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進 李志偉
摘要:如今高校教學中的球類課程,不僅包含籃球、排球等常規(guī)性課程,而且包括了臺球運動。該項運動有助于訓練人體機能,對靜脈通絡、關節(jié)、骨骼等都有較大裨益作用,還會幫助培育學生的專注力、耐心等,更有利于啟發(fā)智慧,因此臺球深受學生的喜愛。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許多高校都存在怎樣令臺球教學更為科學規(guī)范的問題,其中掌握臺球技術是關鍵要素,這也是對高校老師的一種挑戰(zhàn)和壓力。鑒于此,本文展開影響臺球教學中學生掌握技術因素的分析,選擇某一高校臺球選項版的百名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調研探究,借助現(xiàn)實數(shù)據來加以分析,并得出最終結論,給出相關性建議。
關鍵詞:臺球教學 掌握技術 影響因素
1.高校臺球教學存在的困難分析
1.1群眾基礎薄弱,對臺球還存在一定誤解或者偏見
雖然丁俊暉、潘曉婷等人在國際臺球比賽中獲得不錯的成績,臺球運動也因此被眾多人所知,但臺球只是一項體育項目,且是非奧運會比賽項目,多是社會培養(yǎng)居多,國家扶植的偏少,不少出色的運動員都要自費參賽,有些經濟條件比較差的不得已只能放棄,因此在群眾基礎上,臺球運動比較薄弱。很多人心目中,臺球是用來消遣和休閑的,甚至于部分人認為這是小混混、不務正業(yè)的人參與的娛樂活動。也有的青少年因為較為好強,拿球做賭注,令臺球運動遭人誤解。文化部也有明確規(guī)定,學校周邊100米內禁止開設臺球場館。所以高校臺球教育是存在一定認知困難的。
1.2臺球課程體系偏弱,可參考的教材很少
高校開展臺球教育,這是體育教育的一大變革。在走訪調查了多所高校后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此是比較認可和支持的。但對具體要教授什么內容茫然無知。老師對于臺球教育雖然也表示認可,但也在擔心教學效果能否達到預期??v觀如今高校臺球教育,普遍沒有建立成熟的體系,加上臺球的種類非常多,比如有美式、英式、也有法式、中式等,不同種類的臺球要采用怎樣的臺球教育方法,是有待考證和實踐的。而學生如何參與上課、考核方法等也要不斷創(chuàng)新和實驗。
1.3沒有足夠優(yōu)秀的老師團隊
從大環(huán)境分析,出色的臺球運動員是極少被人知曉的,只有個別幾個會被大眾熟知。而在那些優(yōu)秀的臺球運動員當中,還有不少文化水平存在偏低的缺陷。一般可以在高校任職的體育老師都是體育院校、師范院校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但這些院校中設立臺球專業(yè)的非常罕見。所以高校老師中真正掌握臺球技術和具備較高文化素養(yǎng)的極少,最多是有這類興趣愛好。所以在高校臺球教育中,師資力量是一個比較頭疼的難題。
2.影響學生掌握技術的因素
本文挑選了某高校臺球選項版的共100名學生展開抽樣調查,其中男生女生人數(shù)分別是64和36人。研究方法上主要是運用錄像分析、文獻參考、邏輯研究法。
2.1影響擊直線球技術的有關因素
擊直線球是臺球技術訓練當中最根本的一種擊球方式,倘若學生們可以學習和掌握這類技術,則能夠做到在半臺以內近距離直線球準確入袋,這有助于學生建立對于臺球學習的自信心,反之則會讓學生的失敗感加重,漸漸對臺球學習失去了好奇心和學習欲望。對于直線球技術,比較重要的幾大影響因素有身體站位、手架位置、肘部以及握桿手的手腕、擊球點、出桿桿頭指向等。從下表數(shù)據中(表1),我們可知,影響擊直線球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對于出桿頭指向的掌控失誤。如果要想提升擊球的進袋率,必須把出桿的桿頭朝著與主球中心、目標球中線、袋口中心一致的方向。而且在出桿的剎那間,主球會借助桿的力量不斷向前滑動,在主球擊打到目標球之后,目標球會順著兩力合并的方向繼續(xù)向前滑動。倘若出桿桿頭指向并沒有和主球中心、目標球中線、袋口中心居于一條水平直線上,那目標受力后向前滑動的方向會發(fā)生改變,沒辦法準確的進入到袋口當中。
除卻出桿桿頭指向因素之外,學生們的身體站位也和進球率存在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性。擊直線球訓練期間,學生往往更為重視瞄準、運桿,而對于自己的身體站位比較忽視。但其實身體站位是擊球動作當中最根本的前提動作。身體站位存在錯誤,那么哪怕瞄準率很高、運桿技術也超強,最終的進球效果還是不夠理想。身體站位會對后續(xù)全部動作都造成引導。所以要保持良好、準確的身體站位,這才是其他技術得以施展的根本前提。那身體要怎樣站立才對呢?其一,先做好身體站位姿勢,其二對于身體站立位置進行檢查,握桿的右手拇指要和褲子側縫形成對弈,球桿的指向必須和主球、目標球中心點維持在同一條直線上。桿頭和主球的距離維持在6-10cm,身體站立準確后,兩腳要保持站立姿勢不變,左腳朝著左前方向側邁一步,兩腳的距離與肩部保持同寬。右腳尖朝著右外側轉45度,令兩腳形成一個穩(wěn)固的擊球姿勢。
