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亞林
(湖南省社會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1)
1949 年9 月21 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正式確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著眼于人民政協事業(yè)的發(fā)展,首次闡明了人民政協是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協制度內含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體系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yōu)勢,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堅定人民政協制度自信,能夠在新時代應對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挑戰(zhàn)時,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發(fā)展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1948 年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發(fā)布,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民主團體紛紛響應,標志著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以及他們所代表和聯系的群眾自覺接受和承認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政治組織和民主形式,黨對國家政治生活的領導,最本質的內容就是支持人民當家做主。人民政協的各項協商活動,都必須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在黨的領導下有步驟、有秩序地開展推進,這與西方國家強調政黨競爭和輪流執(zhí)政,黨派政治導致經常不斷的扯皮和政治斗爭是截然不同的,中國絕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既迎接經濟社會變遷所帶來的政治矛盾、風險和挑戰(zhàn),又能保障中國的民主化穩(wěn)定發(fā)展。新時代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自覺在思想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帶頭貫徹落實黨委的重大決策和工作部署,依靠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來推進政協工作。政協黨組是黨在政協組織中設立的領導機構,要把方向、管大局、確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在履行政協職能,開展政協工作中,針對年度協商計劃、常委會工作報告、政協全體會議等事項和其他重大問題,要向黨委請示報告。政協委員中的中共黨員和政協機關中的黨員,要帶頭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踐行“兩個維護”,帶頭學習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遵守政協章程,切實發(fā)揮黨員在政治引領、發(fā)揚民主、凝聚共識等方面的模范帶頭作用。
人民政協是由黨派、團體、界別及特邀四個方面共34 個參加單位組成。政協全國委員會中的黨派包括中國共產黨和8 個民主黨派。即中國共產黨、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民主同盟、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國致公黨、九三學社、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政協《章程》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參加政協的單位和個人,“有通過本會會議和組織充分發(fā)表各種意見、參加討論國家大政方針和各該地方重大事務的權利,對國家機關和國家工作人員的工作提出建議和批評的權利,以及對違法違紀行為檢舉揭發(fā)、參與調查和檢查的權利”。這充分體現了人民政協是多黨合作組織,各黨派之間有平等合法的各項權利,是合作和參與履行職能的關系,這也是人民政協不同于其他政治組織的顯著特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fā)展,人民政協中黨派間的合作也將長期存在和發(fā)展,這種合作,是在根本目標一致基礎上的合作,是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政治領導,各黨派享有組織獨立的合作,這正是人民政協存在和發(fā)展的主要依據。人民政協作為適合中國國情的多黨合作組織,其作用是無可替代的。2005 年《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和2006 年《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都明確規(guī)定了人民政協要充分發(fā)揮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作用,尊重和保障他們的各項民主權利,保證民主黨派成員和無黨派人士在政協委員、常務委員和政協領導成員中占有較大比例,“并做到有職、有權、有責?!边@些規(guī)定,是黨派合作性和參與性的充分體現,有利于發(fā)揚民主,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更好地反映各方利益需要和訴求。
人民政協的全稱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作為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綜合承載政協性質定位,在協商中促進廣泛團結、推進多黨合作、實踐人民民主,既秉承歷史傳統,又反映時代特征,是新時代賦予人民政協職能定位的新內涵。人民政協堅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促進不同思想觀點的充分表達和深入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協商而不強加于人,遵循規(guī)則、有序協商而不各說各話,體諒包容、真誠協商而不偏激偏執(zhí),形成良好的協商機制與氛圍。人民政協圍繞國家憲法、法律法規(guī)實施情況、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重要決策部署情況開展民主監(jiān)督。政協在履職過程中,協商與監(jiān)督相互聯系,既各有側重差異,又辯證統一。協商以提出意見建議的方式進行,這就包含民主監(jiān)督的成分,離開政治協商,也就不存在民主監(jiān)督,兩者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
現階段我們黨的統一戰(zhàn)線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由全體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愛國者、擁護祖國統一和致力于中華民族復興愛國者組成的最廣泛的聯盟,統一戰(zhàn)線是一致性與多樣性的統一。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zhàn)線組織,這就是說,這一聯盟的組織形式正是人民政協。統一戰(zhàn)線的本質要求是大團結、大聯合,要做好凝心聚力的工作。人民政協既然匯聚了各個方面的代表人物,在凝聚廣泛共識的同時,就會有多樣性。沒有共識,沒有各方面共同遵循的政治基礎這個一致性,統一戰(zhàn)線就不可能建立,更無法鞏固和發(fā)展;沒有多樣性,沒有具體利益、觀念、信仰上的區(qū)別,就無所謂統一戰(zhàn)線;而各種不同意見、要求,可以通過人民政協在國家政治生活中反映出來。這種組織上的廣泛代表性和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是人民政協同其他組織和團體相區(qū)別的一大特點。新時代人民政協發(fā)揮統一戰(zhàn)線組織功能作用,牢牢把握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正確處理一致性和多樣性的關系,堅持求同存異,尊重包容差異,通過各種履職活動聯系政協委員及各族各界人士,維護民族團結、宗教和諧、社會穩(wěn)定,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加強對外友好往來與合作,廣泛凝聚壯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力量。