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忻,張 麗,張文濤,金 鑫,趙名揚,張福梅, 何林波,陳少杰,陸會寧,楊具田,徐紅偉,臧榮鑫
(1.西北民族大學 生命科學與工程學院,蘭州 730030;2.西北民族大學 實驗教學部,蘭州 730030)
中國綿羊品種按照尾脂沉積能力可以分為長脂尾型綿羊、短脂尾型綿羊、瘦短尾羊等[1]。其中蘭州大尾羊屬于長脂尾型綿羊,尾部脂肪占胴體質量的11.46%,生長快,早熟,產(chǎn)肉力高,但在 1999 年被國家列為瀕危物種,其數(shù)量的急劇減少使優(yōu)良生產(chǎn)性狀不能充分利用。小尾寒羊為短脂尾型綿羊,而藏羊為瘦短尾羊,脂肪沉積以內(nèi)臟脂肪為主。生產(chǎn)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質一直是衡量畜禽品種好壞的重要指標,也是選種、選配的主要參考依據(jù),更是組織生產(chǎn)和進行管理的經(jīng)濟目標。各種家畜的生產(chǎn)性能、屠宰性能和肉品質都有其規(guī)律性,三者間也有緊密的相關性,更加受不同品種、性別、生長發(fā)育階段、不同飼養(yǎng)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生物的發(fā)育存在自身的系統(tǒng)發(fā)育和個體差異的獨特性,生長發(fā)育的研究中有共性也有特殊性,針對不同尾型綿羊脂肪沉積差異,本研究選擇相同環(huán)境和飼喂條件下的蘭州大尾羊(Lanzhou fat-tailed sheep)、小尾寒羊(Small-tailed han sheep)、藏羊(Tibetan sheep)進行屠宰試驗,從生產(chǎn)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質和脂肪酸組成首次較全面地比較 3 種尾型綿羊的體格發(fā)育狀況和肉品質差異,為進一步研究其脂肪沉積量差異及相關性、生產(chǎn)性能與屠宰性能的相關性、綿羊育肥、提高生產(chǎn)效益等提供理論指導,也可利用這些規(guī)律高效地發(fā)揮每個羊品種的經(jīng)濟效能,在生產(chǎn)實踐中結合 3 個品種的生長發(fā)育特點,充分發(fā)揮良種優(yōu)勢。
試驗羊只來自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永靖縣瑞霖科技養(yǎng)殖有限公司,海拔高度約 1 900 m。分欄舍飼養(yǎng),健康狀況良好、無生理機能紊亂和遺傳缺陷的小尾寒羊、蘭州大尾羊、藏羊,均為羯羊,平均為 6 月齡,平均體質量約 20 kg,飼養(yǎng)至 8 月齡。舍內(nèi)設自動飲水處,圈外設有活動場所,定期使用φ=0.5% 強力消毒靈噴灑羊體、羊圈,使用石灰粉對通道和隔離帶進行消毒,人員和車輛出入實行強制消毒,羊只定期進行免疫注射(口蹄疫、三聯(lián)四防疫苗)。
飼養(yǎng)條件良好,精料補充料每天分 2 次定時飼喂(7:30 和 17:30),粗飼料為青貯飼料,每天分 3 次定時飼喂(7:00、12:00、17:00),全天自由采食,參照羔羊育肥飼養(yǎng)標準中7-8 月齡的生長發(fā)育需要,設計營養(yǎng)配方,原料經(jīng)該養(yǎng)殖場大型顆粒飼料機械攪拌混勻后飼喂,精料補充料及營養(yǎng)水平見表 1。
表1 精料補充料及營養(yǎng)水平Table 1 Concentrate supplement and nutrition level
注:每千克預混料中,水分7.27%~8.36%,鐵3 840 mg/kg,銅600 mg/kg,鋅1 500 mg/kg,錳4 000 mg/kg,硒50 mg/kg,維生素A 150萬IU/kg,維生素D 300萬IU/kg,維生素E 6 000 IU/kg。
Note:Per kilogram of premix,water 7.27%-8.36%,iron 3 840 mg/kg,copper 600 mg/kg,zinc 1 500 mg/kg,manganese 4 000 mg/kg,selenium 50 mg/kg,vitamin A 1.5 million IU/kg, vitamin D 3 million IU/kg,vitamin E 6 000 IU/kg.
