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摘要:線上教學這種新的教學形式對所有教師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在線上教學中,歷史教師可通過疫情防控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通過抗疫實例弘揚民族英雄精神;在面對農(nóng)村學生初中歷史知識基礎薄弱、學習效果無法得到保障、教師線上教學經(jīng)驗不足的情況下,積極尋求解決策略,提高線上歷史教學效果。具體策略包括:引導學生課前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針對具體問題進行詳細講解,開展在線互動;設計課后精煉檢測習題,鞏固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成果。農(nóng)村學校歷史教師在開展線上教學時,要根據(jù)學科特點,把歷史學科的新理念、新知識、新思想充分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關鍵詞:疫情;農(nóng)村學校;高中歷史;線上教學
由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廣大教師紛紛開始進行線上教學,這種新的教學形式對所有教師來說都是一次嚴峻的考驗,農(nóng)村學校高中歷史教師同樣如此。那么,如何在進行線上教學時形成特色,克服面臨的教學困境呢?
一、農(nóng)村學校高中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特色
(一)通過疫情防控史傳遞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在高中歷史線上教學中,我設計了“瘟疫的啟示”一課,為學生普及防疫知識。在授課之初,我向?qū)W生講解“瘟疫”一詞,讓學生知道“瘟疫”的含義。然后,我節(jié)選了一段中國出現(xiàn)瘟疫的年代時間表,讓學生了解我國在東漢、明朝、清朝時期都出現(xiàn)過大規(guī)模的瘟疫,古人在當時進行了積極的防范和救治,得出我國古代“大災有大疫,大疫有大醫(yī)”的結(jié)論。接著,通過1910年爆發(fā)的鼠疫事件中政府進行有效防治、控制疫情的發(fā)展,使學生了解到我國就是在那個時候開始了“第一次衛(wèi)生革命”。最后,我通過與學生線上討論人類與自然、與其他動物的關系等一系列問題結(jié)束本課。這節(jié)課我向?qū)W生傳遞了人與自然、人與動物要和諧相處的理念,讓學生學會保護野生動物,讓學生知道保護大自然生態(tài)平衡是我們每個人應盡的義務。
(二)通過古今民族英雄事跡理解“英雄”的概念
在高中歷史線上教學中,統(tǒng)編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3課“從明朝建立到清軍入關”中提到“明廷派遣大將戚繼光等人平倭”,戚繼光是民族英雄,我以戚繼光英雄事跡為契機,結(jié)合時事,為學生講述抗疫期間張定宇、彭銀華醫(yī)生等當代英雄的感人事跡,讓學生知道每個時代都會有英雄。接著,我又通過網(wǎng)絡教學平臺為學生展示能夠體現(xiàn)“中國速度”的火神山、雷神山醫(yī)院建立、社會各界援助武漢的圖片和文字材料,引導學生深刻體會民族英雄精神的內(nèi)涵,引導學生將來也能像這些醫(yī)護人員一樣,擁有一流的技術,擁有志愿者一樣的使命擔當精神,也成為時代的英雄,讓學生對“英雄”的概念有了全新的認識,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農(nóng)村學校高中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困境
(一)學生初中歷史知識基礎薄弱
在進行高中歷史線上教學時,我對任教的高一一班和高一二班學生進行了歷史知識摸底測試,當問及舊民主主義革命、工業(yè)革命等初中歷史知識時,學生回答的正確率僅為10%,學生對朝代時序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這無疑加大了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難度。
(二)學生學習效果無法得到保障
疫情期間開展線上教學,一些學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長時間的線上歷史學習很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倦怠。再加之網(wǎng)課期間,學生在家學習,如果沒有家長的有效監(jiān)管,學生還有可能沉迷于網(wǎng)絡,學習效果很難得到保障。高中歷史線上教學,尤其對于高一年級來說,教師和學生之間還沒有形成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達成一定的教學默契,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不認真聽講、拖欠作業(yè)等現(xiàn)象,這也給線上歷史教學帶來了難度。
(三)教師線上教學經(jīng)驗不足
線上教學,對于歷史教師來說,是一次全新的嘗試,缺少授課經(jīng)驗。我在剛開始成為“網(wǎng)絡主播”的時候,也是手忙腳亂——對軟件不熟悉,面對上課時的突發(fā)事件難以應對;一到直播的時間,就會有些小緊張,怕網(wǎng)絡出現(xiàn)問題,怕軟件出現(xiàn)故障。由于初次接觸線上教學,沒有成熟的經(jīng)驗可以借鑒,只能在實踐中不斷“摸著石頭過河”,這也是歷史教師進行線上教學必須要克服的困難。
三、農(nóng)村學校高中歷史學科線上教學的突破
(一)課前推送任務,指導自主預習
在進行歷史直播課前,我會通過釘釘班級群向?qū)W生推送歷史預習任務,同時設計相應的預習問卷,讓學生自主預習歷史知識。學生通過觀看預習視頻,完成預習問卷,并在小組群中交流分享預習成果。比如《中外歷史綱要(下)》第6課“全球航路的開辟”一課,我會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要求學生寫出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和條件、新航路開辟的時間和路線,并為學生提前發(fā)送各位航海家開辟新航路的視頻,讓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我還通過“云課堂”對學生的學習時長進行跟蹤,對未能按時完成預習任務的學生進行提醒,以保證他們跟上學習進度。多樣化的預習手段和多元化的預習檢測,有利于學生的進一步學習,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情況。
(二)課中精講釋疑,在線互動生成
我在充分掌握學情之后,備課就會有針對性,就能夠在歷史直播課中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精講釋疑。針對歷史線上教學的特點,我在精講釋疑中還要做到知識的講解簡潔化,材料的選擇形象化,講述的語言生動化,講述的過程生成化。同時,我會注意情境創(chuàng)設的趣味性、合理性、有效性。
