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渭芬
(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新橋實驗小學,江蘇 常州 213000)
語文的根本性目的及核心便是為了培養(yǎng)讀書的種子,而“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的設立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這種興趣與習慣,教師與家長要做的便是為孩子營造出良好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合適的條件。
部編版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的設立,看起來雖然簡單,但是在實際實施時卻具有著一定的難度。例如我們班上當時有46個孩子,由于所在的城市屬于三四線城市,多數孩子的家長在外工作,且在家負責照看這些孩子的多數是目不識丁的老人家。面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需要做的便是為這些孩子尋找一個能夠一起讀書的“大人”。經過調查(家訪)我發(fā)現全班有12個孩子是沒有能夠一起讀書的“大人”的,但其中有5個孩子家里有哥哥姐姐在上高年,因此可以讓這些高年級的哥哥姐姐來充當與孩子一起讀書的“大人”。這樣計算,那么班上就還有7個孩子無法在家中完成“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的讀書任務,后來通過了解,這7個孩子中有5個孩子家附近有親戚,那么這5個孩子也算是勉強找到了能夠一起讀書的“大人”,而還剩下2個孩子確定了沒有辦法和條件在家里完成“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的任務,于是我將他們與班上閱讀能力較強的兩個孩子安排在了一起。
“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欄目中,“大人”的參與興趣很重要,雖然教師在布置完這個讀書的任務之后,大多數的孩子能夠完成,但由于部分充當“大人”的哥哥姐姐興趣和積極性并不大,導致這些孩子的任務無法完成,哥哥姐姐也有自己的學習任務和事情,而且由于年齡問題,多數的高年級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能力也沒有責任和義務。對于這個問題,我在給孩子布置作業(yè)時盡量將時間錯開,盡可能將“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讀書任務放在周末,這樣孩子的哥哥姐姐也會有時間。我還叮囑孩子在找“大人”完成讀書任務時要有禮貌,首先要問他們現在有沒有時間,有沒有其他的事情要做,而且在完成了讀書任務之后要說謝謝。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打動和他們一起完成讀書任務的“大人”,“大人”才會想要陪孩子一起讀書。同時提醒家長要對陪孩子完成“和大人一起讀”讀書任務的哥哥姐姐或者同學表示感激,老師也會在班級的交流群,QQ或者微信,對這些能夠幫助班上孩子一起完成讀書任務的孩子給予肯定和表揚,讓他們感受到付出是能夠獲得一定成就感的。
綜上所述,通過一系列的安排,孩子有能夠愿意和他們一起讀書的人,但是要怎么樣去讀也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孩子通過“和大人一起讀”的讀書任務和“大人”一起讀書,其獲得的不僅僅是讀書的樂趣,也能夠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力,這種改變是在輕松、愉悅的互動中“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孩子心中的。但是對于怎么讀書,老師也無法手把手教那些和孩子共讀的“大人”。對此,可以“小白兔和小灰兔”為例,因為每帶一屆孩子我會提出這樣的要求:孩子認識的字讓孩子自己讀,不認識的可以讓家長帶著讀。之后接到了多數家長的反饋,這個故事多數孩子已經能夠直接講了,根本就不需要陪讀。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之后,我后來又提出了這樣的要求。
第一,先讓孩子觀看教材中故事的插圖,然后讓孩子回答:是誰在地里?在地里做什么呢?
第二,讓孩子思考“老山羊為什么給他們白菜”。
第三,讓孩子繼續(xù)看教材的插圖,并繼續(xù)問孩子“小白兔為什么不要白菜呢?他說的什么呢”。
第四,引導孩子思考“小白兔為什么會選擇要菜籽呢”。
第五,繼續(xù)引導孩子思考“讓你來選擇,你會選擇要白菜還是菜籽呢”。通過這樣的改變,后來通過家長的反饋發(fā)現這樣的效果很有作用,而且有幾個家長還說孩子在這樣讀完了《小白兔與小灰兔》之后還會要求家長繼續(xù)陪讀其他的故事。
從此看來,孩子也認為這樣進行的“和大人一起讀”的讀書方式很有意思。后來在課堂上,我在進行其他的課文、故事講解時也會采用這樣的方法讓孩子進行這樣的問答。因為有了之前和大人陪讀的經驗,不少孩子之前怯場的表現現在明顯有了改變,并且在點學生進行課文講讀時大多數孩子會把手舉得高高的,而且對于課文問題的回答也具有一定的條理。通過第一次“和大人一起讀”欄目的讀書任務,在進行第二篇《剪窗花》童謠的學習時,我根據之前的經驗把它們分得更加細致了。這次我提出的要求是這樣的。
第一,在開始進行共讀時先讓孩子看教材的39頁童謠故事的插畫,并且要和孩子進行交流,例如“這些花兒、鳥兒、小魚兒等等是不是很漂亮”這樣的問題,然后和孩子說這是用剪刀和紙裁剪出來的作品,看孩子會有什么樣的反應。
第二,家長在陪讀時先給孩子讀一遍聽,然后讓孩子找找書中哪些字認識,并且讓孩子用筆圈起來。
第三,在孩子讀完這首童謠之后問孩子:“我”剪了什么?然后再給孩子講一遍童謠。
第四,可以適當地陪孩子進行試讀。
第五,在讀完童謠之后問孩子:如果你也會剪窗花,那么你會剪哪些東西呢?剪出來的作品希望能送給誰呢?為什么送給他們呢?然后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于圈了很多字的孩子的書本多添加小紅花或者小星星,表示老師對他們讀書認真很高興,這樣那些沒有得到星星、紅花的孩子看到之后就會羨慕,便也會認真地去讀書。這時老師會說:今天老師在這里當你們“和大人一起讀”讀書任務的大人,陪你們一起讀書。接下來我會按照開始設置的步驟來和孩子進行共讀,這時我們明顯發(fā)現,之前沒有認真讀或者沒有讀的學生會很認真地跟著我一起讀書,而那些已經和大人讀過了的孩子在這次又畫出了不少新認識的漢字,并且孩子慢慢地也變得自信了起來。
通過這件事我發(fā)現,對于那些無法和“大人”完成共讀任務的學生來說,老師適時充當一下這些孩子的“大人”能夠有效減少孩子的失落感,并能夠給孩子一個快樂輕松的共讀時光。
綜上所述,通過實踐能夠有效反映出共讀對于小學低年級語文教育的重要性,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興趣,進而能夠給孩子在往后的學習與生活帶來良好的影響。
綜上所述,對于閱讀來說,光是讀學習的教材是遠遠不夠的,閱讀需要進行積累。而部編教材很好地將課外閱讀內容,那些可以引起孩子閱讀興趣的內容納入到教材中,就是直接告訴老師:指導孩子進行課外閱讀是一個語文老師的義務。所以廣大的語文老師不應當僅僅只是讓孩子與“大人”共讀教材上的這幾篇文章、故事、歌謠,還需要進一步豐富孩子的課外閱讀材料,進而讓孩子能夠接觸到更為豐富的圖書,從而充實孩子的閱讀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