正常飼喂結束后,選擇上述 3 種羊各 6 只屠宰,宰前 24 h 停止飼喂,12 h 停止飲水。參照趙有璋《羊生產(chǎn)學》方法測定羊的生產(chǎn)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質[1]。
生產(chǎn)性能指標:體質量、體高、體長、胸圍、管圍、尻寬。
屠宰性能指標:屠宰率、胴體質量、凈肉質量、骨質量、眼肌面積、GR值、尾脂質量[2]。
肉品質指標:肉色、pH45 min、pH24 h、失水率、熟肉率、嫩度。
脂肪酸測定:采用氣相色譜儀檢測尾部脂肪中脂肪酸的組成,根據(jù)脂肪酸甲酯標準品的相對保留時間鑒定脂肪酸種類,利用峰面積歸一化法確定各脂肪酸的相對質量分數(shù)。
試驗數(shù)據(jù)經(jīng) Excel 2016 整理后,用 SPSS 22.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和雙變量相關性分析,Dun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以P<0.05為差異顯著,P<0.01為差異極顯著。試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由表2可知,蘭州大尾羊的體長為(79.50±1.56)cm,極顯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P< 0.01),體高為 (72.25±2.77)cm,極顯著高于藏羊(P<0.01),顯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蘭州大尾羊的胸圍、胸深和尻寬與藏羊差異不顯著,但胸圍和尻寬比小尾寒羊極顯著高 13.67 cm 和 5 cm(P<0.01),胸深比小尾寒羊顯著高 3.17 cm(P<0.05)。藏羊的胸寬顯著高于小尾寒羊(P<0.05),管圍在 3 種不同尾型綿羊間差異不顯著。尾長、尾寬和尾周長為:蘭州大尾羊>小尾寒羊>藏羊,且組間差異極顯著(P<0.01),蘭州大尾羊的尾厚極顯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P<0.01)。
表2 3 種不同尾型綿羊品種的生產(chǎn)性能Table 2 Production performance in sheep with three different tail types cm
注:LFTS.蘭州大尾羊;STHS.小尾寒羊; TS.藏羊。同行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表3、4、5同。
Note:LFTS.Lanzhou fat-tailed sheep;STHS.Small-tailed han sheep; TS.Tibetan sheep.In the same row,values with different capita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values with different small letter superscripts me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ame as table 3,4,5.
3 種不同尾型綿羊屠宰性能分析結果見表3,蘭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質量極顯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顯著高于藏羊(P<0.05)。胴體質量與骨質量:蘭州大尾羊>藏羊>小尾寒羊,三者之間差異顯著(P<0.01,P<0.05)。蘭州大尾羊和藏羊的屠宰率分別為 (51.63±2.95)% 和 (51.68±0.65)%,極顯著高于小尾寒羊(P< 0.01),凈肉質量也極顯著高于小尾寒羊(P< 0.01)。藏羊的眼肌面積和 GR 值最大,其次為蘭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但三者之間差異不顯著。蘭州大尾羊的尾脂質量比小尾寒羊極顯著高出 1.66 kg(P<0.01)。
表3 3 種不同尾型綿羊品種的屠宰性能Table 3 Slaughter performance in sheep with three different tail types
