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階段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技術教學,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問題,信息化教學手段的使用,彌補了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的不足,為中職學校語文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信息化教學也給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不強和德育功能被弱化等問題。
關鍵詞:信息化;中職語文;問題探討
中圖分類號:G71?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20)01-0013-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01.008
一、信息化課程教學內(nèi)容的實用性不強
信息化教學走進課堂后,改變了傳統(tǒng)認識上的學校觀、教學觀和師生觀。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轉(zhuǎn)變,教師在利用龐大的網(wǎng)絡資源,制定學習目標,優(yōu)化知識,把眾多優(yōu)秀教師提供多元化的知識素材和教學指導利用信息資源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樣教師注重了信息化對課堂的實用性,側重的是教學內(nèi)容的展示和公共資源的共享,而卻忽視了課堂教學主體對象接受的能力和注意的集中力。對于中職學生來說,諸多媒介司空見慣,課堂上最容易分神,吸收知識的水平低,部分學生由于學習興趣缺乏、對語文學科重要性缺乏了解、學習基礎差和缺乏有效的學習方法等因素影響,缺乏中職語文的學習動機,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環(huán)境和巨大的信息資源沒有實用性。
再次,這種做法嚴重扼殺了學生的本性。許多本該讓學生做的事情被教師替代,教師的演示和說教站位比較高,學生因為各種因素,不是主動接受知識,成為被動接受知識從而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不暢,交流手段不暢,課后反饋不暢。進行教學反饋,調(diào)查少,理論上推理多,過度使用信息化資源,使得教師和學生之間存在一個真空區(qū)。從學生學習知識的實用性上考慮得不夠,所以信息化教學資源成了教師的作品,學生成長和求知的路上,信息化實用性不強。
二、信息化課程教學造成教師和學生對信息化的過分依賴
語文教學的模式在變,教給學生知識和思維的目的沒有改變。復習和課前的預習不會隨著教學手段的改變而改變,復習的目的是鞏固知識,預習的目的是學生有目的地學習新知識。教師利用信息化手段實施教學活動,如果過分依賴信息資源,教育學生的過程就成了堆積文字和圖片的過程,教師在表演,學生在觀看。語文課堂上聽說讀寫并舉的手段被漸漸淡化,看的多聽的多,說的少寫的少,導致許多中職生會認字不會寫字,會說話不會按照語言邏輯表達內(nèi)心的想法。近三十年來,語文教學模式由單一轉(zhuǎn)型到多元,由傳統(tǒng)的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個教案本到一個U盤一本書一支電子翻頁筆,主導教學的模式變化了而實際的核心目的沒有變,但信息化的介入,卻是語文教學真正缺失了他的靈魂深處的東西,多的是形式,少的是核心,少的是體現(xiàn)一個人人文素養(yǎng)的最基本的東西。造成的結果就是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下滑,語文積累低下,語文能力差。
語文教學過程中如果過分依賴信息化的資源,勢必會弱化教學過程對學生的智慧開發(fā)和思維的提升修煉。語文教學應該追求有效教學,在有效教學的基礎上,提出追求課堂的科學性與高效性。通過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讓學生在在具體的課堂中能達到厚積知識,解疑破難,優(yōu)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學習的境界,不要讓信息化手段真正成為一種工具,因其功能的強大而舍本逐末,反而讓教師和學生過分依賴。
三、信息化教學的使用弱化了語文的德育功能
在網(wǎng)絡的虛擬世界里,理性工具淡化了非理性的情感,數(shù)字的脈沖取消了生存現(xiàn)實的樂趣,從而使人際關系冷漠、疏遠,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惡化,在現(xiàn)實中難以與人溝通,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比如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小說人物的善惡行為、道德缺失的案例、詩詞曲賦的深厚底蘊等等,正在被現(xiàn)代的學生邊緣化和弱化。尤其是中職學生,學習基礎差,自控能力差,自卑意識較強,生理、心理都未成熟,他們會對新鮮的東西容易感興趣,成了最容易被誘惑的群體,丟掉傳統(tǒng)的東西深陷雞湯和游戲,不分真善美假惡丑,沉迷于網(wǎng)絡世界里,對人對事對待環(huán)境以自我為中心,不重視和人的溝通,不重視個人能力和感情的培養(yǎng),教育和被教育的機會丟失,直接造成人格缺失,承壓能力弱,給社會和家庭帶來負擔。
據(jù)調(diào)查中職生帶手機的人多,用于教學使用的幾率不到1%,大部分人拿來主要用于個人的交際和娛樂。在虛幻的世界里尋找自己的樂趣,不愿意被打擾,不主動和同學交流,不主動奉獻自己的熱情和智慧,從而感覺到生存的環(huán)境就是利益和誘惑,小小年紀染上了成人化的心跡,在生存的過程中感覺不到生活的真正美和樂趣。這樣,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的德育和智育并舉的目的性被大大地弱化,網(wǎng)絡中偏激的教育潛移默化無時無刻不在毒害著他們的心靈。
針對上述問題,在探索信息化帶來的便捷和豐富的同時,我們更要從它的實用性和德育功能方面加強促教,在滲透的同時要加強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的有效融合和接軌,在展示多彩的豐富的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更要注重訓練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不要把課堂的互動和學生的興趣看做是主要的評價指標,而應該從語文教學的真正意義和社會功能上合理地施教,提高施教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晏慶豐.中職語文教學現(xiàn)狀及價值定位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
[2]吳芳.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存在問題及其提升研究[J].亞太教育,2016(28).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 徐秀琴(1971.9— ),女,漢族,甘肅山丹人,中專高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專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