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平 東港市中心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 (遼寧 丹東 118300)
內容提要:目的:探討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對重癥哮喘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重癥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n=43例)和對照組(n=4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β2受體激動藥、糖皮質激素、茶堿類藥物、鼻導管吸氧、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對癥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對照對癥處理基礎上加以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咳嗽、胸悶、喘息緩解時間,測定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第1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1秒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PVC)]變化情況,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結果:觀察組的咳嗽緩解時間、胸悶緩解時間、喘息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觀察組及對照組的FEV1、FEV1/PVC比較,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FEV1、FEV1/P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70%(39/43),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7.44%(29/43),兩組比較,P<0.05。結論:在重癥哮喘患者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肺功能,并能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重癥哮喘是一種常見危重癥,其主要臨床表現有胸悶、咳嗽、氣促、喘息等,若不進行有效的干預,可對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1]。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無需插管,且上機操作及撤機操作均比較簡便,已被廣泛用于危重癥的臨床治療[2]。本研究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重癥哮喘,取得不錯的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重癥哮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86例患者分為觀察組(n=43例)和對照組(n=43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1~75歲,平均(52.28±3.13)歲;哮喘病程2~10年,平均(4.98±0.86)年。對照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31~75歲,平均(52.32±3.27)歲;哮喘病程2~10年,平均(4.58±0.94)年。觀察組及對照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
對照組患者采用β2受體激動藥、糖皮質激素、茶堿類藥物、鼻導管吸氧、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失衡等對癥處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對照對癥處理基礎上加以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參數設置:吸氣壓(IPAP)設置為1~2.8kPa,呼氣壓(EPAP)設置為0.6~0.9kPa,呼吸比設置為1:1.8,給氧濃度為30%~52%。3~4h/次,2~3次/日,共治療2周。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咳嗽、胸悶、喘息緩解時間,測定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的肺功能指標(第1 秒用力呼氣量(FEV1)、第1秒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PVC))變化情況,同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療效。臨床療效判斷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基本恢復至正常水平,癥狀、體征基本消失,活動后無氣急現象;有效:治療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活動后氣急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后,患者的肺功能指標及癥狀、體征及活動后氣急癥狀無任何改善甚或加重??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各組總例數×100%。
本研究所有數據處理及統計均應用SPSS16.0進行統計,以%表示計數資料,以χ2檢驗作為計數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以±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作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方法;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及對照組的咳嗽緩解時間分別為(4.06±0.23)d、(6.68±0.68)d;胸悶緩解時間分別為(3.41±0.18)d、(6.92±0.73)d;喘息緩解時間分別為(4.13±0.27)d、(60.19±0.44)d;兩組比較,P<0.05。
治療前,觀察組及對照組的FEV1分別為(66.53±5.48)L、(66.72±5.64)L;FEV1/PVC 分 別 為(57.35±4.36)%、(57.42±4.41)%;兩組比較,P>0.05。治療后,觀察組及對照組的FEV1分別為(88.97±7.19)L、(74.46±6.88)L;FEV1/PVC分別為(71.43±6.53)%、(63.35±5.32)%;兩組比較,P<0.05。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0.70%(39/43),其中無效4例,有效18例,顯效21例;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7.44%(29/43),其中無效14例,有效13例,顯效16例;兩組比較,P<0.05。
重癥哮喘是支氣管哮喘的急性發(fā)作階段,雖然通過常規(guī)的解痙、抗炎等對癥治療,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胸悶、咳嗽、哮喘等癥狀,但整體效果欠佳。若不及時控制病情,可進展為呼吸衰竭,此外,重癥哮喘患者還存在氣道嚴重痙攣,通氣量明顯減少,極易誘發(fā)低氧血癥及二氧化碳潴留,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3]。因此,尋找一種更為有效的治療方案對改善患者的預后尤為關鍵。
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治療是當前臨床用于治療危急重癥的常用手段,相較于有創(chuàng)機械通氣,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通氣治療無須進行氣管插管操作,可避免對氣管的損傷,有利于減少咽喉部并發(fā)癥的發(fā)生[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咳嗽緩解時間、胸悶緩解時間、喘息緩解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治療后,觀察組的FEV1、FEV1/PVC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提示,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以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治療的效果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通過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可有效降低氣道反應的觸發(fā)閾值,并能使陷閉的肺泡開放,進而明顯緩解患者的缺氧癥狀[5]。此外,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還能發(fā)揮熱濕化作用,通過熱濕化作用,可有效減少冷空氣對氣道的刺激,并能有效促進痰痂及痰液的排出,減少了氣道阻塞、肺不張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大大提高了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重癥哮喘患者中應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通氣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及肺功能,并能有效提高藥物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