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妍
摘?要:節(jié)奏律動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深受教師和學生們的喜愛,它不僅豐富了音樂教學模式,也激發(fā)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在日常教學中,音樂教師利用“節(jié)奏律動”教學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驗音樂實踐活動即增強學生對音樂的感知力,也有利于創(chuàng)設輕松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使學生在獲得快樂的同時,還能激發(fā)其學習音樂的熱情,學生親自參與到這些實踐活動當中,能夠感受和體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陶冶情操,掌握音樂的一些知識技巧和內涵,形成良好的音樂素養(yǎng),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中學音樂;節(jié)奏;律動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5-0099-02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rhythm in music classroom teaching is deeply loved by teachers and students. It not only enriches the music teaching mode,but also stimulates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usic. In daily teaching,music teachers use the "rhythm rhythm" teaching method to guid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nd experience music practice activities,which not only enhances students' perception of music,but also helps to create a relaxed and pleasant teaching environment,so that students can not only obtain happiness,but also stimulate their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music. Students can feel and experience when they participate in these practical activities To the fun of music activities,cultivate sentiment,master some knowledge,skills and connotation of music,form a good music literacy,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Keywords】Middle school music;Rhythm;Rhythm
奧爾夫曾經提出一個理念“原本音樂”,在音樂實踐過程中,教育行為不是一種單純的行為或者是語言,而是要將音樂融入其中。音樂教師在指導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時,應該引導學生親自參與其中,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環(huán)節(jié),如果有空間,可以讓學生進行即興表演,這種表現(xiàn)需要學生能夠從自己的內心中感到需要,這是一種本能,而想要將語言、動作、音樂充分融合在一起,最核心的要素就是節(jié)奏。因此把律動和節(jié)奏帶入音樂課堂已成為當今國際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趨勢。然兒這種教學方式是讓學生通過聽覺感受旋律的變化從而作出相應的動作,培養(yǎng)其對音樂的感知力,進而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
1.節(jié)奏律動在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1)節(jié)奏律動教學促進學生身心平衡發(fā)展。很多學校中設置的課程內容,都是以發(fā)展理性為核心,體育課程的設置,是為了促進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發(fā)展,但是體育的體能鍛煉,又不能彌補感性中的各項需求,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感悟等情感,所以音樂課程作為一個對學生感性和理性整體整體培養(yǎng)的課程,能夠實現(xiàn)對學生身心的平衡教育。音樂課程應該將其和動作相結合,才能夠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這種節(jié)奏律動的教學方法,不是新的教學方式,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放在,已經有過案例。比如,西周的宮廷音樂教育,就是借助樂舞的教習進行應用的。將音樂教育和動作進行結合,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身心的把握和控制,這是一種身心健康發(fā)展,富有生命力的展現(xiàn),更有利于實現(xiàn)素質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聽力、注意力、反應能力。音樂教師在帶著學生進行音樂實踐時,學生進行律動,并不是進行規(guī)定的動作,這是人在聽到音樂之后,身體產生的自覺反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原則。教師首先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聆聽和洞察能力,只有專心且專注的聽,才能較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聽到音樂之后,做出動作來,這就是身體的反應能力,這是“身體外化”的表現(xiàn),也是“音樂”的外化,所以學生聽的準確與否,從其反應來看,十分直觀,可謂是一目了然。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聽樂賞畫《紅旗頌》,聆聽前我就給學生們布置一個任務,注意聆聽樂曲的開頭引子部分用了那件樂器來演奏?音樂采用了哪首歌曲的音調?通過布置任務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注意力,當時同學們可認真了生怕引子部分沒有聽清楚,接著同學們爭先恐后的舉手說:“老師我們都聽出來了,樂器是小號,歌曲是《國歌》,同學們的熱情一下子都調動了起來,接著請同學們聆聽音樂展示一下你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同學們一聽到可以表演活動時,個個都很興奮,樂于去表現(xiàn),有的同學直接拿著校服當國旗在手中揮舞著,聽著音樂邁著驕傲的步伐,自豪的樣子著實可愛。這就是律動教學的魅力,不僅能激發(fā)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們敏銳的聽力、注意力和反應能力。
