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紅鴿 朱銀枝
隨著課程改革的持續(xù)推進,新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一線教師能做到把培養(yǎng)學生的“四基”放在心上,想盡各種辦法試圖落實在課堂學習中,在聽課、評課中,總能聽到教師們設計的最終宗旨是“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基”這樣的說明??v觀諸多教師復習課的教學狀況,總感覺知識的重復再現(xiàn)多,數(shù)學學習的“靈魂”欠缺。我認為數(shù)學教學的“靈魂”應該是學生在復習和整理數(shù)學知識的同時,感悟出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策略,學到了哪些歸納知識的方法,數(shù)學是從哪些角度如何認識事物的等。但遺憾的是有些復習課看不到這樣知識升華為能力的過程。究其原因,是教師沒有挖掘出數(shù)學知識背后蘊含的思想方法,不知道怎樣導引學生琢磨、找尋解決問題的策略。為此,我在復習課中就如何滲透數(shù)學思想方法和策略做了深入思考,并進行了大膽實踐,現(xiàn)與大家交流。
每單元知識學完之后,一般要對本單元內容進行歸納與整理,如果僅僅是重復已學過的知識點,學生會感到索然無味,我認為在這樣的單元復習中,教師更要潛心研究貫穿數(shù)學課的兩條線,一是學生們比較清晰的數(shù)學知識點這條明線,二是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這條暗線,只有兩線并舉,才能達到掌握知識和提升能力的目的。下面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上冊多邊形的面積復習課,我進行了如下課堂實踐:
師:我們用將近兩周時間學習了多邊形的面積這一單元,請把這一單元的內容進行整理和復習,現(xiàn)獨立思考,再匯報結果。
生1:
生2:
生3:
師:你比較欣賞哪個同學的結果?為什么?
生:我認為第三個同學總結得比較好,他把學過的知識都總結了,還總結出了獲得這些知識的策略,轉化的方法。
師:有時候隱藏在知識背后的思想方法比知識本身有更多的用處,比如:在推導多邊形面積的過程中,用到的轉化的思想,把沒有學過的圖形轉化成已經學過的圖形,使未知變成已知,從而解決問題。這種轉化的思想在數(shù)學課中經常用到,想一想,還有什么地方用到轉化的思想?
生: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就是把小數(shù)乘法先轉化成整數(shù)乘法進行計算。
生:除數(shù)是小數(shù)的除法也是用轉化的方法把除數(shù)轉化成整數(shù)進行計算。
……
師:用轉化的思想解決問題,不僅在數(shù)學課上經常用到,在現(xiàn)實生活和學習中可以用嗎?什么地方用到過?請舉例說明。
生7:在曹沖稱象的故事中,曹沖運用了轉化的思想,把大象的重量轉化成石頭的重量,把不能分開稱的物體轉化成了能分開稱的物體,得出大象的重量。
生8:在田忌賽馬的故事中,田忌的好友孫臏發(fā)現(xiàn)賽馬腳力差不多,可分為上、中、下三等,于是利用轉化的思想幫田忌出主意,用下等馬對付齊王的上等馬,以上等馬對付齊王的中等馬,以中等馬對付齊王的下等馬,結果三場比賽,田忌一場敗而兩場勝,最終贏得齊王的千金賭注。
……
在整理和歸納單元知識的過程中,著力把本單元的知識網絡與隱含的思想方法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獲得雙豐收,為他們的后續(xù)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知識儲備和能力儲備。
六年級進入下冊總復習階段,多數(shù)教師都與學生一起歸納整理知識,學生學會了網絡圖、樹形圖、表格等各種整理知識的方法,整理知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隨著這樣復習課的重復進行,教師的課堂少了一些思維培養(yǎng)方面的靈動,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缺少了一些挑戰(zhàn)性。六年級學生已經積累了較多的數(shù)學知識和較豐富的數(shù)學思想,如何讓他們獨立展開具有挑戰(zhàn)性的研究?我以復習立體圖形一課為例,說說我的做法。
1.課前布置預習作業(yè)。
(1)小學階段學過哪幾種立體圖形?請畫出它們的示意圖。
(2)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整理這些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
2.課始交流預習作業(yè)。
師:請拿出課前完成的預習作業(yè),同桌交流整理的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請大家一起回憶小學階段學過的立體圖形有哪幾種?
生: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圓錐體。
師:你知道了這些圖形的哪些知識?
生:我們學習了這四種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方法,它們的計算方法分別是……,其中長方體、正方體、圓柱體體積都可以用底面積×高進行計算。
師:圓錐體的體積計算方法是如何得出的?
