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怡,任 強
(淮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在近幾年高考中現(xiàn)代文閱讀和古詩文閱讀占分接近總比分的一半,由此可見,閱讀仍然是語文高考命題的核心之一。毋容置疑閱讀教學也是值得每一位語文教師思考研究的重要內容,但現(xiàn)如今隨著網絡的不斷興起和廣泛使用,“碎片化”的閱讀成為越來越多中學生閱讀的常態(tài),學生在閱讀中獲取自己想知道的知識,缺少對文本細節(jié)的琢磨和對語言文字的咀嚼涵泳,更加別提對文本的深層辨證思考,學生的品味與鑒賞的閱讀能力不斷降低,“碎片化”閱讀讓學生對長篇純文本喪失興趣,對文本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對作者想表達主旨的探究也是淺嘗輒止,浮于表面;另外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是單篇教學,但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要求在7-9年級學會制訂自己的閱讀計劃,廣泛閱讀各種類型的讀物,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1]16。這些要求使得僅僅單篇教學是無法達到目標的。因而在新課改的春風吹拂下,群文閱讀備受廣大教育工作者的推崇。
群文閱讀教學是指“在較短單位時間內,圍繞一個議題,選擇一系列文本進行教與學的活動”[2]。群文閱讀是一種高效、便捷的閱讀方式,更是引領課改閱讀潮流的一種新趨勢。王君老師一直致力于思考和探索群文閱讀教學,她秉持著對“聯(lián)結”的渴望,在其探索過程中驚喜發(fā)現(xiàn)從來沒有孤獨的文本,各種文本之間的語言現(xiàn)象總在呼喚、在應答并相互勾連,創(chuàng)新性地聚合了學生的閱讀文本,打開了群文閱讀的新局面,擴大學生們的閱讀視域。王君老師致力于青春語文的研究,課堂上教學鼓勵學生靈性閱讀,并將這種思想注入于群文閱讀教學之中。本文以王君老師《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群文閱讀為例[3],探尋如何在課堂設計充滿生氣、如何在語言品味中落實思維訓練以及如何內外呼應中展現(xiàn)靈動。
王君老師《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群文閱讀之所以成功,在于創(chuàng)設情境,針對課文中語言進行角色扮演,抓住人物語言,“語中生情,語中顯理,語中照人”來品讀語言暴力的危害,反思自身的行為。
現(xiàn)如今,閱讀教學的效率每況愈下,教師教得費力,學生學得沒勁,尤其是針對長文本的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展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是要首先考慮的問題。 在群文的構建上,看似是將好幾篇較長片段的文章里,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身臨其境,劉勰在《文心雕龍》寫到:“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4]情境創(chuàng)設的確是讓學生情感在課堂活躍起來的一種手段,教師善于創(chuàng)造適宜的情境,是學好這篇課文的前提,也是學生獲得語言理解的媒介,老師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王君老師在《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群文課中選取了《范進中舉》《孔乙己》《竊讀記》三篇課文,課文篇幅普遍偏長,但王君老師采取情境中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三篇課文之中的語言施暴者,并為了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用生動幽默的話語對學生循循善誘,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產生代入感,引導學生活在角色里面,來深入體會人物形象。這種教學手段讓學生擁抱文本,親吻詞句來感受語言暴力的傷害,是真實的入情入景,激發(fā)了學生閱讀興趣。這也是對單一教學形式的創(chuàng)新,符合新課改要求,讓語文知識立體起來,讓課堂生動起來,讓學生的情緒飛揚起來。
在課堂上,王君老師讓學生置換身份,以胡屠夫的視角來提出“胡屠夫表情應該是?”“語氣是什么樣的?”“會不會給范進解釋的機會?”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理解人物,才可以更好理解課文語言。王君老師引導學生在讀之前揣摩人物心理方法,是絲絲入扣人物本身,啟發(fā)學生對如何進行契合文本身份朗讀的思考。
師:現(xiàn)在我們要讀,小伙子就你啦,你現(xiàn)在醞釀情緒,你現(xiàn)在要穿越,你不是現(xiàn)在的翩翩謙謙君子了,看著你性格應該挺好啊,你現(xiàn)在是個殺豬的屠戶,你理解這個職業(yè)嗎?每天都是白刀子進紅刀子出,而且你現(xiàn)在的年齡應該是50以上,你要演繹這段話,請問你表情是現(xiàn)在這樣溫潤如玉嗎?
