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
摘要:戲劇表演是我國藝術教育大系列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早在1949年第一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伊始就已著手將其同音樂、美術專業(yè)教育從大學專科,提高到了大學本科層次?!拔枧_表演基礎”又是戲劇表演的主要課程之一,該課程主要教授基礎的舞臺表演技巧,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上課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通過大量練習和訓練使學生通過自行體會、領悟從而發(fā)現(xiàn)對自己有用的東西。
關鍵詞:課堂實踐? ?綜合大學? ?舞臺表演
中圖分類號:J8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19)21-0164-02
作為全校公共選修課,“舞臺表演基礎”要面對的授課對象就不但只有藝術學院學生,而是全校所有文理專業(yè)的莘莘學子,所以在授課理念、內容、方式方法上不得不重新思考。在該課程中學生既是藝術內涵的體驗者,又是舞臺形象的創(chuàng)造者實施者,同時也是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學生的天性得以解放;審美得到提高;心理素質得到提升;創(chuàng)作潛能得到激發(fā);組織、編排能力也得到了鍛煉,進而達到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現(xiàn)狀分析及存在問題
舞臺表演基礎是現(xiàn)今國內戲?。娪埃┮魳奉愒盒9プx表演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但除戲?。娪埃┰盒M馄渌脑盒#ㄊ淮笠魳穼W院、123余所綜合大學中的藝術院校)在此課程的教學研究上均不夠重視,將其擺到了輔助課程甚至可有可無的位置,有單獨開設此課程的院校至今也無一套較為合理適用的教學大綱或編創(chuàng)出一本完善的授課教材。
2011年始我院將此課程作為音樂表演專業(yè)學生的必修課,2015年音樂學科組通過研究討論認為此課程極具實踐性非常符合學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方針,隨即又將此課程設置為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拓展課程,2016學年02學期筆者以全校公共選修課形式繼續(xù)開設此課程主要針對音樂學院學生授課,效果良好。學生對舞臺表演這一先前不重視或者說是空白的技能項得到了理論化體系化的補充,并且聽課學生在之后自身的舞臺表現(xiàn)以及音樂技巧展現(xiàn)能力上都有了長足進步(在這一學期的各專業(yè)課期末考試以及專業(yè)類比賽、演出中均有所體現(xiàn))學生的舞臺表演自信心大大增強。2017-2018學年筆者繼續(xù)開設此課程,并開放面向全校所有學院學生,最終選課爆滿。大部分選課的均來自外學院,音樂系的學生還因為沒能選上而怨聲載道。
二、課程改革的一些嘗試
(一)根據(jù)課時安排和學生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重新架構課程
由于先前此課程只針對音樂學院學生開設,所以在授課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都會主要圍繞音樂舞臺表演這一核心進行展開,并且由于音樂學院學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舞臺表演素質和欲望,所以課堂內容易展開進度也較快?,F(xiàn)課程加入大量外院學生,而此專業(yè)對于他們來說又十分陌生,幾乎是零基礎零經(jīng)驗具體行動能力上也會較之前學生有明顯不足,所以授課時要統(tǒng)一對待,在重視課堂實踐的前提下需加入更多的基礎理論知識并依據(jù)循序漸進的原則安排教學順序,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力求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和掌握。在教學實踐內容上也要換以話劇小品等通俗易懂的舞臺劇形式展開;先前的教學大綱是根據(jù)一學年一個單位編寫的,而現(xiàn)今作為全校公選課授課時間僅一學期,時間減少一半但內容不能減少,所以對授課計劃要進行重新編排,合并同類項、刪減重復內容、添加新內容、精簡提煉重點內容從而保證新計劃能滿足課堂進度。
(二)調整原有教師教法和學生學法
