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佃娥,杜發(fā)強
(1.天津體育學院,天津 301617;2 天津大學 體育部,天津 300072)
“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是我國開展學校體育的核心目的。然而,一方面因為體質的概念比較抽象,青少年學生看不到、摸不著,更無法感知體質的增強,不能體驗獲得感;另一方面身處生產高度現(xiàn)代化、自動化的現(xiàn)代社會,體力已經不再作為人類勞動的必要條件[1],即人體體質在生產生活領域中的貢獻日漸式微,所以如果一味強調學校體育“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功能的實現(xiàn),將難以激發(fā)消費社會下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內生動力。鑒于此,分析消費社會的主要特征,實現(xiàn)學校體育與青少年學生需求之間的契合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人們在滿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之后,開始關注高層次需求,關注個體的全面發(fā)展,并對身體進行投入,需要“身體的在場”來滿足存在感的需要。
在關注商品的符號價值、形象價值與文化精神特性的消費社會中,身體消費愈加普遍,展示場景漸趨多元。身體不再是宗教視角中的肉身,不再是工業(yè)邏輯中的勞動力,而是被視為社會禮儀要素的消費品。身體不僅有使用價值,更有符號價值和交換價值。身體越是接近理想形象,交換價值越高。個體唯有對身體進行“自戀式”投入,才能將欲望的力量變成可合理操作的符號。這樣一來,為了符合消費符號的要求,力求身體完美便愈加受到普遍認同。此外,身體展示場景愈加多元,既可以在臥室內,又可以在臥室外;既可以在私人空間,又可以在公共領域展示。理想身體形象的擁有者會更輕易地憑借自己出色的身體資本在多元的消費市場交換到自己需要的利益。
在后現(xiàn)代教學理論“非中心化”特征的影響下,很多家長開始重新審視主體與客體的關系、人與現(xiàn)實的關系、思維與存在的關系,思考孩子的教育環(huán)境問題:由過去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轉為關注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和個性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家長形成了正確的教育觀,和孩子共同參加體育鍛煉,注重培養(yǎng)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規(guī)訓身體,幫助他們塑造良好的身體形象。
在“萬眾看臉、大眾將身材與修養(yǎng)自動鏈接”的年代,如果我們仍然僅將身體視為國家民族自強與復興之工具的話,難免有濫用“責任”形成專斷教學之嫌,難免使學生產生受他人控制之感,會削弱學生參與學校體育活動的內生動力。學校體育相關工作者需要認識到,青少年學生在體育教學中表現(xiàn)的意志缺乏,實則起因于未能肯定其自我存在,不能自由地選擇教材。歡愉的、自主的、創(chuàng)造的自主活動已被嚴肅的運動技能代替,每一行動和動作均有外在因素決定或控制。如受制于老師的主觀期望,學生個體原始的運動感受性和個體存在經驗被忽視。Deci和Biddle的研究表明:“過分強調高運動技術的改進和運動效率的提高,必然形成呆板僵化的、缺乏情緒表達的體育教學,必然致使學生產生與現(xiàn)實的運動或體育情景格格不入的感覺,在課堂教學中的消極怠慢,甚至逃課?!盵2-4]因此,在體育教學中不要忘記把具體的個人當作主體,更不要忘記賦予具體的個人以存在的意義,讓具有“主體性”的個人能夠發(fā)揮“自由抉擇”的力量,為自己的目標或理想奮斗。