(3)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學生能夠在聽到音樂后,身體做出即興的反應,這種反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我表現(xiàn)和創(chuàng)作的欲望,教師授課時,應該做好這方面的引導,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通過給學生展示不同的聲音,讓學生感受聲音的變化,了解聲音的高低、走向及強弱變化,甚至是一些不同的結構,只有豐富的想象力才能有所表現(xiàn)。
(4)節(jié)奏感訓練。音樂教育中節(jié)奏教學的目的,就是開發(fā)人的與生俱有的節(jié)奏感潛能,將身體作為一種樂器,通過動作和音樂的結合,感受節(jié)奏感。人的身體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感和動力,在日常生活中,有充足的動作表現(xiàn),這其中就蘊含著豐富的動作和節(jié)奏,這對人來講,是豐富的素材。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素材,感受節(jié)奏,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對學生進行節(jié)奏感的訓練,使得學生能夠通過動作感受節(jié)奏,找到身體之中潛在的節(jié)奏本能,這樣可以彌補學生已經失調的協(xié)調能力。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依呀呀噢咧噢》這首唱歌課,在教唱前我讓學生們圍成一個大圈聽著音樂做節(jié)奏律動,剛開始同學們有些害羞,不好意思做動作,隨后我說了一句哪些同學先把音樂的節(jié)奏掌握了通過身體律動表現(xiàn)出來就可以獎勵現(xiàn)場體驗非洲鼓,這時同學們放開了約束,身體律動也自如了許多,隨著音樂的起伏變化,身體的節(jié)奏也發(fā)生了變化,律動也自然松弛了許多,接著有的同學拿著非洲鼓在教室中間有規(guī)律的打起了節(jié)奏,掌握律動的同學依次坐到了座位上,同學們不知覺中就把歌曲學會了,即輕松又好玩,通過自身掌握的節(jié)奏律動來學習歌曲給學生們的學習帶來了不一樣的體驗,深受同學們的喜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節(jié)奏律動學習,能更輕松的準確的學習歌曲。
(5)發(fā)展音樂感的基礎教育。將身體的動作視為音樂的“化身”。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得學生能夠在聽到音樂之后,心中產生一定的感受,進而可以通過動作,將這些感受表達出來,所以說節(jié)奏律動是音樂的“化身”。教師應該采取多種訓練手段,將音樂的要素和身體的動作進行結合訓練,如音的高低、速度、音量、音樂的情緒、樂句等內容,使得身體可以自動感知并且配合音樂作品,用身體將音樂的節(jié)奏演奏出來。教師利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感知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師應該明白,音樂教學的目標是為了喚醒人的本能,逐漸形成對音樂的理解和感知,先感知節(jié)奏感,在做到身體協(xié)調,在做到身心和諧發(fā)展,激發(fā)個人的創(chuàng)造力,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
2.節(jié)奏律動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將節(jié)奏律動進行應用,能夠收獲較好的效果,深受教師和學生們的喜歡,不僅豐富了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激發(fā)了學生們學習音樂的興趣。但是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教師在利用節(jié)奏律動教學時,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
首先,教師應該明確節(jié)奏律動是一種輔助教學方式,所以,教師在運用時,應該分解合理的時間,不能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節(jié)奏律動教學中,從而忽略了音樂課基礎知識的傳授,這會造成嚴重后果,學生們上音樂課只想著做律動游戲而不愿意認真的學習音樂知識。
其次,在節(jié)奏律動教學進行教學時,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自己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自主的能力,選取他們喜歡的方式進行教學,簡單易懂,千萬不能忽略靦腆內向的學生,盡量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到音樂律動教學中,在音樂中一起感受音樂所帶來的的魅力,做到不拋棄不放棄。
再次,教師在進行授課時,應該給與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學習音樂知識,更高效,避免受到束縛,真正感受到節(jié)奏律動教學的魅力,放飛自我,通過對音樂的理解而做出的身體本能的反應,盡情地暢游在音樂的海洋中。
總之:在音樂課堂中合理恰當?shù)剡\用節(jié)奏律動教學是不可或缺的,節(jié)奏律動教學有利于創(chuàng)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得學生可以在非常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感受音樂的魅力。作為音樂教師,學會巧妙運用節(jié)奏律動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主體,按照他們的心理特點設定節(jié)奏律動,進而讓其感受到律動的快樂,帶領他們暢游在音樂的海洋中。
參考文獻
[1]李妲娜修海林尹愛青編著.奧爾夫音樂教育思想與實踐,2009
[2]秦德祥編著.元素性音樂教育,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曹理.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