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志輝
摘? 要:語言文字的運用既包括學習與生活中的實用性語言文字的運用,也包括語言文字的文學活動。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課就是他們規(guī)范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的初始階段,是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的最好場所。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情境中,教師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關(guān)鍵詞:言語情景;語言文字;訓練;模仿;積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0)34-0017-02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Chinese characters in primary school
LU Zhihui?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f Nanjing County,F(xiàn)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use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includes not only the practical use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s in learning and life,but also the literary activities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s.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Chinese class is the initial stage for them to learn and use their mother tongue.It is the best place to develop their ability to use language.In the specific context of Chinese teaching,teachers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y to use language.
【Keywords】Speech situation;Language and writing;Training;Imitation;Accumulation
學習語文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也就是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而這四大能力的發(fā)展都離不開語言文字的運用。語言文字的運用,既包括學習與生活中的實用性語言文字的運用,也包括語言文字的文學活動。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課就是他們規(guī)范學習母語、運用母語的初始階段。這門課程學習的好與否將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日常交流及語言的發(fā)展。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對于語文這門課程的性質(zhì)是這樣表述的“語文課程是一門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庇纱丝梢?,語言文字的運用是學習語文這門課程的主要目標。在我們具體的教學中,關(guān)注點與出發(fā)點也要落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上,努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語用”功能。
1.明確教學目標,課堂訓練要有針對性
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的第一步,便是要教會孩子識字與寫字。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內(nèi)容。在教學中,如何才能激發(fā)出孩子主動識字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具有獨立識字的能力呢?我們一定要遵循“多認少寫”“識寫分開”的教學原則。在我們的每一冊教材中,都有“會認的字”與“會寫的字”,教學中,我們要遵循學段目標,不可隨意拔高學生,心中要明白,“多認”是給閱讀做準備的,“少寫”是為了讓學生寫好、寫快。那么,在識寫漢字上,我們就要采用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比如,一年級上冊識字一的第4課《日月水火》,這是一組象形字,我們就可以采用字理識字的方法來學習。通過展示字的演變,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實物圖與甲骨文及現(xiàn)在楷書之間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會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字都是有“故事”的字。課堂上,他們不僅知道了“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這些字的來歷,而且還掌握了根據(jù)甲骨文猜漢字的本領(lǐng)。所以在學完這些字之后,再出示課后題“猜一猜,連一連”,學生也會通過觀察圖片與甲骨文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順利找到“兔、鳥、竹、羊、木、網(wǎng)”相對應的楷書。學到的知識立刻就能用上,這會極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再如識字二《日月明》,這里是一組會意字,通過字理學習,學生不僅明白了字的意思,再加上朗朗上口的韻文輔助,記住這些字就變得非常容易了。在一年級下冊識字一《小青蛙》一課中,我們可以根據(jù)形聲字來進行歸類識字,讓學生感受到“青”字與不同偏旁的組合,偏旁所代表的含義,然后讓學生說說他所知道的含有“青”的字,根據(jù)部首大膽猜猜它的意思等等。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明確教學目標,教給學生多種識字方法,鼓勵他們在生活中識字,在生活中學習與運用,學生會更能感受到識字的樂趣。