如表 4 所示,3 種不同尾型綿羊在屠宰后 45 min 時,小尾寒羊、蘭州大尾羊和藏羊肉 pH 分別是 6.76±0.12、6.68±0.11 和 6.54±0.10。在屠宰后 24 h 時,小尾寒羊、蘭州大尾羊和藏羊 pH 分別是 5.79±0.04、5.96±0.05 和 5.79± 0.09,各組間差異不顯著。小尾寒羊肉失水率為 (6.18±0.56)%,高于蘭州大尾羊(5.98± 0.76)% 和藏羊(5.71±0.49)%,但差異不顯著。3 種羊熟肉率和剪切力為:藏羊>蘭州大尾羊>小尾寒羊,且藏羊和蘭州大尾羊的剪切力極顯著高于小尾寒羊(P<0.01)。
表4 3 種不同尾型綿羊品種的肉品質Table 4 Meat quality in sheep with three different tail types
如表5所示,3 種不同尾型綿羊中,小尾寒羊的飽和脂肪酸(SFA) 相對質量分數(shù)為(49.106±1.477),極顯著高于蘭州大尾羊和藏羊(P< 0.01),但不飽和脂肪酸(UFA)相對質量分數(shù)極顯著低于蘭州大尾羊和藏羊(P<0.01),其中單不飽和脂肪酸(MUFA)相對質量分數(shù)與其他兩種羊差異極顯著(P<0.01)。SFA∶UFA在小尾寒羊中最高,且極顯著高于其他兩種羊(P< 0.01),蘭州大尾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FA 為0.120±0.023,顯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P<0.05)。3 種不同尾型綿羊品種中共檢測到36種脂肪酸,其中飽和脂肪酸有16種,主要以C16∶0、C18∶0和C15∶0的比例較高,小尾寒羊中C16∶0和C18∶0的比例極顯著高于蘭州大尾羊(P<0.01)。單不飽和脂肪酸有9種,其中油酸(C18∶1n9t、C18∶1n9c)和棕櫚烯酸 (C16∶1)的相對質量分數(shù)較高,棕櫚烯酸在蘭州大尾羊中的相對質量分數(shù)顯著高于小尾寒羊 (P<0.05)。多不飽和脂肪酸有11種,蘭州大尾羊亞油酸(C18∶2n6t和C18∶2n6c)的相對質量分數(shù)顯著高于藏羊(P<0.05)。
由表6可知,小尾寒羊體尺指標間相關性表現(xiàn)為:體長和管圍呈顯著負相關(P<0.05),體高和胸寬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相關系數(shù)為0.968。生產(chǎn)性能與產(chǎn)肉力間相關性表現(xiàn)為:胸圍與宰前活質量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相關系數(shù)為0.812。屠宰性能間相關性表現(xiàn)為:宰前活質量與胴體質量呈顯著正相關(P<0.05),屠宰率與眼肌面積的相關系數(shù)為0.909(P<0.05)。
由表7可知,蘭州大尾羊體尺指標間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相關性,生產(chǎn)性能與產(chǎn)肉力間相關性表現(xiàn)為:體高與宰前活質量、眼肌面積間均存在極顯著正相關(P<0.01),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0.931和0.949;胸寬與凈肉質量的相關系數(shù)為0.851(P<0.05);胸深與宰前活質量、胴體質量、凈肉質量和眼肌面積均呈顯著正相關(P<0.05),相關系數(shù)依次為0.877、0.842、0.905和0.820。屠宰性能間相關性表現(xiàn)為:宰前活質量與胴體質量、凈肉質量、眼肌面積均存在顯著正相關(P<0.05),與骨質量的相關系數(shù)為0.928(P<0.01);胴體質量與凈肉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與骨質量的相關系數(shù)為0.856(P<0.05)。
表5 3 種不同尾型綿羊品種尾部脂肪的脂肪酸含量Table 5 Content of fatty acids in sheep with three different tail types %
表6 小尾寒羊生產(chǎn)性能與屠宰性能的相關性Table 6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small-tailed han sheep
注:**表示極顯著相關(P<0.01),*表示顯著相關(P<0.05),下同。
Note:** mean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mean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same below.