學生:不是。
師:那應該是什么表情應該合適???
學生:氣憤,憤怒的表情 。
師:對的,氣憤的感覺,你會氣憤嗎?
學生:會。
師:我再問你,你在讀這段文字的時候,范進和你對話,你在教訓他,速度是快還是慢。
學生:速度快一點好。
師:你的感覺是完全正確的,那語調高好還是低好?
學生:哦,語調應該下沉一些。
師:你為什么覺得要下沉一些呢?
生:因為胡屠夫在罵人。
師:罵別人就應該下沉嗎?你見過罵人嗎?(笑),一看你生活經驗缺乏哦,一般罵人都是吼叫,音調高,看來沒罵過人,我再問你,如果我是范進,你的女婿,你在罵我的過程中,我不斷想解釋,你會讓我解釋嗎?
生:不會讓你解釋的。
師:對的,如果同學們想考北京電影學院,這些東西都想要自己判定揣摩,這其中是真正的語文能力。好,你帶著感覺來讀一讀這段對話。
再如,王君老師引導學生理解短衣幫對孔乙己進行語言暴力的時候,是這樣做的。
師:如果說胡屠夫是千古一罵,那么這些短衣幫對孔乙己是什么,好,來,推薦一位同學來讀一讀。你來!你現(xiàn)在是短衣幫,想想你的境遇,生活很可憐,吃不飽穿不暖,但生活比孔乙己好些,要注意你代表的是一個群體,帶著感受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讀
師:前面三句讀的很好,后面的有些溫柔了,你再試一試。
生再讀
師:還是缺少了一點痞味,找個女生來讀一讀。
蒙田說:“語言是一種工具,通過它我們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們靈魂的解釋者?!闭Z言是人與人基本的交流媒介,無論是在解釋還是溝通過程中,語言都為雙方構建了理解的橋梁。因而在閱讀教學中落實人關于語言的學習是必不可少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提出了核心素養(yǎng),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語言建構與運用,其基本要求是“掌握語言文字特點及其規(guī)律”[5],并可以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溝通與交流。
語言與思維相互依存,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思維始終離不開語言,王君老師在落實語言的建構與運用的基礎上,大力提升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群文閱讀課以議題為引領,以文章為組構,為讀者設置了一個系統(tǒng)思維培養(yǎng)需要的結構化格局,在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中鍛煉了思維,為思維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王君老師的《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這一節(jié)群文閱讀課真真切切落實到語言上來。王君利用在《范進中舉》中胡屠夫怒罵范進的暴戾的話語、在《孔乙己》中短衣幫嘲笑孔乙己戲謔語句和在《竊讀記》老板對我冷漠的言辭,從人物言語入手,引導學生理解人物 。為了更好地理解語言,王君老師提供了學習語言的支架,交給學生如何學習語言的路徑。
師:關于語言暴力的問題,是指說話傷人,今天我們以群文閱讀的方式,在范進中舉中,有一段文字被稱為千古一罵,這里面有嚴重的語言暴力的描寫,是誰對誰的?
