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芳
摘 要:在語文新課標的要求下,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不斷通過整本書閱讀實踐致力于提高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鑒于此,本文探討了小學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實踐開展的價值,提出了小學低年級整本書閱讀實施策略:一是選擇適合的閱讀書籍;二是制定閱讀計劃;三是豐富閱讀形式;四是構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五是豐富評價方式。
關鍵詞:小學;低年段;整本書閱讀;實踐
前言:當下的小學閱讀教學中,以整篇閱讀或節(jié)選閱讀為主,難以滿足當下小學階段的閱讀需求。因此,在針對小學低年段的閱讀教學中,有必要開展整本書閱讀的實踐教學,整本書閱讀實踐中彌補當下閱讀的不足,拓寬了學生閱讀空間。
一、小學低年級整本書閱讀的實踐開展的價值
(一)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要求
整本書閱讀形式是在素質教育改革下而提出的全新閱讀形式,該閱讀形式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鍛煉閱讀思維,擴大學生視野,豐富學生情感體驗?;谡緯喿x形式下是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必然要求。
(二)新課標下的必然選擇
在新課程標準要求下,其中多次強調廣泛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增加閱讀量,擴大閱讀面,鼓勵廣大學生選擇優(yōu)秀閱讀材料。整本書閱讀營造出人人細化讀書的良好氛圍,有效提高學生閱讀素養(yǎng)。
(三)促進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
整本書閱讀模式下,優(yōu)化了教學策略,開展了豐富的趣味性教學,從家校合作共育模式下進一步規(guī)范學生行為,引導學生自律,促進學生積極參與整本書閱讀,有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二、小學低年級整本書閱讀實施策略
(一)選擇適合的閱讀書籍
小學低年段整本書閱讀實踐的首要工作是選擇適合小學低年段的書籍,在選擇書籍中,通常是依靠教師的推薦,教師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诖耍處熢谡緯喿x實踐開展中,要基于學生心理特點、接受程度及個體特點選擇適合的書籍。針對小學低年段的學生而言,他們往往具有較強的探索欲望,好奇心較強,教師應該以童話、繪本、古代故事、神話故事為主。如童話故事可選擇《要是你給老鼠吃餅干》、《格林童話》、《穿靴子的貓》、《了不起的狐貍爸爸》,繪本書籍可選擇《小豬變形記》、《綠野仙蹤》、《阿凡提的大智慧》等,古代故事可選擇《曹沖稱象》、《孔融讓梨》、《成語故事》等經典歷史典故,神話故事可選擇《后羿射日》、《哪吒鬧海》、《嫦娥奔月》等,這些書籍是基于低年級學生心理特點選擇的,既保證了趣味性,又向學生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
(二)制定閱讀計劃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往往缺乏自律,尚未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因此,教師要積極引低年段小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具體而言,閱讀計劃的制定主要分幾個方面。第一,設定每天閱讀實踐和閱讀量,基于低年段學生特點,每分鐘閱讀150字左右,每天閱讀時長10分鐘,閱讀字數在1500字左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閱讀時間和閱讀字數需要適當調整。第二,根據整本書的閱讀字數,制定整體閱讀計劃,如《綠野仙蹤》全文65000字左右,由于是繪本,學生不僅需要閱讀漢字,更要讀圖,因此,對于低年段學生而言,閱讀十分鐘閱讀字數應該保持1300字左右,讀完整本書大概需要50天。第三,每日在完成閱讀任務后,學生要分享閱讀心得,并記錄下來。
(三)豐富閱讀形式
閱讀包含多種形式,在具體實踐中,可從幾方面著手。第一,發(fā)揮通讀的引導作用,學生往往對新鮮事物有較強的興趣,在拿到一本書后,先閱讀開頭,后快速瀏覽全書。因此教師可以在這過程中,基于低年段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勢利導,通過引領學生瀏覽目錄、聯系生活、分享閱讀體驗中,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對閱讀保持持久動力。第二,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整體閱讀中帶著問題意識,隨時圈畫問題,教師不要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先讓學生自主通過工具書、交流等多種形式獲得答案。第三,組織讀書會等活動,教師積極組織讀書會,為學生提供閱讀交流的平臺,明確本次讀書會的主題,讓學生分享閱讀成果,交流心得,實現深層次的情感體驗。
(四)構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
小學低年段學生閱讀習慣尚未完全養(yǎng)成,可塑性強,教師要積極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整本書閱讀的習慣,而現實中,許多教師發(fā)現,養(yǎng)成教育不僅需要學校的工作努力,更需要家長的支持,基于此,小學低年段整體閱讀習慣養(yǎng)成還需要著力構建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發(fā)揮出教育合力。一方面,學校要為家長提供交流平臺,暢通雙方溝通渠道,通過開展家長會、家長專訪日等活動,雙方共同探討孩子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另外一方面,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閱讀習慣養(yǎng)成教育工作,和學校開展同步教育,監(jiān)督孩子認真完成教師布置的閱讀任務。同時,家長要及時購買學校提供的閱讀書單,督促孩子閱讀并保持長期閱讀,有條件的家長也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閱讀,進而營造良好的家庭閱讀氛圍。在漫長的養(yǎng)成教育中,促進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五)豐富評價方式
當前的整本書閱讀實踐活動評價方式相對單一,多為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和綜合評價,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利于反饋教學效果和針對性的改進。基于此,教師在整本書閱讀實踐中應豐富評價方式,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教師在整本書閱讀中不僅要注重結果考核,應更加關注過程考核,可重點考核學生的閱讀態(tài)度、閱讀習慣、閱讀體驗等方面,綜合評價可關注學生閱讀筆記的撰寫情況、閱讀交流情況、小組成果展示等。
三、結束語
閱讀使人進步、催人奮進、促人成長,在社會“碎片化”閱讀的流行下,小學閱讀教學一定要積極開展整本書閱讀實踐,從低年段學生的興趣激發(fā)、習慣養(yǎng)成等方面著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給學生帶來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參考文獻:
[1]呂莉欣. 小學階段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0.
[2]陳鈺蓉. 部編本小學語文“快樂讀書吧”整本書閱讀的指導策略研究[D].西南大學,2020.
[3]夏冰燕.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1):253.
[4]游祥漢.指向核心素養(yǎng)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實施路徑分析[J].考試周刊,2020(85):47-48.
備注:
1.課題研究題目:《小學低年段整本書閱讀的實踐研究》,
2.課題級別:一般課題,
3.課題編號? ?2018234,
4.課題立項時間:2018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