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芳平
六月份剛剛送走了一批畢業(yè)班的孩子,清楚地記得畢業(yè)考試那天,英語考試一結束,孩子們就擁到辦公室來七嘴八舌地說:老師,老師,聽力好難,我們都聽不懂,怎么辦……其實,考試一開始我就去各個考場外遠遠地望了望,一播放錄音,一部分學生一臉懵狀,露出了焦急的神情,我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想了很多。學生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在平時練習時,幾乎所有的聽力材料都是任課老師自己讀的,最多交換老師讀一讀,根本就沒有用磁帶、廣播之類正兒八經地訓練過。所以,突然出現(xiàn)一個陌生的聲音,學生顯得很不適應。這件事情給我敲響了英語聽力教學上的警鐘。另一方面,聽力在我們英語試卷中的比重是百分之三十,我覺得這個比重還是很大的,所以作為一名英語老師,我必須要重視聽力教學并進行一定的思考與實踐了。
面對這一現(xiàn)狀,我們該如何組織有效的聽力教學,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聽力水平呢?我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以仿促聽,培養(yǎng)語感
語感是指對語言的感知能力,語感的培養(yǎng)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而是要靠一定的積累,語感的提升對聽覺感知力是有一定幫助的。那么,培養(yǎng)語感就顯得至關重要,如何培養(yǎng)語感呢?我們可以給我們的學生聽大量的錄音材料,要求學生模仿語音、語調跟讀,而且一定要讀熟,一遍不行兩遍,兩遍不行三遍,在讀熟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背誦相關內容,一定的背誦積累有利于語感的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對有能力的學生,我們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因為課內的相關訓練實在有限,我們可以給家長一定的指導,給學生找一些英文歌曲、歌謠或者動畫片,一定要原聲的那種,因為我們的學生模仿力強,又喜歡歌曲、動畫等形式。讓小學生這樣做,既滿足了他們的“娛樂”需求,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了他們的語感。
以疑促聽,養(yǎng)成習慣
質疑是一切學問的開始,會質疑也是一項本領,帶著問題去聽錄音材料肯定比漫無目的地聽效果好。在做聽力練習之前,我們要告知我們的學生一定要先熟悉聽力題干內容,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一部分優(yōu)等生可以按照從整體到部分,從一般到具體,從要點到細節(jié)的思路預測一下問題的答案。熟悉題目之后,帶著問題聽相關材料,這時候還有幾個地方要注意。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是捕捉關鍵信息詞,每個問題中都會有一個或幾個關鍵詞,抓住了這些關鍵詞也就能找到解題的線索了。其次在聽的時候要做好一定的筆記,一般以幾個“w”為線索展開記錄,分別為who(誰),what(什么),when(什么時候),where(哪里),why(為什么),掌握了這幾個線索,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了。
以說促聽,同步提高
語言學習有它的特殊性,其中的聽和說并不是兩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平時訓練時我們要做到聽中有說,說中有聽,聽說結合。在眾多的形式中,聽說結合的理想之選是課前幾分鐘的 Freetalk,中年級的主題可以由老師定,高年級的主題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定。我的課前的 Freetalk是這樣安排的:首先根據學生對英語的掌握程度和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我把難易程度分為兩個等級,簡單級別的主題可以直接從課本中每個單元的主題里面選,比如自我介紹、節(jié)日等。增加難度后的主題是基于課本但又高于課本的內容,比如可以自擬主題,涵蓋游玩、天氣、購物等多項內容。Freetalk采取輪流的形式,力爭每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一個學生在陳述自己的內容的時候,其他學生就處于聽的狀態(tài),此時教師一定要抓住機會,就該生的表述向其他學生提出問題,面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的問題也要注意分層。以說促聽,同步提高,真是一舉兩得。
以趣促聽,建立自信
小學生有年齡小、活潑好動、模仿力強這樣幾個特點,在安排聽力訓練時也要考慮他們的這些特點。首先,小學生的年齡小,所以我們在選擇聽力材料的時候要把握好它的難易程度,做到循序漸進地安排。如果選擇的材料太簡單,學生可能沒有參與的積極性,如果選擇的材料太難,那么可能只有一小部分學生可以參與其中,其他大部分學生都只能袖手旁觀,學生獲得不了學習上的成就感。其次,學生活潑好動,所以進行聽力訓練的時候最好可以選用不同的練習形式,增加趣味性。就選擇的內容而言,可以不是單一的小語篇,我覺得經典的英文兒歌、有趣的英文動畫片都是不錯的選擇。就聽力播放的形式而言,也是可以不斷變換的,小語篇可以直接在電腦上播放錄音,也可以請平行班的英語老師幫忙朗讀,兒歌、動畫片則可以配上插圖或者動畫播放。再者,學生的模仿力強,所以我們選擇的材料要有代表性,語音一定要純正。在此過程中,對于學生取得的成績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幫助學生建立起英語學習上的自信心。
以評促聽,主動要聽
一提到聽力訓練,可能大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到老師帶著學生聽,學生始終是處于被動的地位的。當前倡導合作學習,合作學習的模式是團隊式的,在聽力訓練時,可以把學生分成一個個的小組,也可以把整班學生看作一個團隊,團隊在回答問題時講究的是一種協(xié)作精神,大家一起討論,最后給出一個相對令人滿意的答卷。在給出答案以后,可以請全體學生對該生的回答做出評價,評價時不要只是簡單地說是對或是錯,如果認同該生的回答,覺得是對的,那就要給出依據,如果不贊同該生的觀點,那么就請亮出你自己的回答,接著由別人來評價。對于一批學有余力的學生,在此基礎上還可以讓他們制定一份聽力訓練方面的自我評價標準,這個可以參照課本上的“tickingtime”,以一顆星、兩顆星、三顆星等為維度,然后一周或一個月可以讓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調整評價標準。我覺得只有這樣,才能改變學生的被動地聽的地位,變得主動要聽。
(蘇州市吳江區(qū)銅羅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