生:胡屠夫對范進。
師:好,大家都知道?。∥覀儊砘仡欉@個故事(屏顯)
范進
你是文學史上的大名人
不僅僅是因為你考了36年
才終于 終于金榜題名
還因為
中舉前
你挨的那千古一罵
中舉后
你受的那萬古一掌
成功的你
卻反而成為了最經典的笑話
——王君《范進中舉》課文點睛詩
師:課文點睛詩,如果你到了初三,你可以學習王君老師的這種概括一篇很長文章的寫法,如果這都可以寫出來,中考一點問題也沒有啊。我們現(xiàn)在來讀一讀,想讀的好的話,一是重音,一個是抑揚頓挫,基本上讀完,我就知道我們班的語文水平如何了。
生讀 。
師:很好,最經典的最字在你第一次讀就有有重讀意識,說明你的語言感受力是很好的。我們現(xiàn)在研究胡屠夫對范進的語言暴力是什么形式表現(xiàn)出來的,在讀這個語段之前,我給大家一個工具,這個工具不僅是對小說有用,以后讀散文和說明文以及任何文體都有用。就是我們用語言的眼光來看這一段,看篇、看層、看點、看句、看詞、看意(生讀)
王君老師立足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上抓住語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在課上王君老師鼓勵學生用語文人的眼光判斷胡屠夫怒罵范進為什么會流傳為經典,成為千古一罵。如《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中,王君老師問學生“這段話能不能分層?”明確分層與說話人語勢有關聯(lián),不分層更加凸顯胡屠夫罵人的滾滾氣勢;又問“胡屠夫說話都用什么句式”,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他說話中常出現(xiàn)感嘆號,看出胡屠夫處于憤怒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遷移拓展到現(xiàn)實生活中,涵養(yǎng)高的人一般用陳述句,并用句號結尾,與胡屠夫形成鮮明的對比,讓學生印象深刻。教師將學生分析的總結為:
看篇:對話變?yōu)楠氉耘叵?,完全霸占話語權。
看層:語氣迅疾無停頓不分層。
看點:感嘆號反問號居多。
看句:全是反問句和感嘆句。
看詞:“不”反復出現(xiàn);污言穢語滾滾來。
看意:否定其成功;不合理比較;竭盡打擊諷刺之能事。
王君老師提供了學習語言的可行性路徑,正是印證了葉圣陶先生說的:讓學生“光記住些什么是遠遠不夠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東西化為自身的血肉,養(yǎng)成永久的習慣,終身以之,永遠實踐,這才對于做人真有用處?!盵6]該路徑強化對語言現(xiàn)象的反思,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用詞習慣,建構起自己的用詞體系,打牢語言構建的基礎,做到了教是為了不教。通過該路徑,學生學會自主語文學習,提高語感。
在《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課上,王君老師聚焦言語暴力的議題,定出主要線索貫穿文章,有序組織全文閱讀材料,并將不同語言暴力者高度概括為不同的類型,如把《范進中舉》稱為千古一罵,里面的胡屠夫歸結為窮兇極惡型;《孔乙己》稱為千古一辱,里面的短衣幫歸納為調戲玩弄型;《竊讀記》歸結為面對弱者,冷漠不助型,并由此通過語言暴力而讓人喪生中的視頻引發(fā)學生思考,稱那些出口傷人的看客為幸災樂禍型。四種不同類型的語言暴力者,看上去各不相同,但都給傷害之人內心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傷疤,通過多元解讀及歸納的方式,悟出了殊途但同歸,表達了語言暴力對人的危害,提升了學生系統(tǒng)性思維的整合,培養(yǎng)了學生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
同樣,在這節(jié)課中,批判性思維也有極大的彰顯,王君老師鼓勵學生仿效《范進中舉》千古一罵,為《孔乙己》列一個標題概括出來。學生集思廣益想出來:千古一嘲,千古一辱,千古一懟人,千古一戲……并在學生說出概括后,引導學生說出原因,讓學生明白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思維批判得更有力度。在課上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王君老師總結性提出了語言暴力背后的東西是什么,在學生踴躍探討中,展現(xiàn)了魯迅論國民性之奴隸性中所說:我覺得我們民族最缺乏的東西是誠與愛。再次升華議題主旨,推開了現(xiàn)象背后的大門,讓學生在多元解讀之中,拓展延伸,通過引領學生,通過對一組文本的橫向比較、縱向比較、內容比較、形式比較、相同點比較等,發(fā)現(xiàn)各種相關聯(lián)的知識,觸發(fā)學生創(chuàng)意的思維火花,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變中求新[7]。