很多中外傳統(tǒng)文化以二元對立的思維方式將身心截然分割,高揚心靈的正面價值,貶低身體的作用發(fā)揮,身體成為被貶低、否定、壓抑的對象,將身體作為抽象的存在,致使身體“不在場”。這種“不在場”源于古希臘,在古希臘人的“愛智”哲學觀中,智慧是“屬靈”的,身體是靈魂的監(jiān)獄,虐待身體是求得心靈提升、實現(xiàn)自由超越的途徑。希臘人的這一傳統(tǒng)延續(xù)到近代啟蒙運動[5]。直至20世紀,身體漸入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視野,梅洛龐蒂、??隆⒏叻蚵?、布迪厄都試圖超越身心二元論。
比之西方重心輕身,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對身體欲望的壓抑更是比比皆是。孔子提倡:“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將身體欲望降至最低點,以反襯道德的高尚。更有甚者,將身體欲望視為淫蕩的代名詞,對身體施加禁欲主義控制。新民主主義革命以來,身體控制逐漸解禁,但身體又被納入國家民族的自強與復興的規(guī)訓下,被視為革命與生產的工具。
然而,今天的人們無一例外地身陷崇尚身體審美化的消費大潮中。在消費社會,身體成為現(xiàn)代普通人確立自我身份的核心和彰顯個性的主要途徑。于是,順應時代潮流,破除身體禁忌,重視“身體問題”,確立“身體在場”意識,關照身體審美,消解身心二元、靈肉分裂、身體工具化的痛苦,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新的身體形象文化認為身體是快樂的載體,身體越是接近年輕、健康、美麗和性感的理想化形象越具有交換價值。然而,在大眾文化的操縱下,網絡上出現(xiàn)了A4腰、i6腿、鎖骨放硬幣等以瘦為美的“好身材”標準[6],在一定程上助長了盲目減肥之風,也導致一些青少年因擔心把身體練壯,對學校體育鍛煉持消極態(tài)度。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青少年學生的身心健康。這提示學界應重塑積極、健康的身體形象和身份認同文化,引領青少年正確進行身體規(guī)訓,在尊重身體差異性的同時,提供科學、健康、切實可行的身體規(guī)訓技術,為滿足其特殊的需要提供可參考的路徑。
在高新科技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領域的現(xiàn)代社會,一方面人們的生產生活空間和時間被極大地擴展,休息時間被嚴重擠壓;另一方面,人體大肌肉群得以刺激和鍛煉的機會大大減少,這使人們不得不承受精神緊張和肌肉饑餓的雙重威脅。這要求我們在分析后現(xiàn)代工業(yè)經濟和后現(xiàn)代文化社會特征的基礎上,構建一種既能滿足審美需要,又能為“強國強種”打下堅實基礎的身體形象標準。
2.1.1 體型健壯
體型是人體形狀的總體描述和評定,是大腦對直接作用于眼睛的人體形狀的反映。體型健壯就是身軀高大魁偉,骨骼強韌,結締組織發(fā)達,肌肉結實飽滿,整個身體形態(tài)健壯、勻稱、凹凸有型,充滿生命活力,運動能力強,能滿足各種運動的需要。
從上述比較可以看出,中學統(tǒng)計內容摘取了大學傳統(tǒng)統(tǒng)計中最基礎的部分,包括抽樣方法、分布、方差分析及回歸分析等內容,編寫風格依然是弱化理論,強調例解.傳統(tǒng)數理統(tǒng)計之所以作為概率論的后續(xù)內容,是因為需要以概率論作為工具,例如數理統(tǒng)計中的樣本來自隨機變量,研究對象的總體可能是無限的,但通過隨機抽樣可以得到頻率直方圖.簡單地說,對連續(xù)型隨機變量做抽樣統(tǒng)計可以得到頻率直方圖.從這個角度看,將統(tǒng)計建立在概率論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統(tǒng)計與概率之間的關系.
