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更新,大學職能、辦學模式、教學方式等各方面都發(fā)生了轉變,21世紀的大學教育朝著大眾化、終身化和結構多樣化方向發(fā)展,校園建設模式也呈現(xiàn)出新的特征。同時,隨著高校的持續(xù)擴招,在就業(yè)壓力、社會競爭等因素的影響下,在校大學生的行為心理特征也隨之發(fā)生著明顯的變化。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必須重新探尋大學校園與大學生空間需求之間的契合,來創(chuàng)造真正適合大學生健康成長的空間環(huán)境。本文主要以大學生行為心理需求為出發(fā)點,選擇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海源校區(qū)進行分析,提出適合高校具體情況的校園開放空間設計與改造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大學校園;開放空間;行為心理
一、概念及范疇界定
(一)大學校園開放空間
大學校園開放空間是指大學校園中向所有師生開放的開敞性共享空間,由道路、廣場、校園運動場地、水體、建筑小品等元素構成,涉及的范圍廣,是師生們生活與學習的重要場所,是學校教學環(huán)境的組成部分,是學生豐富的校園生活必不可少的載體,在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過程中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與學生的行為和心理有著密切的互動關系。
(二)行為心理
行為心理是人的行為活動和心理反應兩個方面。行為是人們的日?;顒樱睦硎侨藗兺ㄟ^對自己的感官對外界事物的感知和體驗。行為、心理和環(huán)境三者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行為是人的心理需求的外在表現(xiàn),人的空間行為活動是以人的心理活動為指導的。人通過自身的行為接近環(huán)境。校園開放空間的行為心理研究,是指站在心理學的立場上分析空間主體的行為與空間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過程,大學校園開放空間的主要使用者是學生、老師等。
二、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校園開放空間的探析
(一)校園入口
校園入口是外界與學校的過渡空間,學生從入口走進校園學習、生活,同時,校園入口對學生和外來人員有很強的識別性。也體現(xiàn)了學校的形象性,商學院的正大門入口在西南方向,連接慧宇樓廣場,入口正對著的就是商學院標志性建筑——慧宇樓,被稱為“小白宮”,此外,校園東北部還留有側門。
(二)校園交通道路
商學院海源校區(qū)內部道路設計采用的是人車分流,大都伴隨著道路節(jié)點和廣場,步行空間成為了校園內主要的職能,學生從宿舍到食堂、教學樓、圖書館、體育活動場,都會選擇步行。學校內大多數(shù)道路都會和綠色景觀相結合,在空間感覺上消除了空曠感,而適當?shù)墓?jié)點和廣場讓道路空間變得更加豐富,這樣的設計讓師生在心理上忽略了時間的長短,避免了筆直的道路帶來的疲勞感。
(三)校園運動場
商學院主要的運動場位于西南角,運動場地占據(jù)了開放空間中的一定規(guī)模,是學生活動頻率較高的一個場所,學校的體育活動,運動會或者學生集會,都會在運動場舉行,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生會選擇在運動場散心,跑步,它不再是單一的一片空間,能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心境。
(四)校園綠色開放空間
校園中最主要的景觀空間就是校園綠地,而且也是最受學生歡迎的開放空間,商學院的公共綠地主要集中在東南片區(qū),其中讀書林一片是學生最愛去的,由天然和人工景觀組成。在這里,學生可以沐浴陽光、聽鳥語、聞花香,還可以在小亭子、石桌、石凳上學習,帶給學生的不僅是校園的美,更是心情的愉悅。
(五)校園邊緣空間
校園圍墻邊界的空間,是最容易被忽略掉的空間,在學校東側一帶,沿河有一條小徑,那條路極少有人去,雜草也日漸叢生,基礎設施也逐漸退化,成為了被人們遺忘的空間。
三、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開放空間使用情況調查
據(jù)調查,學校東南片區(qū)的讀書林和西南片區(qū)的運動場是學生去的最多的地方,讀書林不僅環(huán)境優(yōu)美,而且還有小亭子、石桌、石凳等小品,為學生提供休息、學習的場所,運動場則是體育活動或晚上人流量最大的地方,是夜跑,散步的最佳場所,相反,慧宇樓廣場卻很少有人會去,主要一個原因是缺少獨具特色的綠化景觀,場地空曠,缺少私密性,其次,慧宇樓廣場主要用來開學迎新生,每周升國旗,大型活動人群的集散,平時使用率較低,所以不太受學生喜愛。
