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華
摘要:歷史學科在知識體系上具有很強的時序性和地域空間概念,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歷史學科這一特性開展高效教學。本文重點分析了時空觀念對于學生們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歷史時空觀念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時空觀念;知識體系;學習效果;提升
認清歷史學科的學科特點并對此加以充分利用是提升初中歷史學習效率的最佳途徑。而時序性和空間地域性是歷史學科最為突出的特性。只要學生們具備了時空觀念,歷史學習就能夠把控好知識體系的脈絡圖,提高學習效果。因此,本文將重點論述時空觀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性及培養(yǎng)學生們時空觀念的有效策略。
一、時空觀念在歷史教學和歷史學習方面的重要性
時序性是歷史學科最基本也最為突出的特性,歷史人物的存在、其重要事跡以及重要歷史事件等都有明顯的時序安排。時間混淆和秩序錯亂都會導致歷史失真。同理可知,同一時間不同的地域會有不同的歷史事件發(fā)生。因此,借助時空概念串聯(lián)歷史史實是學習歷史最為有效的方法,它能夠幫助學生們理清歷史長河的發(fā)展脈絡,幫助學生們建立相對完善的歷史知識框架,是縱行和橫向思維發(fā)展的得力助手。因此,無論從教學角度還是從學生們學習的視角來看,是否具備歷史時空觀念對于課堂效果的提升都很重要。
另外,歷史時空觀念有助于學生們形成正確的宏觀和微觀歷史觀念。時間和地點就是歷史知識體系中的x軸和y軸,二者交合能夠讓學生們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有了細致的探究方向。從微觀上說,小到朝代建立的時間、定都的地點以及戰(zhàn)爭爆發(fā)或者結束的時間、地點等讓學生們能夠清晰地認知歷史事件的細微之處并由此確定歷史事件的背景、過程、結果以及相關政治、經濟、歷史意義等。例如,由虎門硝煙的時間、地點我們可以引發(fā)出虎門硝煙的執(zhí)行者是誰,其歷史背景是什么,最終的結果如何,導致了什么樣的歷史影響等。這些橫向和縱向的歷史知識的交叉讓學生們從微觀角度對某一小段歷史有了清晰的認知。而把清朝虎門硝煙這一歷史放在整個世界史的時間和空間軸上,讓我們看到西方勢力的崛起和中國清朝政府妄自尊大的衰敗,我們就能從宏觀上把控這一微小的歷史事件。而教師只有讓學生們具有正確的宏觀和微觀歷史觀,學生們的思維才能夠有更高的歷史高度和更廣闊的歷史視野。
二、培養(yǎng)學生們歷史時空觀念的相關教學策略
1、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理清歷史時空觀念的內涵
歷史時空觀念包括歷史的時序性和空間地域性。培養(yǎng)學生們正確的歷史時空觀念應該從其內涵和專業(yè)術語開始。
歷史的時序性就是按照歷史上時間的先后順序來編譯歷史事件。例如,中國的歷史從遠古時期到氏族時代,歷經奴隸制、封建制王朝經民國進入近現(xiàn)代。這就是歷史長河中各重要歷史時期的次序更迭情況。而相應的不同歷史時期發(fā)生的重要政治、經濟事件和文化、思想變遷都與時序有很大關系,學生們一旦弄錯歷史事件的時序性,就會發(fā)生嚴重的歷史偏離和史實失真的情況。
而有關時序性的重要專業(yè)術語主要包括:公元,主要以公元元年為界限,分為公元前和公元后兩大部分;時代,主要包括母系氏族時代、父系氏族時代、新舊兩個石器時代等;而紀年則是根據(jù)以干支表示年月或者以皇帝的年號來表示時序的方法。教師要為學生們清晰地解釋不同時序表達的意義,讓學生們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所發(fā)生的時序有一個清晰的了解,對不同歷史時序對應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有更為透徹的理解。例如,百花齊放是因為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都想為自己的開疆拓土或者保家衛(wèi)國尋找理由,而漢朝之所以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因為大漢初年當政者需在政治上需要中央集權。由此可知,時序背景是研究歷史各方面史實的重要依據(jù)。
歷史事件的存在除了與時間有關外就是與地點有關。同一地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會發(fā)生不同的事情,學生們要善于總結和探索,對于地域名稱的變遷以及歷史事件在地域上的統(tǒng)一性有所了解,這樣就可以以地域為主線串起一系列的歷史知識,從而增強記憶的效果。
2、善用歷史年表和歷史地圖
歷史年表是根據(jù)時間的先后順序排列歷史上重要事件的一種方式,相當于歷史大事時間軸。歷史年表梳理掉了一些細節(jié)和小事,把不可遺留的知識點放在了時間軸上,讓學生們能夠清晰地理清歷史長河中最為重要的歷史事件,幫助學生掌握歷史事件發(fā)展的時間順序和發(fā)展脈絡,形成以時間為主線的知識體系。例如,在對清朝歷史進行復習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歷史年表把每個清朝皇帝在位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串聯(lián)起來,再進行事件背景、事件意義等的分析,從而利用歷史學科的時序性來實現(xiàn)對清朝歷史的完整知識體系的建立和對重大歷史事件的綜合把控。
歷史空間觀念主要體現(xiàn)在歷史事件的地域性方面。朝代更迭具有時序性,而每個朝代都具有自己的領土疆域,而每個歷史重鎮(zhèn)都曾承載不止一件歷史大事。例如,我就曾經以六朝古都南京為主線,把東吳、東晉、南朝宋、齊、梁、陳的歷史進行綜合講解,學生們就像群文閱讀一樣群解讀南京的歷史,讓學生們充滿了新奇感,對南京以及其曾經存在的各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但筆者認為,歷史空間觀念的建立離不開歷史地圖的幫助。
歷史地圖可以清晰地展示歷史在地域上變遷,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和確定性。各朝代版圖的變化,同一地點不同歷史時期地名的更迭都能夠帶給學生們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歷史線索,學生們非常愿意借助歷史地圖進行歷史時間的對比、分析和討論。這種直觀而又可以讓思維發(fā)散、讓想象和聯(lián)想的觸角四處延展的學習方式有助于拓展學生們的歷史思維,幫他們利用歷史空間觀念研討歷史。
總之,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重要的核心素養(yǎng),也是學生們清晰而透徹地把握歷史認知、構建歷史知識體系的重要幫手。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們形成一定的歷史時空觀念并對此加以有效利用,實現(xiàn)歷史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果的同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