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江霞 戴桂冬
【摘?要】由于當今是一個網絡化的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變,而自媒體也已成為學生學習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在這個信息化的大時代背景下,本文就在網絡時代大學生如何學習高等數學給予一些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學習高等數學、線上與線下的結合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類生活日益信息化,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諸多的便利,且電子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而人類的視野也不再僅僅局限于紙質媒介。就數學這門形式類的學科而言也完全可以通過自媒體來學習,那么在當今時代,作為大學生的我們該如何學習數學呢?
一、課本資源的學習
(1)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分析
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內容很重要,但學習方式也同樣的重要,從古至今我們都遵循的是有講臺、黑板、粉筆、課本等實物的面對面授課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圍繞課本展開教學的,它能引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學習,這種方式具有較強的現場感,和大家一起學習,學習氛圍很好,而且沒有其他外界干擾因素,可以讓我們很快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樣就保證了我們的學習質量。此外,這種學習方式效率也很高,節(jié)省了解決難題的時間,有問題可以面對面交流解決,有老師的講解和適時的板書,學習內容會比較容易理解。它還對學生有一定的約束力,緊迫感使得自己不會去偷懶。同時,它是被古人證實過的一種學習方式,它是有一定的依據和經驗總結的,通過歷史經驗可以讓我們的學習更加輕松。
(2)知識載體的分析
知識是一個廣而空的概念,它的存在是需要載體來呈現的,知識最主要的載體則是書本,那么,我們要想吸收知識,必然是要通過課本這個載體來接收的。同時,中國文化講究一個“傳”字,而這種“傳”也是通過載體來體現的,它最主要的載體也是書本,那么,我們要想學習古人留下來的知識,也必然是要通過課本的。也就是說無論社會如何發(fā)展,那些在我們腦海中已經生根發(fā)芽的文化是抹不掉的。在當今時代,我們也是需要通過書本這個載體來接收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知識。那么,對數學這門對事物的抽象結構與模式進行嚴格描述的學科,我們也需要通過書本上的記載來學習,數學最初被稱之為算數,它是由一代又一代前輩通過理論與實踐證明記錄而來,這無疑也是需要我們通過書本來學習。
(3)借助課本的學習模式的分析
“大學生”,它是學生這個職業(yè)里相對高層的一個職位,從小學生升為大學生,無疑是一個漫長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積累了許多經驗,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有的學習體系。無論是傳統(tǒng)的面對面授課的學習,還是集體交流式對的學習,都離不開有理有據的結論作為支撐,而這些結論則是需要我們通過查閱資料來獲取的,那么最直接有效的資料就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整理編輯的書本來獲取。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對數學的學習更離不開課本,課本不僅僅是知識的接收器,它更是知識的傳承的紐帶,而且利用課本的學習方式可以有效的帶動其他人,繼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它又能給予我們更多的投入感,這樣我們就能從中獲取到更多的知識。世界萬物千姿百態(tài),一切有形無形的物質都包含了太多的知識,而對于像數學這種抽象化的學課的學習,我們不僅要通過有形的課本所提供的資料來學習,還要利用無形的課本,即身邊環(huán)境來學習,這樣我們就能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同樣,世間萬物的構成離不開數學作為基本框架,我們身邊的點點滴滴,如日常購物、天氣預測等,它們無一能離開數學的解釋,我們只有將有形的學習與無形的學習相結合起來,方可呈現出數學所存在的意義與價值。當我們見到事物時不斷地用數學思維去思考、用數學思維去解釋,這樣不但可以加深我們對數學的理解,更能培養(yǎng)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網絡資源的利用
(1)當下時局的分析
時代變遷,書本不再是知識唯一的載體,各種自媒體正在代替課本來承載知識。當今世界網絡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流行趨勢,相對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來說,它更加的便捷,更加的新穎,流通速度也很快,并且覆蓋面也比較廣,通過網絡我們可以較快速度的接收很多現有資源。21世紀的信息不但變化快,更新也很快,如果稍微不注意就會跟不上時代,所以我們要先把自己的底層系統(tǒng)搭建好,讓自己可以看清楚事情發(fā)展的規(guī)律,然后再去追隨時代的腳步。就數學而言,通過網絡不僅可以查閱古人留下的資料,還可以借助網絡學習和了解他人對待數學知識不同的理解和看法。而且網絡學習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不但利用了空閑時間,而且提高了我們對網絡的利用率。
