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輝
【摘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導研式”教學法,不僅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而且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來主動掌握數學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進而不斷開拓學生的數學思維,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數學;導研式教學;教學效果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開展“導研式”教學法,即導問,導研和導思三部分,不僅符合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理念,而且深受廣大初中數學教師的喜愛;在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全方位思考問題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解題的發(fā)散思維,關注學生的思維體驗,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進而強化學生對各個數學知識點的靈活應用,有效地達成課堂教學目標.
一、導問是引導學生進入數學世界的鑰匙
導問是“導研式”教學中的起始階段,它不僅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盡快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去,而且還能活躍課堂的氣氛,增加師生互動.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充分認識到提出的問題不但生動有趣,激活學生的數學細胞,還要和每節(jié)數學教學內容順利銜接起來,以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除此以外,教師還應該考慮到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差異,提出的問題要通俗易懂,注重運用生活中的數學.比如,在學習“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數學知識時,在進入正式的課堂講學之前,我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個關于太陽緩緩升起來的視頻,學生看著太陽從海平面上逐漸升起來的畫面,紛紛發(fā)出了感嘆:“日出太美麗了吧!”看著學生一臉陶醉的神情,我乘機問道:“你們從這幅畫面中看到了哪些數學圖形?”學生經過一番的思考和討論之后,學生回答說:“太陽可以看作圓,海平面可以看作一條直線,”我繼續(xù)問:“那太陽和海平面是什么關系呢?”學生觀察了一會,有的學生說:“是相交和不相交兩種關系,”還有的學生補充道:“相交有兩種情況,‘圓和‘直線相交有一個交點,也可以是兩個交點.”感受到學生高漲的學習熱情,我讓學生把“圓”和“直線”的關系在紙張上畫下來,然后正式開始講解教材中的內容,在學習完教材內容后,我讓學生把之前在圖紙上畫的“直線”和“圓”的關系進行命名,一節(jié)課就這樣輕松度過了.在本節(jié)課中,視頻播放極大地刺激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投入到數學課堂活動中,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汲取更多的數學知識.
二、導研是促使學生劃起在數學世界的船槳
“導研式”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提高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詳細了解每名學生的學情,以此來發(fā)現學生的長處以及短處;特別是學生的短處,教師要進行有針對性施教,幫助學生克服探究的難點,進而促使學生可以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獲取解決數學問題的有效方案,錘煉學生的靈動思維,并且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不斷完善他們的數學思維.比如,在學習“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我在黑板上寫下一個例題:在一個直角三角形中,角C為九十度,兩條直角邊長分別為六厘米和八厘米,以C為圓心,r為半徑畫圓,所畫的圓與斜邊的關系是什么?試解釋其原因,(1)r=5 cm;(2)r=5.5 cm;(3)r=6 cm,我問學生:“對這一問題,你們覺得切入點在哪里?”有的學生說:“根據給出的半徑大小畫出圓,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關系,”我反問:“那你們怎么知道圓與斜邊有幾個交點???”學生聽了補充:“通過勾股定理算出斜邊長為十厘米,再按照面積相等求出斜邊上的高,就可以算出圓的半徑,進而可以求出圓與斜邊交點的個數,明確圓與斜邊的位置關系.”在導研教學這一過程,教師不僅扮演著引導者的作用,而且還要關注學生在討論中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邏輯思維.
三、導思是推動學生行走在數學世界的綠燈
導思是“導研式”教學策略的最后階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完善好這個環(huán)節(jié),前面的教學效果才能有效體現.因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時,要指導學生做好教學反思和課后總結,促使學生不斷完善自身的數學知識體系,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和原理;同時,學生在反思的過程中,還能總結各種學習技巧和經驗,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拓寬他們的思維,進而促進學生既可以及時鞏固已有的知識,還可以幫助學生及時消化吸收新學的知識,實現“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在學完教材中的難點和重點時,我把學生分成五組,每組八人,讓學生再次回顧一下直線和圓有哪幾種位置關系,并且總結一下解決“直線與圓”相關問題的步驟,其中滲透著數形結合的思想,同時讓學生相互交流一下對這一思想的理解.除此之外,我在課堂上又給學生出了幾道“直線和圓”的練習題,以此來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靈活運用,進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借助導思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讓學生整理一下學習成果,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而且還能總結和羅列相關的數學知識,豐富他們的頭腦,不斷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把握好導問,導研和導思三個環(huán)節(jié),促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改變學生對數學的認知,奠定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要有敢于質疑,勇于表達不同見解的學習態(tài)度,并在數學活動中積極參與,進而在日積月累的練習中,提升自身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秦愛東.分層教學背景下初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展示的研究[J].中學數學,2018(24):62-63.
[2]陸建剛.問題,讓課堂充滿智慧的聲音——談“問題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實施[J].數學教學通訊,2018(3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