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滴平
摘?要:幼兒階段是學習語言基礎的黃金時期,語言能力是人類闡述自身想法、情感,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基本能力。在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中,為幼兒建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幼兒語言能力的提升。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語言發(fā)展,語言環(huán)境不同,對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效果也有所區(qū)別。本文就是針對目前學前教育中語言環(huán)境的現(xiàn)狀做出闡述,再根據(jù)現(xiàn)狀提出促進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具體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環(huán)境;幼兒語言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G61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5-0061-02
【Abstract】The early childhood stage is a golden period for learning the foundation of language. Language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basic ability for humans to explain their own ideas and emotions and communicate. In the teaching work of kindergartens,establishing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young children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 good language environment directly affects the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Different language environment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training of children's language ability. This article is to elaborate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anguage environment in preschool education,and then put forward specific strategies to promote 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for reference.
【Keywords】Kindergarten;Language environment;Children's language development
語言是人與人進行交流的主要方法,語言能力體現(xiàn)著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幼兒時期作為學習語言,形成語言基礎的重要階段,是否得到良好的教育,直接會決定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影響幼兒的成長。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建立在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基礎之上,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可以讓語言的學習難度大大降低,有利于一個人語言能力的提升。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在幼兒園的學前教育中,幼師應該注重對語言環(huán)境的構建。
1.語言環(huán)境的概述
具相關研究顯示,2-3歲是人語言能力提升的黃金時期,而這一階段的幼兒通常會接受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在學前教育中,幼師會通過多種教學方法來幫助幼兒培養(yǎng)其語言能力,例如進行看圖說話、朗誦兒歌、組織游戲活動等。在學前教育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會為幼兒提供更好的交流平臺,有助于幼兒對語言方面知識的學習,能讓幼兒更好地通過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具備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另外,幼兒階段正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階段,幼兒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幫助幼兒增加與同齡人、家人的交流,這有利于幼兒形成良好的性格。好奇是幼兒時期的主要特點,幼兒對身邊任何未知事物都會充滿好奇,同時也具備較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加入更多的新鮮元素,為幼兒構建出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通過好奇心理,提高幼兒的參與性,讓幼兒在模仿中,提升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中讓幼兒模仿教師去閱讀兒童讀物,讓幼兒學習教師如何說話,以及說話時的表情等等。通過模仿,不僅可以更好的豐富幼兒的詞匯量,還能讓幼兒形成自主閱讀的好習慣,進而對幼兒起到積極的影響。
2.幼兒園語言環(huán)境的實際情況與對策
(1)幼師配置不足對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目前,幼師專業(yè)能力對幼兒園語言環(huán)境的形成有著較大的影響,許多幼兒園存在幼師配置數(shù)量不足的問題。通常情況下,幼兒園的一個班級為20-30人,條件較差的幼兒園,一個班級的人數(shù)甚至會達到40人,這就體現(xiàn)出幼師的不足。幼師教導、管理幼兒的數(shù)量越少,幼兒獲得的一對一教學就更多,幼師對每名兒童的關注度就更高。拿幼兒園的教學為例,當幼師提出問題時,幼兒會紛紛舉手表示想要發(fā)言,受課時的限制,幼師為了控制教學節(jié)奏,往往只能讓一定數(shù)量的幼兒進行回答,如果針對的幼兒較多,就很難保證每名兒童都能夠完成語言表達的練習,這就影響了幼兒的語言發(fā)展。為此,幼兒園應該更加注重對幼師的引入,增加幼師數(shù)量,減少每名幼師教導的幼兒數(shù)量,有利于更好的形成語言環(huán)境,可以讓每名幼兒都得到語言方面的鍛煉,進而更好的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2)管理模式限制了幼兒的自由。為了保證幼兒在幼兒園中的安全,幼師往往需要對幼兒的行為進行約束,通過有序、整齊的管理,保證幼兒不脫離幼師的監(jiān)視范圍,保證幼兒的安全。但是這種管理模式往往是對幼兒思維的限制,嚴重降低了自由性,在教學中,幼師往往是想把幼兒培養(yǎng)的更具組織性、紀律性,這樣才能降低管理難度。因此,在幼兒園教學管理中,應該增加幼兒自由交流的機會,減少對幼兒自由思維的約束,有利于幼兒的語言發(fā)展。例如: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積極利用有效資源幫助幼兒建立溝通平臺,利用游戲、繪本等方式,促使幼兒進行討論,讓幼兒在活動中提高自身語言表達能力。此外,教師在組織幼兒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扮演“合作者”的身份,共同與幼兒進行討論,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幼兒階段的孩子樂于模仿,且善于模仿他人,教師與幼兒進行互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對幼兒實施語言教育,推動幼兒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