2.1.2 體態(tài)優(yōu)美
體態(tài)優(yōu)美是指人的形體和姿勢美,包括比例、勻稱性、和諧性、線條等因素。在身體比例方面,符合黃金分割比例,抑或遵循科學家、藝術家從模糊數學概率中尋求的比例關系。在身體勻稱性方面,重點著眼于人作為整體的各部分組合的適度、適中,恰到好處。著名美學家普列漢諾夫強調,“勻稱的身體具有重要的意義,能給人愉快的印象?!盵7]身體和諧性主要包括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各形態(tài)要素、外部形態(tài)與內部功能等方面的和諧。而線條美則是指男性體態(tài)線條多平直有棱角,顯示出剛勁有力和陽剛之氣;女性體態(tài)線條圓潤柔和,顯示出溫婉豐腴而具有流動感。
2.1.3 身體健康
身體健康是指身體生理機能正常,能夠顯示出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在外部形態(tài)方面,健康表現(xiàn)為身體各組成部分的協(xié)調一致,如肌肉、骨胳、體型方面的優(yōu)化組合。在身體質量方面,健康是人身體機能呈現(xiàn)出的完整程度,如體態(tài)、體型、素質的協(xié)調統(tǒng)一。在精神方面,表現(xiàn)為樂觀向上,百折不撓,對生活充滿信心,盡顯青春之美、生命活力之美。
時至今日,身體早已脫離了其原有的含義,個體開始關注身體的規(guī)訓與管理,身體也成為人們追求突破、承載快樂的載體。在這個意義上,身體變成了被規(guī)訓的實體,可以通過艱苦的努力鍛煉,塑造成自己滿意的身體形象。飲食控制、體育運動、使用藥物、身體整形是四種雕塑完美身體形象的基本技術[8]。相對于其他三種方式,科學的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是身體塑造和身體規(guī)訓的安全手段,對健壯、勻稱、富有青春活力身體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須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加大宣傳力度,強化體育鍛煉意識,使廣大青少年在重視身體塑造的同時,能夠選擇經濟、安全、有效的身體規(guī)訓技術——體育運動。
莊曉東博士認為:“文化的核心本質就是意義的創(chuàng)造、交往理解和闡釋,傳播就是意義的共享和生命空間的對話。文化傳播就是變獨有為共享?!毙律眢w形象與身份認同文化的傳播是完成理想身體形象的意義的共享,變獨有為共享,規(guī)范青少年“身體形象觀”,形成重視青少年身體形象的濃厚氛圍。
體型健壯、體態(tài)優(yōu)美、健康積極的身體尺度與范型,不論在滿足后現(xiàn)代社會的審美需求方面,還是在更好地進行種族延續(xù)方面,無疑都有重要的價值。為完成“新身體形象觀”的傳播,變獨有為共享,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信息社會中,影像已成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做出種種判斷的重要依據。麥克盧漢在《機器新娘》中指出,“社會的民俗已經不再由教育和宗教決定了,而是由新聞、電影、特別是廣告決定的。”[9]這樣一來,影(擬)像成為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的引路人,以軟性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人們面前,潤物細無聲地讓我們“繳械投降”。大量存在的視覺形象主宰著消費文化,使個體對外表和身體展示更加敏感,培養(yǎng)了人們對形象消費永不滿足的需求。影像傳播對消費文化影響很大,它將人們關注的焦點引領到身體、服裝、舉止等社會性方面,將苗條、美麗和健康與一個人的魅力和價值建立聯(lián)系。為了提升身體魅力和價值,人的身體正逐漸被當作有差異的、需要特殊對待的實體,消費者可以通過鍛煉、節(jié)食、化妝、美容手術等把身體與形象分解為一系列可組裝與塑造的“部件”。
為此,我們應深刻認識到影像傳播在引導青少年重視身體形象,引導規(guī)范“身體形象觀”方面所形成的“霸權”。因此,可以邀請在青少年群體中產生較大影響的知名明星作為理想身體形象的廣告代言人。明星們迷人的氣質、美麗的身姿、成功的自信,會使青少年學生在享受視覺盛宴、接受形象示范性教育的同時產生一種向往的沖動。理想身體形象的范型與尺度借助大眾傳媒的傳播力量逐漸成為一種“標準”深入人心,使塑造良好的身體形象成為普遍的意識形態(tài)。
3.1.2 利用社會化網絡媒體,營造重視身體形象的氛圍
