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勇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wù)院印發(fā)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犊傮w方案》明確提出“三不得一嚴禁”,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堅持正確政績觀,不得下達升學指標或以中高考升學率考核下一級黨委和政府、教育部門、學校和教師,不得將升學率與學校工程項目、經(jīng)費分配、評優(yōu)評先等掛鉤,不得通過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績?yōu)闃藴湿剟罱處熀蛯W生,嚴禁公布、宣傳、炒作中高考“狀元”和升學率。(10月14日《新京報》)
按照中高考升學機制,分數(shù)直接決定學生升學與否,與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guān)。這致使教育主管部門、社會長期以來對學校、教師的評價存在“唯分數(shù)”“唯升學”傾向,往往簡單地以中高考升學率、升學人數(shù)作為衡量學校辦學和教師教學成績的主要標準甚至是唯一標準。一旦一個地方、一所學校的升學人數(shù)、升學率出現(xiàn)下滑情況,輕則被家長罵,重則丟掉“鐵飯碗”。比如,山西榆社縣2005年高考本科達線人數(shù)減少,高考成績滑坡,縣委書記通過當?shù)仉娨暸_發(fā)布公告,向全縣人民公開致歉,并對榆社中學領(lǐng)導(dǎo)班子實行全員停職待崗。2020年,部分家長對江蘇南京一中、山東臨沂一中高考成績不太滿意,直接圍堵校門要求校長“下課”。
“唯分數(shù)”“唯升學”的教育評價機制,導(dǎo)致很多教育主管部門給學校下達中高考升學指標任務(wù),學校又將中高考升學指標攤派到各個畢業(yè)班以及畢業(yè)班教師,并與教師的評先評優(yōu)、職稱晉升、獎金福利掛鉤,只要高考成績優(yōu)秀就是名師、好老師。在這種層層分攤中高考升學指標的考核機制的倒逼下,在中高考成績與學校、教師獎勵、福利掛鉤的績效機制的誘導(dǎo)下,學校為了能獲得更多的榮譽、財政撥款,教師為了能夠拿更多的獎金等,最終只得將所有壓力轉(zhuǎn)嫁到學生頭上。
這種不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使得學校和教師往往只在乎學生的文化課成績,只考慮學生能不能考上重點高中和能不能考上本科、“雙一流”大學,對孩子的身體素質(zhì)、健康狀況、道德品質(zhì)不太在意。換言之,許多學校和教師過度重視孩子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勞動方面教育大多停留在文件上,部分教師只剩下“教書”,缺少了“育人”。
《總體方案》明確提出“三不得一嚴禁”要求,中高考升學率、中高考成績與學校、教師的考核、評先評優(yōu)、福利、績效等脫鉤。這意味著解除了懸掛在學校和教師頭頂上的那把“達摩克利斯之劍”,顯然能夠直接、有效減輕學校、教師的中高考壓力和負擔,學校和教師不必整天圍繞中高考指揮棒轉(zhuǎn),不需要時刻向?qū)W生要分數(shù)。這實質(zhì)上是對長期以來許多學校和教師“重教書、輕育人”錯誤教育的糾正,有助于學校和教師回歸育人初心,真正擔負起教書育人職責,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公民。
(責任編輯:姜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