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榮
摘要: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因著學生受知識、思維模式等因素的影響,在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會犯很多的錯誤,大多數(shù)教師以簡單的方式對學生加以指正。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學生出的錯誤其實也可以作為一種資源被利用,一旦老師能轉換這種錯誤的信息,把學生出的錯誤當成“墊腳石”,以此開拓他們的思維,那么就會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錯誤信息;有效利用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20)04-0053-01
引言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老師的教學觀念和模式產(chǎn)生了很大的蛻變。比如:在課堂中的教學充滿著朝氣,老師和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友好愉悅的交流,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使教學內(nèi)容具有生動形象性等等,教師們真是各有絕招,課堂環(huán)境呈現(xiàn)的也色彩繽紛。很多教師探索的都是一種流暢的教學過程,懼怕學生會出錯,也害怕延誤教學的實踐,更害怕偏離了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因為學生們受到了知識、思維方式以及經(jīng)驗的影響,其在學習的時候難免會出錯,教師的做法多數(shù)都是直接指出并加以改正他們的錯誤。從某種程度來說,學生出現(xiàn)錯誤其實也是現(xiàn)成的一種教學資源,教師一旦抓住了這種錯誤信息,并能進行合理的利用,是能夠極大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1.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小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也是小學生在認知方面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過程,是他們從不懂到懂、不會到會的一種過程,而這個過程中學生會不斷的“犯錯”,進而不斷的“改正”,就是在這種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中,小學生才能更加深入的鞏固所學知識,也能鍛煉他們的思維,更加讓學生的技能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因此,作為老師,應該要重視小學生所犯的“錯誤”,以學生的角度來分析原因,并找到解決的方法。對學生的“錯誤”進行研究,并發(fā)掘其中隱藏的資源價值,做到根據(jù)學情去確定教學的起點、方法以及策略,加以調(diào)整,使小學語文課堂因為學生的錯誤而變得更加具有實效性,也更加的精彩。
2.引導學生“找錯”并“改錯”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學生如果出現(xiàn)錯誤,老師不能直接指正,而是要讓學生自己觀察并思考,發(fā)現(xiàn)錯誤并加以糾正。比如:在一次課堂聽寫中,有位學生把“能言善辯”寫成了“能言善辨”,這時,教師不要急著指出學生的錯誤,讓其改正,而是讓學生來幫助教師批改同學的作業(yè),在批改的過程中學生能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能言善辨”和別的同學寫的“能言善辯”是不一樣的,學生就會立即告知老師,老師叫那個同學與他進行討論,兩個人經(jīng)過一番爭辯,再參考書上去檢查,他終于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問題,老師再讓他思考會寫錯的原因,從慢慢的思索中他知道是因為沒有分清形近詞的意義。這時,老師就可以對學生說:“看樣子你是在和那個同學的爭辯下才懂得這詞是什么意思、怎么用的了”。在回到課堂時,老師讓學生把這個例子說給同學們聽,并說一下是怎么發(fā)現(xiàn)和改正的,然后教師再趁機提問:這個詞的近形詞還有哪些,你們有誰知道,又有誰能有辦法區(qū)分開來?學生這時就會議論紛紛,興致勃勃的總結出“辯、辨、辮”的區(qū)分辦法。這種情況下,不但能使學生記住了“能言善辯”的“辨”,同時還能使他們記住其他幾個形近詞。在語文教學中像這樣類似的形近詞還有許多,只要學生能掌握到這種區(qū)分的辦法,那么對于形近詞的書寫和運用就會感覺很容易,致使他們在知識方面的技能得到提升。
3.順著學生“錯誤”發(fā)展的趨勢加以引導
在小學時代的學生,他們對于知識的經(jīng)驗是非常有限度的,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也非常的有局限性,因此出現(xiàn)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這些錯誤無不可成為一種寶貴的資源,只要教師能夠順著其發(fā)展的趨勢加以引導,通常能得到正確的結論,收獲到不同的精彩。
比如:教師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節(jié)課時,先讓同學們通讀課文,之后教師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小女孩在擦火柴的時候能看到不同的事物嗎?”有個同學就會回答說:“因為小女孩很冷。”
老師這時不要急于否認,可以回答的有一定技巧性:“如果照你這么說,那我們大家冷的時候就都可以看到很多好吃、好玩的咯。”同學們都呵呵的笑了起來,這時教師可以繼續(xù)同學們:“小女孩是在擦火柴的時候才能看到那些景象嗎?”
有的說:我認為不是在擦火柴的時候才看到的,而是她自己想象出來的。
有的說:我認為小女孩是在很寒冷的情況下,以發(fā)散自己的思想來驅趕寒冷的感受,是一種轉移注意力使自己更好受的方法,是在這個世界彌留之際最美的想象。
在這段時間內(nèi),學生開始回答的時候并沒有按照老師提問的中心思想回答問題,從表面看著好像是“錯誤”的一種回答。但是在老師巧妙的回答以及追問的情況下,把學生的思維帶進了更深的層次。因此使得學生對“小女孩”更加的有同情心,提高了他們的情感體驗,也讓他們學會了更多有價值的知識。
結束語
綜上所訴,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成長是在不斷犯錯和不斷改錯的過程中前行的。在對他們的教學中,學生出錯的時間和地點是不可預估的,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老師在面對學生出錯誤的時候,不要害怕、更不要輕易的就否定學生,而是要研究學生犯的“錯誤”,找出在“錯誤”里面能加以利用的資源,并且有效的利用這些資源,使小學生能從這些錯誤信息的資源中能獲得更多的知識,從而使他們能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柴愛琴.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2):133+140.
[2]?李祥容.探究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1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