表7 蘭州大尾羊生產(chǎn)性能與屠宰性能的相關性Table 7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Lanzhou Fat-tailed sheep
由表 8 可知,藏羊體尺指標間相關性表現(xiàn)為:胸圍和管圍呈極顯著正相關(P<0.01),相關系數(shù)為 0.948;生產(chǎn)性能與產(chǎn)肉力間沒有表現(xiàn)出顯著相關性;屠宰性能間相關性表現(xiàn)為:宰前活質量與胴體質量相關性極顯著(P<0.01),相關系數(shù)為 0.939,與凈肉質量相關性顯著(P<0.05),相關系數(shù)為 0.824;胴體質量與凈肉質量、眼肌面積呈顯著正相關(P<0.05),相關系數(shù)分別為 0.818 和 0.867。
表8 藏羊生產(chǎn)性能與屠宰性能的相關性Table 8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roduction performance and slaughter performance of Tibetan sheep
家畜的生產(chǎn)性能指標反映家畜的體格大小、體軀結構以及生長發(fā)育狀況[3]。并受到遺傳、環(huán)境、營養(yǎng)和飼養(yǎng)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協(xié)同作用,其中品種是遺傳因素的顯著體現(xiàn)。本研究中蘭州大尾羊的體長、體高以及尾型相關指標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這與蘭州大尾羊的品種特性有關,蘭州大尾羊屬于肉脂兼用型地方綿羊品種,體格大、早期生長發(fā)育快,成年公羊體質量可達到 57.89 kg[4]。藏羊生活環(huán)境多處于高海拔地區(qū),具有耐干旱、耐粗飼、耐高寒,體格大等特點,從本研究的胸深、胸寬、胸圍測量數(shù)據(jù)中就可看出其品種特性。包鵬甲等[5]在研究放牧藏羊體質量指標中,選用的成年藏羊母羊體質量為 23.25~28.13 kg,遠遠小于本研究羊只的宰前活質量,這與放牧和舍飼的飼養(yǎng)管理方式不同有關,也與公母羊性別差異有關。體質量是衡量家畜生產(chǎn)性能與經(jīng)濟效益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除了受到外在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外,也與家畜內(nèi)在的體尺性狀有關[6]。王志明等[7]、索效軍等[8]、康建兵等[9]的研究報道綿山羊體質量與體尺指標間存在顯著相關。本研究中 8 月齡蘭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質量達到 (41.88±3.08)kg,顯著高于小尾寒羊和藏羊,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蘭州大尾羊體高與宰前活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胸深與宰前活質量呈顯著正相關,因此蘭州大尾羊體高和胸深顯著高于小尾寒羊可能是造成這兩個品種間此發(fā)育階段體質量差異較大的原因,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蘭州大尾羊早期生長發(fā)育的優(yōu)勢。本文研究8月齡蘭州大尾羊的宰前活質量低于劉根娣[10]測定的 8.5 月齡的 47.53 kg,可能與不同試驗場的飼養(yǎng)管理及營養(yǎng)水平供給狀況有關。小尾寒羊胸圍與宰前活質量呈顯著正相關,這點可成為小尾寒羊的選育參考,除體質量外,胸圍可作為重要選育指標。小尾寒羊體高和胸寬間也呈極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shù)為 0.968,與馬發(fā)順等[11]對豫北小尾寒羊的研究報道類似。田亞磊等[12]研究表明,河南小尾寒羊體高與胸寬的相關系數(shù)為 0.67,低于本研究的結果,可能與飼養(yǎng)環(huán)境的差異有關。王欣榮等[13]對甘南草地型藏羊體質量與體尺指標的相關性研究表明,甘南草地型藏羊胸圍與管圍的表型相關系數(shù)為 0.724,本研究中藏羊胸圍與管圍間呈極顯著正相關,但表型相關系數(shù)為 0.948,高于前者的研究 結果。