生:拿出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體容器,在圓錐體中放滿水或沙子,倒入圓柱體中,三次正好倒?jié)M,由此得出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
師:是用做實驗的方法得出圓錐體的計算公式,做實驗是進行科學研究常用的方法,在以后的學習或你長大了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利用實驗的方法幫你攻克難題。
師:還知道哪些知識?
生:它們表面積的概念及計算方法,分別是……
生:這幾個立體圖形的特征,分別是……
師:就像大家總結的那樣,研究一個立體圖形的相關知識,一般從三方面展開:(1)這個圖形長什么樣?包括這個圖形有哪幾個要素組成,幾個平面圖形組成,每個圖形有什么特征。(2)做這個立體圖形需要多少材料,即它的表面積。(3)這個立體圖形占多大的空間或它里面能放多少物品等,即它的體積。比如:對長方體的學習,我們可以概括出如下的知識網絡圖:
師:如果讓你獨立研究一個沒有學習過的立體圖形,你認為應該從哪幾方面展開?如何研究?
生:像前面學習的立體圖形的方法類似,可以從它的特點、表面積、體積三方面進行。
師:概括起來就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師:老師為每組同學準備了一個六棱柱,請大家用我們自己總結出的方法分組研究,把結果記錄下來,可以參考老師的提示內容進行。
3.先進行分組研討,然后交流展示,有疑問的可以在課后繼續(xù)嘗試。
一節(jié)數(shù)學課不僅要讓學生理解或掌握一定的數(shù)學知識,形成一定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讓他們感受到研究問題的角度,理解知識背后蘊含的思想方法,從而具備一定的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這節(jié)復習課的展開,我試圖讓學生在梳理知識的同時,感悟一些研究立體圖形的角度和方法,并試圖培養(yǎng)學生的一種能力,給出一個沒有學過的立體圖形,自己嘗試進行研究;這樣的問題對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是考查學生能力的試金石,也是我們數(shù)學課的最終目的,在研究這個圖形的過程中,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
針對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教師如果不能緊密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學生感受不到學習這些知識的價值,體會不到所學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實踐中的作用,就沒有辦法做到整體把握某方面的內容,也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例如: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學生學習了方向與位置,期末的整理與復習中,出現(xiàn)了以下的學習片斷:
師:在絳北大峽谷游玩的過程中,小敏迷失方向了。下圖是絳北大峽谷平面圖(1厘米表示500米),你怎樣幫她找到出口?
生:以小敏的位置為觀測點,在圖中畫出從出口到小敏的位置間的線段,觀察方向,測量出角度和距離,就能找到出口。
生:要說明白行走的路線圖,必須說清楚三方面的內容,方向、角度、距離。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老師,還能用數(shù)對表示吧。
師: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見過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
生:到電影院看電影,買的入場券寫的是第幾排第幾號,這算是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嗎?
師:這是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的雛形,因為擔心有些人看不懂類似(3,9)這樣的數(shù)對的意思,所以在入場券中注明是第幾排第幾座。還有嗎?有沒有大家約定俗成的?
(沒有學生回答,我出示下圖,并做如下引導:)
師:見過這樣的地球示意圖嗎?圖中橫、豎標出的度數(shù)是什么意思?
生:在電視中聽到過東經45°北緯30°發(fā)生了某件事這樣的新聞,這個地球示意圖中的橫線、豎線應該表示這個意思。
生:地球上從南極到北極畫的弧線是經線,東西方向畫的弧線是緯線。
生:……
師:把地球的每個地方用經緯線表示有什么優(yōu)勢?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地球上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一艘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航行,突然,輪船發(fā)生了故障,船上100多人面臨生命危險,船長果斷做出決定,向附近發(fā)出請求支援信號,應該怎樣發(fā)信號,就能使其他人員很快找到遇險船只的位置?
生:用經度和緯度表示船只所在的位置。
師:茫茫大海上沒有可參照的觀測點,沒有辦法根據(jù)觀測點確定位置。地球這么大,每時每刻都可能發(fā)生意想不到的事情,怎樣能讓全世界的人們形成共識,只要說到某一個地方,都能找到具體位置,于是誕生了這樣的經線和緯線,如果把經線和緯線畫在平面圖上,就是下圖的樣子。
師:在這個平面圖上,任意一點都可以用數(shù)對表示,這就是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常用的例子。任何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明和創(chuàng)造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需要,都是為現(xiàn)實生活服務的,所以說數(shù)學是一門工具課,學好它可以幫你解決不少問題。
師:現(xiàn)在你知道可以用幾種方法幫小敏找到出口了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這個問題,并思考,什么情況下用數(shù)對確定位置,什么情況下用路線圖確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