(2)如何利用網絡學習數學
我們都知道數學就是學思維,用思維的一個過程,學習數學其實質也就是學習思維的一個過程。當今網絡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他是一個學習數學的好平臺,既然有這么好的平臺,我們就更應該利用網絡進行自主學習。且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它具有抽象性、邏輯性等特征,這就更需要我們大量的借閱他人的意見和想法來供我們參考學習。在當今社會,對于數學的學習,我們不再僅僅只是依靠老師和課本去學習,而是要追隨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利用起網絡這個強大的工具。因為網絡學習的時間具有很強的靈活性,我們可以通過視頻的直播和回放,把所要學的內容進行學習和復習;此外網絡也具有很強的便捷性,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通過手機、電腦、電視等進行課程的學習,及時的理解不太到位的知識,也可以再次學習;而且網絡上的知識很豐富,我們不僅可以學習國內有關的數學知識,還可以涉獵到國外在數學領域的研究。我們可以通過百度、知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各大平臺來學習,它里面不僅有標準的解釋,還有他人的理解,這樣更有助于我們理解一些數學難題,當自己和他人的理解相融合時,我們的學習也就事半功倍了。
三、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模式
(1)“新冠”期間線上學習經驗總結
2020年對于人類來說是特殊的一年,也是各行各業(yè)另辟蹊徑的一年。對于教育行業(yè)來說,2020年的新冠疫情為在線教育注入來了新的活力,從諸多學習app的開發(fā)到各大直播平臺的上線,為教育事業(yè)帶來了新的沖擊和挑戰(zhàn),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無疑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線上教學從籌備到實施經歷了諸多磨難,好在最后順利開展,為期五個多月的線上教學讓我們受益頗多,從自控能力的鍛煉到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都受益于網絡教學,是它給我們一種外在的影響讓我們主控自己。且網上聽課更有利于整合一些網絡資源,提高學習內容的質量。網絡上有很多優(yōu)秀的課程資源,比如“中國大學MOOC”、“云課堂”、“學習強國微課堂”、“學習通”等等,如果是面對面授課,也許我們不會去過多的關注這些東西,但是在網絡授課時老師會把經過篩選后擇優(yōu)的課程推薦給我們,引導我們進行學習,我們就可以利用好網絡上的各類優(yōu)質教育資源,來提高學習內容的質量。而就數學這門學科來說,由于它的抽象化和形式化,在線下學習也許我們會很難理解,但是網絡上很多的視頻就可以很形象的幫助我們去理解它,如:復雜的幾何圖形,概率類實驗等等。
(2)線上學習與線下結合的好處
線上學習和線下學習都只不過是一種學習方式而已,它們各有弊端,當我們把二者結合起來加以利用,就能有效的提高我們的學習質量。大多數學生自控能力有待提高,這就決定了線下教學幾乎是不可能被替代的,線下的課堂有老師的監(jiān)督,老師會引導學生去吸收知識、掌握技能。而線上學習則需要學生有極強的自律性,這是很多學生很難達到的,但是線上的一些資源是線下不能夠提供的,所以唯有將線下和線上二者相結合,教育事業(yè)才會蒸蒸日上。就大學生而言,這種學習模式更加有效,從我們踏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天開始,我們就已經在慢慢的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而且我們所學習的內容也不再單單僅是課本上的知識,這就更加需要網絡這條信息量很大的渠道來供我們學習。對于高等數學的學習,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方式更加有利,高等數學的內容主要包括:微積分、數列、極限、空間解析幾何與線性代數、級數、常微分方程,它們邏輯性很強,而且很抽象,對于它們的學習我們不能再像之前一樣僅靠我們的大腦去思考,因為對于一些抽象的內容人的大腦是無法完全將它勾畫出來的,唯有通過科技技術將它形象生動的用一些視頻展現出來,我們才可以理解的更加透徹。數學本就是一門需要大量運算的學科,大量的運算必然離不開計算機的使用和人類的手算,這二者的結合就好比線上與線下的關系。
四、結語
歷史和實踐告訴我們,要想真正理解數學知識,我們必須用眼睛去看身邊的數學活動、用耳朵去聽身邊的數學故事,養(yǎng)成一種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分析周圍事物的習慣,并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在這個信息化的時代,社會的發(fā)展趨勢告訴我們,要想真正的學懂數學,我們必須靈活運用科技技術,通過一些自媒體將抽象化的概念經過網絡處理之后變得通俗易懂,這樣更加容易理解。
說明:本論文為北京服裝學院大學生研究訓練計劃項目X2020100120802成果。
參考文獻:
{1}韓吉福,互聯(lián)網技術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華夏教師(J).2019(16):26–27
{2}卞惠石,學程導航:互聯(lián)網+課堂的新實踐 .上海教育科研(J).2016(12):80–83
(作者單位:北京服裝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