從屠宰性能比較來看,本研究中蘭州大尾羊和藏羊的宰前活質量、胴體質量、屠宰率和骨質量高于小尾寒羊,說明蘭州大尾羊和藏羊的產(chǎn)肉力高于小尾寒羊,譚向榮等[14]、王德芹等[15]報道的 6 月齡左右小尾寒羊的屠宰率分別為 47.33% 和 48.30%,也低于本研究中的蘭州大尾羊和藏羊。趙青山等[16]報道了西寧地區(qū) 8 月齡舍飼藏羊的胴體質量為 15.41 kg,屠宰率為 45.24%,高于本研究中的小尾寒羊,但低于蘭州大尾羊的胴體質量和屠宰率。此外,本研究中藏羊宰前活質量、胴體質量、骨質量也低于蘭州大尾羊,表明在 3 個品種中,蘭州大尾羊在此生長階段的屠宰性能最好。王敏賢等[2]也報道了 10 月齡、1.5 歲、成年蘭州大尾羊羯羊的胴體質量比同齡蒙古羯羊分別高出 101.41%、69.41%、65.51%,屠宰率比蒙古羊分別高出 8.94%、4.51%、4.21%。本研究中蘭州大尾羊的屠宰率高于王夢霖等[17]、王德芹等[15]報道的 6 月齡左右的陶×寒 F1(47.36%)和杜寒 F1(50.1%)的屠宰率。此外,由于品種優(yōu)勢,蘭州大尾羊的尾脂質量高于小尾寒羊,而藏羊尾巴幾乎不含脂肪。造成本研究中3個綿羊品種屠宰性能差異的原因可能與生產(chǎn)性能差異有關,一般來講,產(chǎn)肉率較高的家畜體斜長、胸圍值較高,前軀較發(fā)達[18]。本研究中蘭州大尾羊的屠宰性能高于小尾寒羊,其體長、胸圍、胸深等生產(chǎn)性能指標也高于小尾寒羊,相關性分析的結果同時也表明蘭州大尾羊體高與眼肌面積存在極顯著正相關,胸寬與凈肉質量相關性顯著,胸深與胴體質量、凈肉質量和眼肌面積的相關性也顯著,以上結果都與馬蓉[19]對高寒地區(qū)歐拉型藏羊體尺指標與屠宰性能的相關性研究報道類似。說明蘭州大尾羊體高、胸寬和胸深是影響屠宰性能的主要因素,體高、胸寬和胸深較大的羊體型較大,骨骼發(fā)育也快,為羊的產(chǎn)肉提供了好的身體條件,其眼肌面積也相應增加。在實際生產(chǎn)中,可以通過這 3 個指標的大小來預測個體的產(chǎn)肉性能。
屠宰性能指標間的相關性也可能是造成綿羊綜合產(chǎn)肉力差異的重要因素。據(jù)報道,歐拉型藏羊宰前質量與胴體質量、屠宰率、凈肉率、骨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胴體質量、屠宰率、凈肉率、骨質量間也存在極顯著正相關[19]。本研究中 3 個綿羊品種的屠宰性能指標間均存在顯著正相關,尤其是宰前活質量與胴體質量、凈肉質量等其他指標間相關性較明顯,說明宰前活質量對綿羊的屠宰性能指標影響最大,且蘭州大尾羊屠宰性能間的相關性最強。眼肌面積與綿羊的產(chǎn)肉量和瘦肉率呈高度正相關,因而在本研究中與宰前活質量、屠宰率、胴體質量呈顯著正相關。在實際生產(chǎn)中可利用屠宰性狀之間的相關性有目的地進行品種選育,以此來提高綿羊的產(chǎn)肉性能[20]。另外,本研究中 3 個品種羊的屠宰率均沒有表現(xiàn)出與宰前活質量的顯著相關性,與歐拉型藏羊研究結果不一致,可能與羊的體質量有關,有研究報道,羔羊體質量為20~30 kg,屠宰率隨體質量增加而增加,體質量為 30~40 kg,隨著體質量增加,屠宰率沒有顯著變化[21]。
