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銳 何微 陳敏
摘 要:青年教師做班主任有很多優(yōu)勢,比如易親近學生、工作積極性高、文化素質高,但由于他們剛走出校園,管理經(jīng)驗和實踐不足,也造成了工作上的困難。本文從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習管理經(jīng)驗,保持適度距離,信任學生干部,建立“學術威信”等方面進行思考,幫助提高青年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并盡快成長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
關鍵詞:青年;班主任;高校
高校班主任被稱為“第二人生老師” “領導者”、“心理醫(yī)生”、“知己朋友”[1],多重角色決定了高校班主任的重要性。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議的意見》中指出:班主任應從思想素質好、業(yè)務水平高、奉獻精神強的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中選聘,原則上應具備相關學科專業(yè)背景和較強的組織管理能力[2]。于是,在青年高校教師中選拔班主任,無疑就是從事高校班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的得力人選。青年教師雖然學歷高,熱情高,但剛剛從學校校門出來,理想主義色彩較濃,社會適應能力較差,對人對事書卷氣重,針對青年班主任老師的特質及現(xiàn)代大學生的特點,對于做好一個高校班主任,本文有如下思考。
一、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
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須繼承一些優(yōu)良傳統(tǒng)。比如強烈的事業(yè)心和高度的責任感,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等。這不僅是對班主任的要求,對其他的工作也是如此。只有做到這些,我們才能更好把握教學規(guī)律,更好服務學生,做好教學育人工作。
二、學習管理經(jīng)驗
在讀書期間,青年教師都是以學術學習為主;工作后,成了班主任,則是以學生管理者身份出現(xiàn),學習管理理論是必要的,特別是高校管理、學生管理以及教育學、心理學、行為分析學等方面的知識,在理論上武裝自己,在實踐中體味成功。
青年班主任不僅要在課本中汲取知識,更應向身邊有經(jīng)驗的優(yōu)秀班主任學習,這是迅速提高自己的絕佳方法,這些老師對學校、學生的情況非常了解,深知如何處理相關的問題,并有獨到的見解。如果能從這些教師中學習經(jīng)驗,青年班主任老師將會受益匪淺。
三、保持適度距離
青年班主任老師剛參加工作,書生意氣,思想和心態(tài)上與學生比較接近,很容易和學生打成一片,也很容易在管理中迷失自己,將自己淹沒在學生之中,而忘記了自己是個學生的管理者。學生在初期新鮮感之后,很快會解下對教師的心房,漸漸的膽大妄為起來,對老師失去了應有的敬畏感,于是便可能出現(xiàn)種種自我和不尊重老師的行為。由此看來,“天天”和學生泡在一起,并不是作為管理者表現(xiàn)自己“親和力”的最佳做法,保持適度的距離,就有了一定的必要。
這其實就是管理學中的“刺猬法則”。當然,保持一定的距離,不是與“和學生打一片”的思想向左,更不是不去接觸學生,而只是一個度的問題,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有效的學生管理。
四、慎于制度創(chuàng)新、嚴于管理執(zhí)行
班級管理制度是現(xiàn)成的,只需執(zhí)行即可,但是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確實發(fā)現(xiàn)有些地方或不合理,或不詳盡。作為有開拓精神的青年班主任老師便有了創(chuàng)新、完善的沖動。比如,在學校里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學生遲到100次,學校也只以說服教育為主,不會有什么嚴厲的懲罰措施;但是如果曠課100節(jié),早就要求退學了,于是在遲到和曠課之間建立某種轉化制度便成了“當然的”選擇。但此舉往往不好,因為在學生管理文件中,從未允許班主任有此權利,即使是由學生一致通過班規(guī)中明確此規(guī)定,在學校最后的處理時也是不予承認的,這是個失敗的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的案例,所以,青年班主任老師要慎于制度創(chuàng)新。
即使真有學生遲到100次,情況已經(jīng)極其惡劣,在學生中影響極壞,但是按照現(xiàn)有的管理文件,仍然只能是說服教育,爭取“以情感人”,主動爭取學生的改進。
既然制度創(chuàng)新如此的不易,難道就坐以待斃,束手無策了嗎?其實不然。既然現(xiàn)有制度無法根本性的改變,那么我們就必須尊重現(xiàn)有的制度。對現(xiàn)有的獎懲制度進行嚴格的執(zhí)行,令行禁止,此時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公平、公正、公開,是學生看得見的管理原則,也是學生的重要訴求。
五、信任學生干部,實現(xiàn)師生共管
青年班主任老師因為責任心強,往往事必躬親,親力親為。其實,這樣做的效果往往不好,一則,班主任花費大量的時間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事務上,無法完成自己在學術和教學上的任務;二則,有部分社會閱歷的青年教師和校園里的學生相比,還是有代溝存在的,過多的去“干涉”一些無傷大雅的小事情,會使代溝擴大化,激化矛盾。三則,已經(jīng)成年的學生干部,思維活躍的他們,也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殊不知培養(yǎng)學生接人待物的能力,是對“第二人生老師”工作的更高要求。
還有一點特別值得注意,大學生的思想已經(jīng)非常的成熟和活躍,在處理班級事務的時候,不能成為班主任老師的“一言堂”。應該廣邀學生干部參與到班級的管理中來,而不是把學生干部變成班主任完成任務的“工具”。應該傾聽他們的說法,了解他們的想法,綜合他們的看法,才能更全面,更穩(wěn)妥的處理班級的大小事務。
六、建立“學術威信”
高校班主任的一個很重要特點是,他們普遍” 三高”(學歷高,文化水平高,積極性高),但他們的本職工作是教師,而不是專職的行政人員。專業(yè)教師擔任班主任可以根據(jù)人才模式的培養(yǎng)目標,按照指導性教學計劃和教育規(guī)律,本專業(yè)的特性和學生自己的特點、興趣,幫助學生選修課程和安排學習進程,給予個性化的指導,根據(jù)自身愛好和專長進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大學時光[3]。在給他們進行專業(yè)指導的時候,可以多多做知識上的擴展,給予正確的指導和引導,在學術上,成為學生的榜樣,建立起專屬于高校班主任的“學術威信”。
做一個合格的班主任已很不易,對于一個高校青年班主任來說,更是難上加難,所以,高校青年班主任老師需要更多時間和精力,慢慢的實踐和體會,相信真心的付出和努力下,一定能獲得學生的尊敬,同事的贊許和領導的信任。
參考文獻
[1]楊亞萍.“90后”高校班主任角色轉變與素質必備[J],甘肅科技,2009.9:116-117
[2]蒙冰.潛談班主任的角色心理沖突——高校青年教師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報),2005(27):135—136.
[3]尹樂.關于青年專業(yè)教師擔任高校班主任的思考[J],高教論壇,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