社會化網絡媒體是指以社交網站為平臺,以用戶為中心,以促使信息的交流、傳播和共享為目的的新型媒體服務模式。國內外學者對于社會化網絡媒體推動社會輿論方面的作用早已達成共識。沉默的螺旋理論認為,“大眾在接受過程中不斷改變自己的立場,以適應集體意識的需要,融入大眾旨意,使原有個體化行為轉變?yōu)槠毡樾允录?,成為時代潮流,形成社會流行?!盵10]充分調動社會化網絡平臺用戶參與的積極性,通過平臺多發(fā)布一些與健身和身體形象相關的內容,營造起青少年重視身體形象的濃厚氛圍,引領社會風尚,形成社會潮流。一些大V發(fā)布的信息通過關注或轉載的方式會以幾何級數傳播。因此,可以請一些深受青少年學生喜愛的明星作為代言人,將身體形象的標準及其規(guī)訓身體的實況、心得體會等發(fā)布在社交網絡平臺上,通過“粉絲”的層層轉發(fā),擴大傳播范圍和影響力。其次,應支持青少年學生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不同主題的健身活動,并鼓勵青少年將自己參與活動的信息與朋友分享,以產生“真人秀”的效果,引起更多人的共鳴,從而使他人產生身份認同感,激發(fā)“我也能行”的沖動。
“新身體形象觀”的意義、價值能否達成,取決于它在意識形態(tài)話語體系中的位置,取決它對個體的價值觀與行為產生的影響,取決于大眾對它的認知、內化程度。
3.2.1 宣傳體育消費的正向價值,將體育消費意識內化
商業(yè)廣告通過宣傳商品能給消費者帶來快樂與滿足,從而謀取市場利益和擴大再生產。如此一來,體育產品提供者與消費者就建立起了“合作”的關系。對此,??掠谩耙?guī)訓”進行了很好的闡釋。所謂“規(guī)訓”的一種意義是令人聯(lián)想到懲罰和強制的行為的負能量,另一種意義是與自我實現(xiàn)和成就聯(lián)系在一起的正能量。福柯認為知識使人臣服,因為我們必須要借助各種知識體系來被社會主流評價體系認可。所以,這種規(guī)訓不單是外界強加的,同時也是人們?yōu)楦玫貙崿F(xiàn)社會分層向上流動而采取的措施。因此,在這個意義上講,體育消費意識亦即“規(guī)訓”,它應該深深根植于社會生活的每個片段和細節(jié),化作消費者大腦中不可或缺的觀念。讓消費者“自由地同意”并主動配合體育消費知識和話語的傳播機制,如“常識化”,即通過建構體育生活方式的常識,人們主動參與意識形態(tài)的運作;如“主體化”,即按照權力關系的要求借助大眾傳媒建構消費主體,使其認同自己的角色。
3.2.2 彰顯身體形象身份識別價值,強化身體自我認知
張林等研究指出:“身體意象的社會文化觀認為,社會文化價值觀會影響個體的價值觀與行為,并在理解個體是如何感知自己以及如何被他人感知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果文化崇尚外表魅力,那么個體就會看重自己與他人的外表魅力,反之亦然?!盵11]據此,我們應加強相關文化的建構,讓青少年學生認識到身體是快樂的載體,身體越是接近健壯、勻稱、美麗、充滿活力的理想化形象越具有交換價值。更為重要的是,身體形象正在成為一種符號,各種不同的亞文化群體正在用它來建立和傳達各自的識別特征。與此同時,主流的社會文化應建構一種完美的身體形象理論模型,并借此建構和傳達一種身份識別,為青少年提供一種共同分享的經驗和一種對話與互動的參照體系,培養(yǎng)人們的“自我”觀念,激發(fā)青少年塑造完美身體形象的欲望,使青少年通過不斷從事具有符號和情感因素的身體活動,實現(xiàn)精神上和生理上的趨樂避苦,并對這種經驗加以組織、解釋和系統(tǒng)化,逐漸形成符合自身特點的快樂觀和自尊感。
3.2.3 賦予理想身體形象正能量,形成珍視身體形象的意識
形而上的研究者們需要以哲學為撬動意識的杠桿,將身體、身體活動、體育運動重新置于話語體系的中心。將標準的身體形象視為攸關個體生活成敗的資本,視為人格成熟、事業(yè)成功的象征,使人們臣服于這種集體壓力,激勵人們給予自己的身體更多的關注和考慮。保持完美的身體形象需要抵抗一些誘惑,拒絕一切可能損害身體形象的美味和熱量,還需要堅持不懈地運動。于是急需人們賦予自己追求理想身體形象的正能量——如果自身外在體形不夠完美,將感到內疚和羞愧,抑或是罪過和恥辱——形成珍視身體形象的意識。
在努力構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今天,激發(fā)青少年的體育鍛煉熱情,擺脫青少年學生身體活動不足的困境,切實改進青少年的健康狀況,可以為更好地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做貢獻。結合當前社會發(fā)展實際,強調青少年身體形象的重塑和身份認同文化的傳播,將促使青少年身體健康這一總目標分解為更有吸引力、更易實現(xiàn)的階段性目標,發(fā)揮價值引領功能,激發(fā)青少年學生參與學校體育活動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