2.創(chuàng)設情景,學習語言要有可模仿性
學生識寫的這些字,如何才能體現(xiàn)出識寫漢字的價值呢?這就關(guān)系到我們的閱讀課了。閱讀課不只是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檢查漢字識寫的訓練場,更是發(fā)展學生語文能力的關(guān)鍵場所。在閱讀課上,要積極引導學生關(guān)注文章的語言表達,讓學生通過體會感受到自己所識得的字,是如何由個體變成了群體,如何變得有了生命與溫度。通過創(chuàng)設場景,品味詞句,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如在一年級上冊的第七單元的《明天要遠足》一課,總共三個小結(jié),三個小結(jié)的開頭分別是“翻過來,/唉—/睡不著?!薄胺^去,/唉—/睡不著?!薄胺^來,/翻過去,/唉—/到底什么時候,/才天亮呢?”如何體會到詩歌中小主人公將要遠足的快樂、期盼的心情呢?這時候就需要一邊引導學生觀察課文插圖、一邊激活學生的記憶,讓他們曾經(jīng)有過的類似的經(jīng)歷與此時小主人公的心情聯(lián)系起來,那“睡不著”的心情就會感同身受了,然后再引導學生模仿這樣的句式說一說自己睡不著時的心情,學生就會理解的比較到位了。當然,對于中高段學生,不僅要說,還要寫一寫,發(fā)展學生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結(jié)合起來。比如,四年級上冊《牛和鵝》一文中,第六自然段,描寫了“我”被鵝追趕時嚇得跑不動的情景,類似這樣的生活體驗孩子們也有,這時就可以抓住課文中的關(guān)鍵詞體會“我”的心情,然后讓孩子們也使用幾個“關(guān)鍵詞”說一說自己類似的經(jīng)歷,通過模仿使用,讓學生感受怎樣才能把話說得生動到位,然后再寫下來。在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課中,通過反復的方式,來感受母親的形象。句子:“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我的母親……”“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手腳并用的機械忙碌狀態(tài)中……”,通過品味“我的母親”及“立刻”的反復使用,感受到母親工作的辛苦及對“我”內(nèi)心的觸動。這種聯(lián)系生活實際喚起學生生活經(jīng)驗模仿說、寫的方法就是很好的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方法。
3.擴大積累,運用語言要有趣味性
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僅僅局限在語文課堂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開展一些實踐活動來做催化劑,讓學生在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中積極去運用語言,增強學生自身駕馭語言的能力。對于上什么樣的語文活動課,一定要對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水平進行全面分析、對教材進行全盤考量、精心設定內(nèi)容,采用多種形式來進行。如:可以舉辦讀書匯報活動、朗誦賽、故事會、作文競賽、漢字書寫競賽、賽詩會等等,在活動過程中,老師一定要掌控全局,有針對性地去開展。甚至,我們也可以把家長發(fā)動起來,開展第二堂課,舉辦親子類的語文活動課,在這樣的語文活動課上有說、寫、評、議、唱、演等,讓學生在具體的場景與氛圍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并不斷加以實踐,從而促進能力的提升。
4.積極開展實踐和演練,發(fā)揮語言文字的靈活性和實用性
中國漢語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經(jīng)過幾千年歷史的發(fā)展、演變和沉淀,文字表達的形式呈現(xiàn)出多樣化,正是由于漢語言文化的靈活、多元的特性,才更加凸顯出其深邃的文化魅力和內(nèi)涵。語言是一種最基本的表達方式,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社會、人際之間的交流和應用,就是把某種事物、現(xiàn)象、見解或者道理用文字語言表達清楚,使人們相互走進對方的心靈深處,在相互理解的同時彼此之間達成共識,因而語言文字要做到準確表達,體現(xiàn)出實用性。同時,由于每個人的思維方式和文化背景不同,在描述事物、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其文字內(nèi)容、表達形式、情感語氣都不盡相同,呈現(xiàn)出多樣性和靈活性。比如,身在異國他鄉(xiāng),每當中秋節(jié)來臨時,看到天空中的圓月,不免都會想起遠方的家鄉(xiāng)和親人。有人這樣描寫:這是一個月上柳樹梢的中秋夜晚,皎潔的月光像一泓秋水,散發(fā)著銀色、幽冷的微光,我仰望著天空,耳朵仔細聆聽風吹葉子的摩擦聲,我仿佛聽到媽媽呢喃著呼喊我的乳名。而有人會這樣描寫:我來到西山山頂,看著那帶著一圈銀環(huán)的月亮慢慢爬上樹頂,那皎潔的月光像水銀似的撒在我的臉上,我深情凝望著圓月,耳畔傳來微風吹拂樹葉的沙沙聲,我仿佛聽到媽媽在遠方呼喊我的乳名。這兩種形象、生動的語言表達形式,都讓我們感受到作者孤獨寂寞,思念母親和故鄉(xiāng)的情感流露在字里行間。由此可見,長期的實踐教學和寫作演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的方法和技巧,在表達方式上可以實現(xiàn)多種形式并存,在情感語氣上使作品更能打動人心,實現(xiàn)靈活性和實用性的和諧和統(tǒng)一。
總之,培養(yǎng)學生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明確教學的目標并有針性地加以訓練,使學生熟練地掌握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教師也要注意教學語言的準確性和規(guī)范性,要不斷擴大語言的積累,使學生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體驗到中國語言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在潛移默化中增強學生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美葉.試論激勵性語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4.10 (29): 44
[2]王春艷.小學語文課堂表揚性言語評價行為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