肉的多汁性、風味、適口性與肉的肌內(nèi)脂肪、水分含量直接相關。正常肉的 pH45 min為 6.0~6.5,pH24 h為 5.4~5.7[22],本研究中3個品種羊肉的pH值差異不顯著,在宰后 45 min和 24 h 略高于測定標準,可能與本研究飼喂過程中所提供的營養(yǎng)和屠宰應激有關。嫩度即剪切力,直接反映肉的質地,決定食用時的口感,是肌肉中結締組織含量與性質、肌原纖維蛋白化學結構狀態(tài)的綜合反映。本研究中剪切力(嫩度)以藏羊的最高,說明藏羊肉肌纖維更粗,這與藏羊在高海拔放牧區(qū)多運動有關,再結合熟肉率和失水率指標,都充分說明藏羊肉失水率低,保水性能強,肉纖維含量較蘭州大尾羊和小尾寒羊高。李貞子等[23]檢測的蘭州大尾羊失水率和熟肉率分別為 (6.68±0.29)% 和 (61.20±3.29)%,與本研究結果相近。本研究檢測結果顯示藏羊肉色較深,這與藏羊為適應高原特殊生態(tài)環(huán)境而令肌肉纖維中含血含氧量高有關。
綿羊尾脂過大會造成胴體脂肪含量增加,肌肉質量下降,從而影響經(jīng)濟效益。本研究中蘭州大尾羊因其尾大使得胴體質量雖顯著高于藏羊,但凈肉質量略低于藏羊,若能將蘭州大尾羊尾部脂肪充分利用,可有效提高養(yǎng)殖戶的經(jīng)濟效益。動物脂肪中的脂肪酸含量與品種、飼養(yǎng)管理、月齡、性別等各種因素有關,其中某些脂肪酸與羊肉風味有關。丁艷艷等[24]的研究表明, 6 月齡小尾寒羊皮下脂肪組織中的 4-甲基辛酸含量顯著高于蒙古羊和同羊,灘羊的 4-甲基辛酸含量也顯著高于蒙古羊。Garcia 等[25]報道了牛肉中的棕櫚酸含量受品種的影響。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與飽和脂肪酸含量(SFA)有關,隨豆蔻酸(C14∶0)、棕櫚酸(C16∶0)含量的增加,膽固醇含量上升,硬脂酸(C18∶0)并不能使血液中膽固醇含量上升,但會使羊肉的膻味增加,此外,短鏈脂肪酸含量也會使羊肉的膻味增加[25]。本研究中蘭州大尾羊的棕櫚酸(C16∶0)、硬脂酸(C18∶0)、丁酸(C4∶0)以及己酸(C6∶0)相對質量分數(shù)均低于小尾寒羊和藏羊,說明蘭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膻味更小。不飽和脂肪酸(UFA)是人體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素,能夠保證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和甘油三脂的含量。其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對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預防效果,它能使血脂含量和血小板凝血功能降低,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利于機體的生長發(fā)育。尤其是共軛亞油酸(CLA),除以上功能外,還對癌細胞的擴散有抑制作用[26]。本研究中蘭州大尾羊的 UFA 相對質量分數(shù)最高,其中共軛亞油酸 (C18∶2n6t)的相對質量分數(shù)也在3個羊品種中位于第一,說明蘭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比小尾寒羊和藏羊有更高潛在的醫(yī)用價值。綜上,蘭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比小尾寒羊和藏羊的尾部脂肪有更高的營養(yǎng)價值。
在相同的飼養(yǎng)條件下,生產(chǎn)性能、屠宰性能各檢測指標綜合顯示:蘭州大尾羊>藏羊>小尾寒羊;藏羊肉質表現(xiàn)出失水率低、肉色深、剪切力大、熟肉率高等特點;蘭州大尾羊的尾部脂肪營養(yǎng)價值最高。3個綿羊品種生產(chǎn)性能與屠宰性能不同指標間有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其中體質量、體高、胸圍、胸深直接影響羊只與經(jīng)濟效益有關的屠宰率、凈肉率等重要產(chǎn)肉力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