在王君老師的群文閱讀課堂上,學生在多樣化文本的對比閱讀中思維沖浪,不同的閱讀主體由于自身素養(yǎng)的不同又會產生參差不齊的理解,在課堂上就會生發(fā)各種思想碰撞點燃的奇思妙想,產生令人稱奇的搖曳之美,思維和語言的有機融合是這堂課熠熠生輝之處。
王君老師的教學是一種借助語言文字探索生命中幸福之道的語言追求,她的課堂是靈動的,文本解讀是靈透的,學情應變是靈敏的,思想教育是靈重的,整個課堂氛圍是愉悅和輕松的,在這個課堂氛圍中,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獲得生活的智慧。王君老師對于文本如何解讀的能力堪稱一流,把“語言暴力”的比較與探討,完全植根于文本和對經典語段的品讀,而并不是流于形式的泛泛而談,這對群文閱讀教學有很大借鑒作用。王君老師還為每篇課文題上點睛詩。如《孔乙己》環(huán)節(jié)中寫道“最后粗暴地扒下你的長衫的,讓大家斷定你必死無疑的,不僅是你終生的考場失意,不僅是你無力謀生的窮困潦倒,不僅是丁舉人們的殘暴囂張,不僅是掌柜們的陰森冷漠,也是那群跟你一樣卑微的短衣幫過節(jié)般歡樂的口水和唾沫?!边@用極為凝練的語言來剖析課文,概括性的詩般語句,更是靈動課堂的展現(xiàn)。
整堂課真正落實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不斷在反復追問中,引導師生對話,激發(fā)學生的靈感來進行多元解讀,例如:
師:滿屏都是語言暴力,用我教給你的四字來命名,用這是語言暴力什么樣行為,最好有一句話的闡述,考試的時候既要有闡述也要有觀點的凝練。
生1:這是語言暴力的玩弄起哄型,本來跳樓的人在自己思想斗爭中,不會跳了,鮮活生命得以存留,而起哄者為了快樂去逼迫他們跳樓。
師:說一大段話很好,但是起哄更是形態(tài)行為的描繪,玩弄是本質一種揭示,兩者聯(lián)合在一起不能形成很好的并列,好繼續(xù)。
生2:我覺得是圍觀起哄型
師:圍觀起哄還是對行為的描述,缺乏對他們心靈本質的提煉,闡述很漂亮,小伙子你來說。
生3:冷漠看客型。
師:首先這位同學具備了心理工作者的素質,很好揣摩人物心理。其次不足之處是看客與冷漠已經是不夠,用詞還要再痛一些。哪位同學選個狠一點的。
生4:生命逝去的肇事者
師:很有意思,老師總結為幸災樂禍型,不一定最好,特點是他們比前面人言語更加刻薄。來讀(屏顯)
課上老師通過教給學生方法的手段,引導學生概括小標題,達到了知識的遷移。在評價上,王君老師一針見血指出學生回答亮點處與不足之處,課堂是有意義的建構課堂。師生雙方協(xié)作會話如果沒有學生踴躍回答,課堂氣氛死氣沉沉,如果沒有教師的引導,所有的單篇就是散落的珍珠,無法建構起完整的意義,是學生積極主動發(fā)散思維,是教師精妙引導,構成了經典佳課。
《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思想教育是很有魅力的,不是基于課文沉悶的說教,無論是概括語言暴力者類型對人傷害,還是文學味濃的點睛詩,都是富有人文情懷的,王君老師以言語暴力反省自身行為,把閱讀的視野從課內拉到課外并祝愿嘴里不再生產暴力,只生長善良、悲憫、理解、同情……展現(xiàn)了文字需要認真來品讀,語言要在反思中打磨,人生也需要靜下心來沉淀,達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落實了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1]4。整堂課也展現(xiàn)了“開放”和“活力”,這是一節(jié)真實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熏陶情感教人做人的有意義的群文閱讀課,能在課上踏文字之石,握語言之劍 ,緣思維之梯,登精神之峰。王君老師提到:群文的追求,體現(xiàn)了道家“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的追求,它走向的是一種九九歸一的“和”“合”之大境界。這是群文閱讀追求的痕跡,也是追求的結果。在學習了王君老師的群文閱讀課《語言暴力對人的傷害》后,點燃了語文靈動的青春活力,學習到了多讀書,積累自身文化底蘊,不拘囿于單篇閱讀教學,也不讓學生禁錮在無盡的題海之中,構建有意義的群文閱讀現(xiàn)在正當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