如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0課“遼夏金元的統(tǒng)治”時,我會在“釘釘”里為學生播放歌曲《愛我中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種語言,匯成一句話,愛我中華……”這首歌曲的播放,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創(chuàng)設了歷史線上教學的情境。這節(jié)課我引導學生通過對兩宋時期周邊少數(shù)民族政權“戰(zhàn)”與“和”關系的認識,使他們了解“戰(zhàn)爭是短暫的,和平是持久的,漢族和各少數(shù)民族共同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發(fā)展做出了自己貢獻”的史實。我還會在“釘釘”里為學生展示元朝疆域圖,學生會感嘆元朝時期中國疆域的廣闊,會理解元朝為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發(fā)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增強了他們對國家、民族的高度認同感和自豪感。
又如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第8課“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時,我會在“釘釘”里為學生播放視頻《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習主席強調(diào)中國共產(chǎn)黨人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要堅持“四個自信”,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他還強調(diào)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的自信。學生觀看視頻后深受鼓舞,同時也增強了民族自信心。在這一課,我還為學生展示三國至隋唐時期的文學、書法、繪畫、雕塑等圖片及文字材料,讓學生在欣賞中體會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樹立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這一教學設計包含了家國情懷教育,開闊了學生視野,使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和文化觀。同時,學生在了解多種歷史呈現(xiàn)方式的同時,學會了用史料來印證歷史結(jié)論的方法。
基于歷史學科特點,歷史教學無論是線下教學還是線上教學,都離不開史料的運用。學生往往需要通過史料真正理解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因此我在直播過程中的精講釋疑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具體的史料,引導學生進行多元互動探究,使學生完成知識的內(nèi)化與生成?;臃绞娇梢允恰斑B麥”互動——在釘釘直播時開啟連麥功能,我可以連麥任何在線學生,學生也可以主動申請與我連麥,及時表達自己的觀點。課堂連麥不僅可以增強學生歷史課堂的參與度,教師還可以實時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臃绞竭€可以是“留言”互動——學生在釘釘直播平臺的互動面板中通過文字實時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教學《中外歷史綱要(上)》第8課“三國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時,我在“釘釘”里為學生展示文字材料,引導學生重點分析佛教盛行的原因及影響。學生在“釘釘”留言板里表達自己的觀點。之后,我對學生進行點撥,使學生明確佛教盛行的時代背景、中外文化之間的交流與融合對中國文化和周邊國家文化發(fā)展所具有的重要影響。同步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精講釋疑以學生為中心,利用多種互動方式,打破了歷史線上教學的局限性,提高了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三)課后發(fā)布任務,檢測學習成果
課后,我會通過“釘釘家校本”批改作業(yè),在班級群分享展示優(yōu)秀的歷史作業(yè)。我根據(jù)學情,設計出基礎性、典型性的題目,通過“問卷星”發(fā)布課后測試任務,及時檢測學生的線上歷史學習情況。同時,利用線上批閱、大數(shù)據(jù)分析等功能了解學生的共性問題及個性問題。針對共性問題,我會把制作的講解視頻發(fā)布在班級群,學生可自主選擇時間觀看學習。針對個性問題,一種解決辦法是我采用個性化答疑的方式為學生釋疑;另一種解決辦法是在我的指導下,由學生當主播小老師開展課后班級直播云幫扶,更好地鞏固提升學生歷史學習成果。
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管是在城市還是在農(nóng)村,都需要教師用自己的愛心和耐心,努力地把學生培養(yǎng)成獨立、自主、自信的人。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歷史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摸索,破冰前行,要根據(jù)學科特點,把新理念、新知識、新思想充分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葉小兵.整合設計:中學歷史課程新走向[J].教育科學論壇,2012(11).
[2]崔允漷.學科核心素養(yǎng)呼喚大單元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19(4).
[3] 趙士祥.指向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表現(xiàn)性評價探討——以“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一課為例[J].歷史教學,2018(12).
[4] 徐藍.關于歷史學科素養(yǎng)的幾個問題[J].課程·教材·方法,2017(10).
[5] 安富海.在線教學:歷史回溯、現(xiàn)實審視及價值引領[J].課程·教材·教法,2020(6).
[6] 武文,林平.統(tǒng)編高中歷史必修教材《中外歷史綱要(下)》教學指導與實施建議[J].遼寧教育,2020(5).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