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東市中心醫(yī)院呼吸內科 (遼寧 丹東 118000)
內容提要: 目的:探討支氣管鏡在早期識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75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病例資料,按照患者的患病程度分為普通組和重癥組。兩組患者均行支氣管鏡檢查,比較兩組患者支氣管鏡下的表現(xiàn)。結果:75例患者均出現(xiàn)發(fā)熱伴咳嗽,病變部位黏膜可見不同程度充血、水腫并有粘液性分泌物,兩組患者比較,氣管黏膜縱行皺襞出現(xiàn)率(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粘液或痰栓堵塞、炎性腫脹致狹窄、黏膜表面結節(jié)樣凸起、黏膜糜爛出現(xiàn)率(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早期支氣管鏡檢查發(fā)現(xiàn),具有更高的粘液或痰栓堵塞、炎性腫脹致狹窄、黏膜表面結節(jié)樣凸起、黏膜糜爛出現(xiàn)率,這些臨床表現(xiàn)可作為不典型癥狀為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
肺炎支原體肺炎是常見的肺部感染性疾病,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1],好發(fā)于春季和冬季,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發(fā)熱、咳嗽。該病進展快,如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重癥患者可出現(xiàn)嚴重并發(fā)癥,甚至死亡。早期的識別診斷對后期的治療方案選擇、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支氣管鏡檢查作為一項重要的檢查與治療手段,對于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和治療均有報道[2],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在本院就診的75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病例資料,旨在分析其在早期識別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中的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回顧性分析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本院就診的75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病例資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28例,年齡38~60歲,平均(46.3±7.9)歲,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肺部啰音等癥狀,影像學檢查示間質性肺炎、肺實變等改變,實驗室檢查肺炎支原體特異性IgM抗體陽性,均符合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3]。按照患者的患病程度分為普通組和重癥組。普通組43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6例,年齡38~60歲,平均(46.6±7.7)歲;在肺炎支原體肺炎診斷基礎上,具有以下情形之一者:低氧血癥、氣促、呼吸困難、心動過速或肺內并發(fā)癥、合并其他系統(tǒng)嚴重損害者,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治療1周以上無效,肺影像學檢查多葉、多段受累,面積逾2/3肺者,分入重癥組,重癥組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38~60歲,平均(46.0±8.1)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比較(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在鏡檢前以1%利多卡因局麻鼻腔及咽部,靜推咪達唑侖0.1~0.3mL/kg,采用Olympus電子支氣管鏡行支氣管鏡檢查,經左鼻孔插入支氣管鏡,2%利多卡因1~2mL經活檢孔道噴灑,邊麻邊進,對鼻腔、咽部及氣管、支氣管至亞段支氣管黏膜病變處進行觀察,病變部位以0.9%氯化鈉溶液灌洗管腔,1mL/(kg·次),總量不超過5mL/kg。
比較兩組患者支氣管鏡下的表現(xiàn)。
采用SPSS 23.0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用%表示,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5例患者均出現(xiàn)發(fā)熱伴咳嗽,病變部位黏膜可見不同程度充血、水腫并有粘液性分泌物,普通組氣管黏膜縱行皺襞1例(2.3%)、粘液或痰栓堵塞2例(4.7%)、炎性腫脹致狹窄3例(7.0%)、黏膜表面結節(jié)樣凸起1例(2.3%)、黏膜糜爛0例(0);重癥組氣管黏膜縱行皺襞1例(3.1%)、粘液或痰栓堵塞10例(31.3%)、炎性腫脹致狹窄9例(28.1%)、黏膜表面結節(jié)樣凸起4例(12.5%)、黏膜糜爛3例(9.4%)。兩組患者比較,氣管黏膜縱行皺襞出現(xiàn)率(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粘液或痰栓堵塞、炎性腫脹致狹窄、黏膜表面結節(jié)樣凸起、黏膜糜爛出現(xiàn)率(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近年來,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發(fā)病率有上升趨勢,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感染所致,肺炎支原體黏附于上皮細胞表面后,會反復持續(xù)損傷氣道纖毛柱狀上皮,導致黏液-纖毛系統(tǒng)清除功能下降,肺部感染遷延不愈[4]。
支氣管鏡是一種經口或鼻置入患者下呼吸道的診療手段,可直接到達肺內病灶,用于肺葉、段及亞段支氣管病變的觀察、活檢采樣、細菌/細胞學檢查等[5],自20世紀70年代,新生肺泡灌洗,支氣管鏡術受到國內外學者廣泛關注,并隨著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通過支氣管鏡,醫(yī)師可直視患者病變部位,觀察病變形態(tài)、炎癥程度及呼吸道黏膜受損情況,肺炎支原體患者鏡下可見支氣管黏膜充血水腫、黏膜濾泡增多、段支氣管肉芽增生、粘液性分泌物增加等,確切診斷后可進行有針對性的灌洗和治療,還可進行細菌培養(yǎng),判斷有無其他病原體感染,以及時給予治療。本組研究表明,在支氣管鏡下觀察,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粘液或痰栓堵塞、炎性腫脹致狹窄、黏膜表面結節(jié)樣凸起、黏膜糜爛出現(xiàn)率均較普通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高,可作為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早期不典型癥狀為臨床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依據(jù)。同時,支氣管鏡也是支氣管肺炎治療的有效工具,它能直接清除病變部位的分泌物堵塞,以及病原體及其毒性代謝產物,改善患者肺部通氣、換氣功能,較傳統(tǒng)的大環(huán)酯類藥物治療效果更好,支氣管鏡雖然是一種侵入性操作,但能更直接、便捷的恢復支氣管暢通,減輕炎癥反應,改善患者不適癥狀。又如學者何馨等的研究,使用支氣管鏡下刷檢治療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較單純的支氣管鏡灌洗治療效果更好。
綜上所述,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早期支氣管鏡檢查發(fā)現(xiàn),具有更高的粘液或痰栓堵塞、炎性腫脹致狹窄、黏膜表面結節(jié)樣凸起、黏膜糜爛出現(xiàn)率,這些臨床表現(xiàn)可作為不典型癥狀為重癥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的早期診斷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