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族、宗教、新的社會階層、港澳臺海外等各方面統一戰(zhàn)線成員達數億之多。可以肯定地說,只要把這么多人團結起來,我們就能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增添強大力量”[1]。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新時代治國方針。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發(fā)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就是要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fā)人民創(chuàng)造活力,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做主”?!拔覈滦驼h制度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能夠真實、廣泛、持久代表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有效避免了舊式政黨制度代表少數人、少數利益集團的弊端”[2];人民政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履職盡責,緊扣解決好發(fā)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指示以來,人民政協以脫貧攻堅為議題開展各類協商、民主監(jiān)督活動,為解決貧困地區(qū)和貧困人口脫貧問題貢獻了智慧和力量。人民政協始終堅持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人民政協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中共中央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人民政協要把凝聚共識作為政協重要職能?!耙ㄟ^有效工作,使人民政協成為堅持和加強黨對各項工作領導的重要陣地、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團結教育引導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臺、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礎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識的重要渠道”[3]。人民政協堅持思想政治引領的方向,“圍繞一個共同奮斗目標,不斷加強思想政治引領,打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推動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思想認識的共同進步”[4];通過協商履職,把黨的主張通過各自所聯系的界別群眾向社會傳播共識,做好協調關系、理順情緒、化解矛盾的工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廣泛匯聚正能量。
人民政協在黨的領導下,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fā)力,根據黨的總目標、總任務,就國家的大政方針和重要事務,圍繞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重大問題和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實際問題,在決策前和決策實施過程之中進行協商。特別是近年來的雙周協商會、專題議政會、界別協商會,體現了協商的高層次、領域的深度性和行業(yè)的專業(yè)性。做到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會商量,通過協商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5],最終形成集中和統一的意見,使決策的科學性和效率得到提高,也使政府行政能力得以提升,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進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是個新事物、也是個好事物。當然,并不是說,中國政治制度就完美無缺了,就不需要完善和發(fā)展了”[6]。人民政協自成立以來,在積極投身建立新中國,建設祖國、推進改革開放,維護國家統一和決勝全面小康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和發(fā)展。人民政協的職能,也從協商的單一職能,豐富到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三項職能,2019 年10 月印發(fā)的《中共中央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又拓展了凝聚共識的重要職能。隨著中共中央一系列與人民政協事業(yè)發(fā)展密切相關的文件出臺,為人民政協事業(yè)發(fā)展提供了理論支持、政策基礎和制度保障。人民政協也“制定修訂全體會議工作規(guī)則、常務委員會工作規(guī)則、委員履職工作規(guī)則、雙周協商座談會工作規(guī)則、各專門委員會工作指南等30 多項制度”[7]。新時代,人民政協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的指導下,以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的實際問題為中心,著眼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運用,堅持問題導向,推進協商議政質量體系建設,提升民主監(jiān)督水平,提高參政議政實效,積極發(fā)揮委員主體作用,充分展現新時代人民政協制度自我完善的優(yōu)勢。
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方位新使命,就是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推動人民政協這一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安排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發(fā)揮好專門協商機構作用?!皞ゴ髮嵺`催生偉大理論,偉大理論指導偉大實踐、引領偉大時代”[8]。推進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必須要有科學正確的理論指導人民政協實踐,這就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為指導,明確人民政協的目標任務,職責使命;推進人民政協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必須要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fā)強大制度創(chuàng)新動力[9],以落實黨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為契機,著力增強改革創(chuàng)新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要以協商制度為主干,覆蓋政協黨的建設、履職工作、組織管理、內部運行等各方面制度,形成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一是要完善落實黨對人民政協工作全面領導的制度;二是要健全發(fā)揮新型政黨制度優(yōu)勢的機制;三是要完善政協履職工作制度。四是要改進政協系統聯系指導工作方式。要抓薄弱環(huán)節(jié)、改不足之處,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認真履行各項職能,在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上雙向發(fā)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使人民政協事業(yè)走向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