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亞慧
【摘要】數學學習對學生的思維品質要求較高,而學生由于年齡小等原因,學習能力還難以適應知識發(fā)展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為學生搭建動手操作的平臺,引導學生不斷深入探究,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操作
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當前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目標和內容,同時也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重點。在實際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結合當前新課改的理念,重視對學生生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方面的有效配合,全面依據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心理需求來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自身能夠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數學素養(yǎng)的全面發(fā)展。作為教師,在動手操作與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我們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重新塑造和改進,鼓勵學生積極地進行動手實踐,促使學生理論和實踐的同步發(fā)展。
一、讓學生具備動手操作與實踐的良好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來源,我們應該在教學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合理的引導,促使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形成濃厚的參與意愿,從而帶動整體教學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對“長方體”相關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在教學上就應該改變以往的教學思路和策略,可以選擇一些材料來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自己拼接和組裝一個長方體的造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應該提前讓學生對長方體相關的知識和概念進行充分了解,這樣在實際操作上,我們就能夠更好地保證相關的教學效果。
二、生活化問題的應用
對于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來說,利用生活化問題也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眾所周知,數學知識和我們實際生活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為了更好地推進和落實實踐教學,我們在課堂教學上應該也關注對生活化內容的應用,讓整個實踐教學的落實具備一個良好的空間環(huán)境,并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探究契機和平臺環(huán)境,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
三、小組合作教學的應用
對于學生來說,合理的應用小組合作,也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際動手實踐操作的機會。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我們可以為學生構建一個小團隊來進行學習,每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可以和其他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和交流,并且在共同探索中完成自身的學習。每個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是不盡相同的,通過合作可以使他們對內心的疑惑和問題進行探索,并且給予他們更多傾聽他人意見的機會。學生們在進行合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取長補短,學習其他學生的優(yōu)點,更好地提升自己,保證教學效果。
總的來說,小學階段數學學科教學當中,我們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和實踐能力的角度來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進行調整,引入更加科學的教學思路和理念,進一步促使學生自身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和發(fā)展。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這一階段做好這方面的培養(yǎng),必將為學生日后的發(fā)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史慶龍.小學數學課堂應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