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海珠
【摘要】新課標指出,當前的教育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這種背景之下,教師必須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其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主開展學習.那么核心素養(yǎng)下教師要如何開展教學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主觀能動學習呢?以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太多發(fā)言權,完全是被動學習,所以教師如何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促進學生高效學習,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小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自主能動學習的培養(yǎng)展開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能動學習;培養(yǎng)
能動學習就是主動學習的一種形式,是一種自我學習的過程.這種方式主要是由教師來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學習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之中.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舒適開放的氛圍中主動開展學習,強化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讓他們學習的動力更足.同時,能動學習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并讓他們感受到這種學習模式的魅力,從而積極投入到學習過程之中,進而提升當前的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就當前教學實際而言,能動學習具有無可比擬的優(yōu)勢.
一、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教學要求概述
核心素養(yǎng)主要強調的是學生具備的,能夠適應其終身發(fā)展以及社會發(fā)展的必需品格和關鍵能力.以數(shù)學學科為例,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過程中需要形成具有數(shù)學基本特征的思維品質、關鍵能力以及價值觀.因此,為了讓學生具備這些實用的能力,在當前的教學階段,教師需要讓學生展開能動學習.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學生主要是接收知識,教師在課堂上講解什么內容,學生就學習什么內容.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很強,遇到問題時不會主動地進行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很難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階段,教師需要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更加積極地針對一些數(shù)學問題展開獨立探索,增強學生的學科綜合能力.
二、限制小學生能動學習的因素分析
在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能動學習,提升學生的知識掌握與運用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所以,為了保證教學的有效開展,當前教師也需要深入分析影響學生能動學習的一些具體因素,并且針對這些因素采取實用的解決對策,從而保證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高效開展.比如,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直都是以嚴厲的形象面對學生,在教學中直接為學生講授不同的知識,并嚴格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完成學習任務.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內心形成了一種對教師唯命是從的意識,他們在學習中只會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在教師的嚴厲要求下,學生很難產生獨立學習以及思考的意識.而且大多數(shù)教師在當前的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理念較為陳舊,他們認為數(shù)學教學就是要幫助學生全面掌握不同的知識點,并在教學中反復地鞏固練習,沒有為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的空間,也沒有合理地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導致學生很難形成發(fā)散思維,從而缺乏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不僅如此,當前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運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手段,他們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很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對數(shù)學課堂漸漸失去了探究的興趣,認為數(shù)學學科異常枯燥、無趣.除此之外,現(xiàn)階段的很多數(shù)學教師還低估了學生的學習潛力和天賦,認為小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不夠扎實,他們年齡較小,所接觸到的一些數(shù)學知識內容較為淺薄,所以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較弱.因此,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會直接幫助學生解決,沒有給予學生實踐嘗試的機會,導致很多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很難收獲自信,也無法感知到數(shù)學學科的魅力所在,所以學生不愿意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在課堂上的能動性較低.
三、核心素養(yǎng)下學生自主能動學習的培養(yǎng)
由以上可見,在當前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不具備較強的能動學習意識,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不夠積極,從而導致他們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很難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目標下,教師要著力增強學生自主能動學習的意識,讓其在課堂上更加主動地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一)情境教學法,鼓勵學生自主探索
很多時候學生的主動學習與教師息息相關,筆者經過觀察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課堂上具有極強的掌控欲,他們希望學生在課堂中能夠完全聽從他們的安排,并且按照他們的思路來進行思考和學習,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產生的都是被動攝入知識的效果.因此,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教師要能夠為學生提供機會,鼓勵學生去探索知識,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種可以主動探索、學習的情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師在教學“平均數(shù)”時,可以利用案例:男生和女生比賽踢毽子,男生有5人,女生有4人,哪個隊的成績好一些?由實際情境引出“平均數(shù)”的意義.教學中,教師還可以以“移多補少”的思想幫助學生理解平均數(shù)的概念.對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教師要讓學生自主探究,討論交流,并通過教師一步一步的引導發(fā)現(xiàn)計算的方法.如,“你們還有其他方法能求出平均數(shù)嗎?”這種提問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探討出多種方法,還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打造出一種動態(tài)情境來吸引學生的目光.如,很多學生在學習抽象的圖形時會存在理解困難的現(xiàn)象,他們很難感受到不同圖形的三維效果.此時,教師在課堂上就可以利用動畫演示來全方位地展示圖形,借助這一方法來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讓學生自己獨立探索,找到不同圖形的特征.