大學學習和以往的不同之處在于教師和學生應更多是一種合作而非從屬關系,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默契的配合,通過在課堂上的高效合作建立互信關系。首先要改變的就是授課形式,將“教師說學生記錄,背誦”最后通過薄薄的試卷宣判最終結果變?yōu)椤袄蠋熥鰧W生學”“又說又練”盡量把問題及時暴露在課堂上并通過相應練習將其解決,而非老師先一吐為快再把所有問題留作課后作業(yè)待學生完成。在每堂新課開講前筆者會迅速回顧前課要點,接著快速帶入新課內容,為的是將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運用新課知識去做接下來的實踐練習。屆時筆者只會成為一個旁觀者,觀察學生實踐的一舉一動,并在第一時間給予點播啟發(fā)修正,接下去課堂的進程將會以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所左右。實踐練習主要包括一些與新課知識點相關,針對性強,并帶有主題性的動作肢體語言及對話訓練等簡單內容排練。學生在教室里圍圈而坐,教室中間要留有一個足夠大的“舞臺”用于學生練習。形成一種演員在觀眾群體里表演,觀眾圍繞著演員,觀眾和演員相互交融、互補、反映的現(xiàn)代舞臺表演小劇場模式。
(三)調整原有評價體系
由于強調實踐性,所以考核也應以參考課堂實踐為主,改變期末的一紙試卷模式。調整為平時,期末成績五五開,其中平時成績包括:考勤、課后作業(yè)完成度、課堂實踐完成水平、課上參與度與教師的交流能力等;期末成績則為最終每一小組編排的小劇本展演情況(期末編排一個十分鐘以上的小劇本,以小組為單位每組五到七人,教師會在課上用DV錄制課下根據(jù)每一個人的表演情況酌情打分,給出每一位同學的文字評價,優(yōu)缺點和有待提高處,并對個別小組進行重新排演)。
(四)增加經(jīng)典表演藝術作品賞析
對于非表演專業(yè)的初學者來講再精煉的文字都是抽象的,由于此課程的特殊性導致光熟記知識概念是無法運用到實踐當中去的。所以時常穿插一些表演影像資料就顯得十分必要,教師可以通過這些直觀的視頻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體會課本上的表演知識點,從而使學生以模擬造訪等方式快速的運用掌握。
(五)增加學生上臺表演機會
舞臺表演需要一定面積的室內排演場地和最終的上臺展演機會,雖然如今我院提供的工會教室面積充裕可供平時排練,但還是缺乏真實的舞臺感,而且時常會和其他課程沖突,需要提前“預約”。一個沒有上臺經(jīng)驗的演員即使排練再放松自如一到正式上臺面對臺下無數(shù)目光的注視和臺上聚光燈的火熱照射是很容易思路全無滿腦空白。當然要達到良好的舞臺排演效果還需一定數(shù)量相應道具服裝配合,而不是單一的或者通過“臆想”出來的東西在那憑空演繹。
(六)“歌劇”表演藝術延展
歌劇是音樂與戲劇表演的結合體,該表演藝術綜合了音樂、詩歌、戲劇、繪畫、雕塑、建筑、舞蹈、燈光等一系列藝術元素以語言或人體形態(tài)作為傳遞信息媒介,而且更以抽象音符的運用作為表現(xiàn)思緒心態(tài)的手段,可謂是人類表演藝術的集大成者!歌劇表演是音樂化的舞臺表演,所以作為音樂系的課改課程,筆者認為應該將其引入從而成為舞臺表演基礎課程的一大補充和亮點。
當然“歌劇”元素的加入并非意味著全體學生去真正排演,因為這對于目前音樂專業(yè)本科生來講也具有一定難度何況其他理工科學生更是無從下手。而是要學生了解掌握如何完整深入地去欣賞體會一部歌劇,懂得去品鑒一部歌劇;了解掌握歌劇舞臺表演同話劇、音樂劇、戲曲等其他舞臺表演形式的異同點。而對于音樂專業(yè)且有興趣有能力的學生(具有扎實聲樂演唱表演水平)可以適當安排一些經(jīng)典歌劇片段進行分小組排演,最終結果可作為這些學生該課程的期末成績,亦可作為本課程課堂教學成果的一部分進行期末展演。
三、結語
筆者認為“新教法、促活力、謀發(fā)展”九字是高校課改的核心理念。所謂“新教法”是指要緊扣實踐注重過程評價,改變以往的期末評價方式,改變單一死板的課堂形式;“促活力”是最大限度挖掘課堂氛圍,使得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進來,品嘗到知識的甜頭并能積極同教師配合完成教學任務;“謀發(fā)展”是秉承藝術學院服務全校學生理念,通過此課程的開設解放學生天性,最終反哺到自身專業(yè)的學習研究上,為畢業(yè)后迅速形成職業(yè)能力奠定基礎。同時音樂系學生也能通過此課程增強舞臺表演經(jīng)驗,增加表演自信心,從先前只會在琴房“閉門造車”到如今能“粉墨登場”從而適應新時代對一位音樂人的需求。
參考文獻:
[1]王鵬.高校音樂專業(yè)課程中舞臺表演課的意義探索[J].大眾文藝,2016,(08):239.
[2]宋艷瓊.當前高校聲樂表演專業(yè)學生舞臺表現(xiàn)力缺失現(xiàn)狀與對策探討[J].戲劇之家,2016,(23):212.
[3]張曉君.高校音樂表演專業(yè)《舞臺表演藝術》課程教學思考[J].北方音樂,2014,(08):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