四、使用者行為心理分析
大學生正處于不成熟向成熟過渡的階段,這種過渡性常會使學生處于依賴與獨立、情緒與理智、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之中,他們極其渴望被社會認同,同時又離不開父母的庇護。他們具有很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精神,富有激情、敢于創(chuàng)新,但又容易偏激,常有片面性和認識模糊的情況,在這種矛盾中,大學生需要一個體現(xiàn)自我、與人交往、趨于理性化的環(huán)境。大學校園是一個小社會,她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分分秒秒進行的,校園開放空間就是她的載體,空間質量的優(yōu)劣成為影響大學生心理成長的重要因素。
(一)入口方位
在日常上課時間,使用者主要是學生為主,大量的人流來自生活區(qū)、宿舍區(qū),從捷徑涌入,商學院生活區(qū)、宿舍區(qū)主要集中在北面,并在密集區(qū)域設置一食堂廣場,所以,主要的人流集散場地和主要入口應當面向生活區(qū),入口尺度也需要滿足高峰時段的人流疏散要求。
其次,校園主入口,面向教學區(qū)景觀中心的位置,需要一個明確的標志性入口,作為對外界的門戶,接納來訪者,入口的建筑是這個學校的標志性建筑,可以使來訪者易于識別和記憶,并留下良好印象。此外,兩個主次入口空間內,都需配置學校平面圖,明確標示建筑位置,以及指示牌,以便于識別和認路。
(二)步行道路選擇
學生生活區(qū),規(guī)劃有最便捷的步行路徑,迎合學生抄近路的心理,盡量以最短的路線與宿舍區(qū)和生活區(qū)相連。
(三)校園綠色開放空間
綠色開放空間首先要滿足獨自學習、休息放松、小群交往、學生聚集討論等功能,其次,需要配備一些公共設施,休息設施以隨意組合的可坐樹墩,石凳為主;濱河步道局部擴寬,有足夠的安全距離,學習設施以小亭子、石桌、石凳為主。與生活區(qū)的建筑景觀環(huán)境形成一定的對比,可以有效的緩解學生的學習以及各方面的壓力,同時,保護工作必須做好,抵制破壞現(xiàn)象。
五、結論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對校園開放空間的喜愛受空間自身的結構特征和學生本人的心理特征兩方面的影響,有簡潔的道路網(wǎng)絡、明確的結構中心、開放的校園“綠心”、區(qū)域的同一性和區(qū)域間的差異性、獨特的景觀和標志這些特點的校園開放空間更受學生青睞。
通過對云南師范大學商學院海源校區(qū)公共空間的分析,結合大學生當代心理特征,大學校園開放空間規(guī)劃設計應該注意以下方面:
空間上:(1)加強道路連貫性:道路是校園開放空間環(huán)境的主導性構成要素,它連接建筑群及節(jié)點,是校園開放空間環(huán)境形態(tài)的骨架;(2)豐富道路景觀:大學公共空間的景觀設計應突出創(chuàng)造性與引導性,通過獨特的設計,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進一步發(fā)散;(3)加強區(qū)域之間的聯(lián)系。
方位上:(1)突出道路個性特征:從道路景觀特征、名稱、功能,給校園中的每條道路具有特點,讓學生能夠輕易分辨;(2)加強局部的統(tǒng)一:給不同的建筑群設立形象的、獨具特色的標志,帶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3)設立標志物:吸引視線的同時,避免學生因距離過長而產(chǎn)生的疲憊感,加強學生對開放空間的記憶;(4)強化節(jié)點:對校園中的主要道路交叉口及節(jié)點加強化處理,具有鮮明特征,較強的視覺吸引力;(5)設立指示牌。
空間使用上:(1)動靜結合,步行道路空間和校園廣場、校園“綠心”等結合,滿足學生多樣性空間需求;(2)邊緣空間的利用,基礎服務設施的配置和完備。
參考文獻:
[1] 孫樺君.大學校園戶外公共空間設計研究[D].延邊大學,2018.
[2] 陳乃光.基于行為模式分析的開放空間評價與研究[D].武漢大學,2017.
[3] 汪洋.基于環(huán)境行為學的大學校園戶外空間研究[D].東北大學,2016.
[4] 文曉斐.基于行為心理的大學校園開放空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
作者簡介:普亞玲(1997—),女,彝族,云南玉溪人,本科,研究方向:城鄉(xiāng)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