(二)引導教學法,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
數(shù)學本身就是一門很抽象的學科,小學生年齡較小,知識水平有限,很多時候無法理解抽象的知識,那么教師就可以借助教學工具化抽象為具體,幫助學生可以直觀、清楚地學習到數(shù)學知識.比如,教師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可以出示長方形花壇和平行四邊形花壇的圖片,并詢問:“哪個花壇的面積大一些?你打算怎樣比較?”學生1會說:“我們可以通過數(shù)方格的方法數(shù)出它們的面積,再進行比較.”學生2會說:“那太麻煩了,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能不能想辦法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呢?”小組同學在教師的提示下開始合作、探究,發(fā)現(xiàn)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很相似.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的卡紙,學生發(fā)現(xiàn)把平行四邊形沿著高剪開,把剪出的三角形向右平移、拼接,平行四邊形就變成了一個長方形,這時候學生就可以按照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公式進行計算.此時學生發(fā)現(xiàn)經過轉化后的長方形的長與平行四邊形的底相等,轉化后的長方形的寬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相等,從而得出這兩個圖形的面積相等,利用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可以直接計算出花壇的面積,再比較兩個花壇面積的大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實踐,不斷發(fā)散思維,最終使問題得以解決.
(三)競賽教學法,提升學生參與熱情
一些數(shù)學教師經常反饋小學生在課堂上沒有主動學習探究的欲望,認為學生較為懶惰,但實際上小學生會出現(xiàn)這一狀況主要還是因為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激起他們內心的探究欲望.因此教師在這個時候可以轉變教學方式,比如,在講授了一些數(shù)學知識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既然大家覺得自己對這些知識掌握得比較清楚了,那么我們來進行一些實際競賽,看看大家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設置乘法接龍的比賽.教師準備四套乘法計算題,并把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十人,看哪一組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正確回答結果.整個小組成員必須要爭分奪秒地進行運算,不僅是為了自己,為了團隊榮譽他們也會努力作答、積極參與.教師通過將全班同學分成小組對抗的方式,使學生參與的熱情程度高漲,他們會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為小組爭光,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計算能力較弱的同學.這種集體的競賽讓學生集體處于亢奮的狀態(tài),主動計算題目,對于自己的組員出現(xiàn)計算問題時,還可以給予相應的幫助,這樣的方式對于培養(yǎng)小學生的自主能動學習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考慮,設置他們更為青睞的教學活動來激發(fā)他們的參與度,讓其更加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同時教師還能利用這些活動來增強學生的計算能力,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四)實踐教學法,讓學生體驗能動學習的魅力
對于小學生而言,由于他們的自身能力有限,因此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在遇到問題時他們選擇的方式就是向教師求助,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這種方式不但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反而增加了學生對教師的依賴程度.出于對這種狀況的考慮,在現(xiàn)代化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動學習能力,讓其感受到能動學習的魅力,從而愿意進行自主探索.在課堂上,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索的空間,讓學生能夠自行發(fā)揮.比如,教師在講授某些知識時,不直接得出結論,而是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索,得出結論.教師可以直接選擇教材上的一些知識點作為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當“小老師”來進行知識點的演繹講解.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會全面地進行知識點的分析,鍛煉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為了降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難度,在學生自己親身參與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幾次指導機會,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遇到的問題難度適當?shù)叵蚪處煂で髱椭?,但是教師只能給予一些基礎的指引,要讓學生自主探索、解決問題,學生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判斷可以得出自己獨特的見解.一旦學生經過自己的思考后得出了正確的結論,就會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在后面的學習中更加愿意參與到其中.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提升學生能動學習的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課堂效率,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五)合作教學法,提升學生能動學習的效果
在當前的教學變革背景下,不同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方法,比如合作教學法.合作教學法強調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在課堂上的相互配合和幫助,在共同努力的情況下快速地解決問題.一些小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愿意聽從他人的建議,喜歡“一條路走到黑”,導致他們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耗費了大量時間去做無用功.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提升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設置合作環(huán)節(jié),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差異化分組,讓小組成員互幫互助,共同思考同一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看待問題的角度會存在差異,所以他們所采取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千差萬別,此時可以讓他們進行思維的碰撞,促使他們的想法得以發(fā)散.在這種情形下,學生會具備一定的質疑意識,當自己的想法與他人的想法產生分歧時,學生會更加認真地進行思考,而不是盲從他人,從而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可以得到明顯的提升.在教師采用合作教學法之后,學生看待數(shù)學問題就會轉換角度,當一種方法無法解決問題時,他們會嘗試新的解題思路,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中更加靈活.
四、結語
對于小學生而言,很多方面亟待提升和發(fā)展,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在這個過程中要不斷督促學生,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可以獨立思考的空間,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知不覺就得到了提升,為其未來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小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希望,更多的時候需要讓他們減少對教師的依賴,從而提升自己能動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孫艷鵬.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 基礎教育參考, 2018(09):57-58.
[2]許蓉蓉. 初探引導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的途徑[J]. 教師, 2014(3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