手架動作的對與錯也對球桿的穩(wěn)固有所影響。而且手架高低對于主球的擊球點位置起到直接性的決定作用。在擊球過程當中,手架起到必要的支撐作用。倘若手架不穩(wěn)固,擊桿時會對出桿力度、方向有所影響,令進球率下降。擊打直線球時擊主球的中心有助于提升進球率,如果選擇擊打主球的偏點,則無疑進球率會大大下降。新手在訓練時一定要重視手架的關鍵性,因為它對擊球動作精準有不錯的引導作用。手架動作有多種多樣,比如平背式桿架手勢、V型桿架手勢等。現(xiàn)實擊球過程當中,其實球的位置是處于變化中的,而對于不同位置的球,必然要采取不同的打法,每一種打法都要具備與之相符的桿架手勢。
擊球時,手腕、肘部的力量也不容忽視,倘若開始身體站位是對的,瞄準度也不錯,運桿技術也很好,但是需要用力氣的手腕、肘存在錯誤,那、也會造成擊球力度、方向形成較大的偏差,不利于進球。而相較肘部來說,手腕所產生的影響性、作用力都更大一些。擊直線球中,主球受力方向對進球率影響頗重,所以教學中要對手腕的動作加強重視和訓練。
2.2影響反彈球技術的有關因素
訓練反彈球時要重視的因素有以下幾點:角度核算、擊球力量的強弱、桿法的使用等。自表1數(shù)據中我們可知,計算角度的失誤對于進球率的影響作用最嚴重。計算是非常關鍵的步驟。倘若計算失誤,會令后面一系列動作,如身體站位、擊球方向等產生一連串錯誤。計算時如果對入射角、反射角等展開全面計量,那進球率會大大提升。數(shù)據中也很明顯告訴我們,除卻計算角度失誤這一問題,擊球力量的控制和駕馭對于反射球進球率也有很大影響。男生因為手臂力量比較強,因此擊球力量會大一些,不過反彈球進球當中,倘若擊球力量較強會令手臂、手腕動作有所偏頗,可能會讓入射角大于反射角,從而拉低進球率。所以訓練反彈球時,男生要格外重視這一點,把對手臂的力量控制在合理范疇內,這樣才能提高進球率。
表1中的5次考評,第一二次,主球、目標球在法線同一側,三四次主球、目標球分布于法線兩側,第五次目標球是和臺邊相鄰近的。這些情況中,主球在擊目標球時是始終保持直線型的。而除此外,還存在其他反彈球狀況,例如考評五當中,目標球和臺邊相鄰近,那主球在擊打目標球之后,主球會對目標球的反彈路線形成阻礙,這時要利用定桿、縮桿等桿法,倘若技術選擇不妥,自然后果也不會太理想。
2.3影響縮球技術的有關因素
訓練縮球技術動作的過程中要重點關注下述幾點:出桿速度、出桿力量、握桿松緊度、球桿水平度等。之前訓練時,學生通常會出現(xiàn)這些失誤和不足,如出桿速度太慢、用力過度、握桿比較緊、球桿沒辦法維持水平等。倘若出桿速度比較慢,或者球桿的回旋力比主球的重力、摩擦力低的話,主球極易在被球桿擊打之后因為力度不夠而無法形成縮球現(xiàn)象,從而發(fā)生定球情況。另外有的學生由于心里擔憂力度不夠會形成縮球,所以出桿力度較大,從而造成跳球或者定球。還有一部分學生因為握桿比較緊,而使得握桿力度加大,握球桿太緊會對擊打速度、力量形成不利影響,而沒辦法形成擊球回旋力,致使定球狀況出現(xiàn)。有部分學生因為沒辦法掌控好球桿,為了提高擊球回旋力度,常常把球桿的后部抬高,認為這樣太高會令回旋力效果更好,但其實不然,抬起球桿后部,會讓擊球的用力點下移,從而造成出現(xiàn)扎桿跳球的狀況,所以這種方法其實是錯誤的。
3.結語
總而言之,對學生擊直線球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如身體站位、擊球點、手架位置、握桿手腕和肘部、出桿桿頭指向等。所以,在教授學生臺球練習時要重視基本功的加強訓練,保障其基本功扎實。而角度計算錯誤是對學生反彈球技術的一大影響因素。這方面要想進行改善,需要加強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這樣才能降低錯誤率。在縮球技術動作訓練時,要重視以下幾點,比如出桿速度、力量、握桿松緊、球桿水平度等。在實地考察研究中發(fā)現(xiàn),學生們存在出桿速度慢、使力較強、握桿太緊,球桿水平保持失衡,這些都大大削弱了縮球技術的掌握。為了預防和規(guī)避這些問題,此后的教育訓練中要堅持強化對學生反應能力、手腕力量的訓練,借此來提高出桿時的爆發(fā)力,在根本上提升技術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艷淼.臺球教學中影響學生掌握技術的因素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7(05)
[2]劉建.高校體育臺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積極意義[J].當代體育科技.2018(4)
[3]郭興偉.我國高校臺球選項課開展現(xiàn)狀及可行性分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8(33)
[4]柳光南.高校臺球俱樂部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D].吉林大學.2019(12)
[5]方緯.我國臺球運動發(fā)展現(xiàn)狀及潛力分析的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