屏幕出示提示語:仔細想想,再說說,當時發(fā)生了一件什么事?當時誰說了什么?怎么說的?誰做了什么?怎么做的?哪一句話、哪一個動作最能表現(xiàn)這個人的特點?)
(4)小組交流,請個別學生說一說,評一評。
四、指導習作
(1)指導學生圍繞中心句把那個人的特點寫具體。
(2)指導學生根據人物的特點給作文加個題目。
(3)教師巡視輔導,完善習作。
五、賞析習作
(1)教師在巡視輔導中挑選優(yōu)秀習作,用實物投影儀展示優(yōu)秀習作,請小作者朗讀自己的文章。
(2)全班學生聽后進行評議,交流哪些方面值得學習。
(3)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評議:
①是否寫出了人物的特點。
②選材是否恰當,對人物的描寫是否生動細致,事情是否寫清楚了。
③用詞造句是否妥帖、順暢。
六、小結延伸
教師:“同學們,習作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fā)真實的感情,將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后,我們把描寫那個人的特點讀給他聽,讓他提出修改意見。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繼續(xù)學習人物的外貌描寫,并加以抒發(fā)對人物的感情,就是一篇寫人的精彩之作了?!?/p>
七、對《身邊那些有特點的人》一課的教學反思
總體來說,本堂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第一,以本為本,將習作課建立在教材基礎上進行,深挖教材;另外,又不拘泥于教材,進行相關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性地對教材相關的對應亮點進行深入式挖掘。以教材為基點撬動學生的真實活力,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第二,寬松的課堂氛圍,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挖掘學生最基本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能夠感悟到“接地氣”、真實化的課堂。教師在其中充當積極的引導者,運用思維導圖進行遷移與拓展,讓學生在思維發(fā)掘中感受到行文的魅力,感受到思想的偉大,進而調動學生“我想寫、我喜歡寫”的學習的主動性。第三,注重反思和總結。本課并非一次性完結,還注重回頭看。筆者在二次審視中讓學生明白自己的不足,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通過回頭審視,學生的情感、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參與性、自主性得到了進一步強化,較好地提升了其寫作的綜合素質,為進一步的作文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當然,本堂課還存在許多的不足,如筆者自身對小學作文起點性的教學認識與經驗性還需進一步培養(yǎng),對教學的探索課堂活性的提升還需進一步深入;課堂討論環(huán)節(jié)冗長,導致了難以真正貫徹好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和學生寫作能力提升之間的平衡點需要進一步把握?;诖?,筆者覺得下一步的習作教學應該基于以下四個基本點,力爭把寫作課上得更好,讓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更大的突破。
(1)上好每一節(jié)語文課,注重讀寫結合。學生剛開始學習寫作,各方面的能力還亟待加強。所以,教師要以語文課堂為基礎,幫助學生首先打好字詞關。教師要讓學生對課文中的好句好段進行積累,透過教材引導學生走出課本,觀察相應的生活,夯本固基,如此方能為學生的下階段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抓好隨文練筆,重視仿寫與創(chuàng)新。教師要把語文課堂變成隨時的寫作練兵場。在進行好詞好段相關的課文教學時,教師要抓住課文及相關的特點進行分析,總結提煉相應的寫作方法,讓學生“照葫蘆畫瓢”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一次次真實的演練,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潛移默化的提高。
(3)教會學生修改辦法,養(yǎng)成良好習慣。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哪里對哪里不對,學生的判斷未必準確,但教師要嚴把審核關。通過習作指導課和講評課,學生在原有習作的基礎上進行第二次修改,同桌或者無序性互評,最后把修改好的內容謄寫到作文本上,實現(xiàn)在教師改前已經進行了三次修改的優(yōu)化。而在修改中,學生已經掌握了相關語境的正確用法,對文章的詞語和思想導向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
(4)擴大習作發(fā)表園地,樹立習作信心。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在作文評語上應該以鼓勵為主,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其次,教師要擴大習作發(fā)表的場地,讓學生的好作品可以在同齡人之間傳送。同齡人之間的溝通代溝更小,相互學習性更強。
【參考文獻】
[1] 李亞飛.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思考[J]. 小學生(教學實踐),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