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宗,李 海,王雪梅,李 楊,張 赟,王冠博,馬寶羅,侯 毅*
(吉林大學中日聯(lián)誼醫(yī)院 1.泌尿外科;2.病理科,吉林 長春130033)
患者,孫xxx,男,20歲,以“大汗伴無力5天”為主訴與入我院,自述大汗伴無力時伴惡心,無嘔吐,無頭痛頭暈,有癥狀時監(jiān)測血壓正常(平時穩(wěn)定在115/80 mmhg左右),入院前曾就診于當?shù)蒯t(yī)院行全腹部CT平掃檢查提示:左側腹膜后占位,部分層面于左側腎上腺關系密切,建議去上級醫(yī)院接受進一步診治。入院時查體:T36.3℃,P78次/分,R15次/分,BP116/81 mmhg,腹部平坦,未見胃腸型及蠕動波,腹部柔軟,無壓痛、反跳痛及肌緊張,未觸及腹部包塊。雙側腎區(qū)叩擊痛陰性,雙腎未觸及,雙側輸尿管走行無壓痛,未觸及異常包塊。入院后行胸片、心臟彩超及泌尿系彩超及肝膽胰脾門靜脈彩超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心電圖提示:竇性心律不齊,血常規(guī)、凝血、離子、腎功及肝功等未見明顯異常,醛固酮(臥位):168.4 pg/ml,皮質醇(6點-8點)及兒茶酚胺未見明顯異常,請內分泌會診后建議查血管緊張素Ⅱ測定(立位)、醛固酮(立位)、活性腎素(直立位及仰臥位)、24小時尿游離皮質醇未見明顯異常,血管緊張素Ⅱ測定(臥位):145.55 pg/ml。術前腎上腺CT增強提示:左側腎上腺前上方腹主動脈旁可見團片狀密度增高影,邊界尚清,大小約3.9 cm×2.1 cm×3.4 cm,其內可見斑點狀鈣化影,增強掃描未見明顯強化,動脈期及靜脈期CT值34HU,其內可見迂曲小血管影,似來自腹腔干,病灶略擠壓,左側腎上腺體部。雙側腎上腺大小、形態(tài)如常,腺體實質增強掃描未見異常強化。余掃描范圍內所見腹部臟器未見異常強化。考慮不除外節(jié)細胞神經瘤。
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后,在全麻下行后腹腔鏡下左側腹膜后腫物切除術,術中見:左側腎上腺前上方靠近左側腹主動脈旁可見一大小約4.0 cm×3.0 cm×2.0 cm暗黃色結節(jié)樣腫物,質地中等,活動度尚可,包膜較完整,包膜局部與左側腎上腺體部及腸系膜上動脈粘連,因其與左側腎上腺體部與腸系膜上動脈粘連,增加手術難度,故剝離時非常小心。腫物末端可見與數(shù)根神經關系密切,考慮為神經來源可能性大,腫物周圍未見異常腫大的淋巴結。手術完整切除腫物,手術順利,標本常規(guī)送病檢。術后病理回報:(左側腹膜后腫物)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腫物大小4.0 cm×3.0 cm×1.5 cm),包膜完整,切面灰白魚肉樣,C片免疫組化:NF(+);NSE(-);NeuN(節(jié)細胞+);S-100(+);CD34(血管+);Ki-67(1%+);SDHB(散在+);SAM(-);Vimentin(+);EMA(-)。術后恢復可,無并發(fā)癥,切口愈合良好,于2019-8-12順利出院,出院后患者恢復順利,告知患者定期復查。
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又稱節(jié)細胞神經瘤或神經節(jié)細胞瘤,是一種起源于神經原始嵴細胞的良性腫瘤,約占周圍神經腫瘤的2%-3%,其發(fā)病率約為1/100萬,臨床較為罕見,好發(fā)于腹膜后和縱膈[1]。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可發(fā)生于任何年齡,多見于成年人,男女發(fā)病率無差異,年齡越大,其分化程度越好,惡性程度越低[2]。本病常單發(fā),生長速度緩慢,且通常無功能,因此一般無臨床癥狀,常在體檢或其他疾病檢查時偶然發(fā)現(xiàn),后期隨著腫瘤體積的增長會擠壓臨近的器官引起相應的癥狀,比如惡心、嘔吐、腹痛、腰痛、尿頻、尿急、排尿困難、呼吸困難以及體重減輕等。少部分腫瘤有分泌功能,能分泌兒茶酚胺、血管活性腸肽、雄激素等導致出現(xiàn)高血壓、腹瀉以及女性第二性征男性化等癥狀[3,4]。目前,彩超、CT及MRI等影像學檢查在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的術前診斷能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由于缺乏特異性的影像學表現(xiàn),加之缺乏特異性臨床癥狀,故術前很難做到明確診斷。而最終明確的診斷是由組織病理學做出的,尤其是免疫組化對其診斷及鑒別診斷有較大價值,常用的免疫組化標志有 Vim、S-100、Ki-67、 Actin(-)和 CD117,其 中 S-100蛋白陽性細胞的出現(xiàn)被認為是預后良好的表現(xiàn)[5]。需要注意的是,在診斷過程中應該與單純性囊腫、淋巴管瘤、神經纖維瘤及神經鞘瘤、嗜鉻細胞瘤等疾病相鑒別[6]。
當前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完全手術切除,手術方式可分為腹腔鏡手術或開放手術。劉柏基等[7]曾報道了行腹腔鏡手術將一位43歲成年男性患有6.2 cm×4.7 cm×6.5 cm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切除。王剛等[8]曾報道了行腹腔鏡手術將一位83歲老年男性患有10.7 cm × 9.1 cm×10.3 cm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切除。目前隨著腹腔鏡技術越來越成熟,針對腹膜后腫瘤,腹腔鏡手術治療也越來越普遍。本例患者是本科室及本治療團隊首次應用腹腔鏡切除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術中仔細分離與腫瘤包膜粘連的左側腎上腺體部及腸系膜上動脈,沿腫瘤包膜完整切除腫瘤,無組織殘留,手術時間短,術中出血較少,并且很好的保護了左側腎上腺及腸系膜上動脈,手術效果顯著,術后恢復快。上述病例報告表明,腹腔鏡手術完全能夠切除瘤體更大,結構更復雜的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與傳統(tǒng)開放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更是具有解剖結構及層次更加清晰,不受狹小空間限制,手術創(chuàng)傷小,術中出血少,手術時間短,術后恢復快且并發(fā)癥少等眾多優(yōu)點。因此,在術前做好評估及準備的情況下,治療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時可優(yōu)先選擇腹腔鏡手術治療,若術中發(fā)現(xiàn)腫瘤侵犯其他器官時,建議改行開放手術治療。目前我們還沒有明確的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適應癥,因此我們必須積累更多的案例,才能總結得出有關腹腔鏡手術的適應癥。
無論行腹腔鏡手術還是開放手術治療,術中一定要沿腫瘤包膜完全切除腫瘤,避免組織殘留,盡最大可能降低術后腫瘤復發(fā)的可能。雖然腹膜后節(jié)細胞神經纖維瘤一般預后良好,極少發(fā)生復發(fā)或惡變,術后仍需患者定期復查。本例患者已隨訪2個月無異常,遠期仍需繼續(xù)隨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