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林春
摘 要:一個舉重運動員可謂是力氣大如牛,但如果他不懂筆法,照樣寫不出強勁有力的線條。而一個書家倒不必有強健的肌肉,所需要的只是氣力。黃庭堅詩曰:“……誰知洛陽楊瘋子,下筆便到烏絲闌”。這“筆到烏絲闌”,靠的是書家的氣力。通過書法教學中所積累的線條力感訓練方法,筆者以提高學生書法鑒賞力和駕馭毛筆的書寫控制力等要素為目標,以線條的質感、力量感、立體感以及節(jié)奏感塑造為對策,為孩子們理解、參悟祖國傳統(tǒng)文化——書法打下應有的基礎。
關鍵詞:線條力感? ? ?正鋒運筆? ? ?“形”與“質”? ? “提”與“按”
古人云“字如其人”、“字是敲門磚”,說明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對于書法的看重程度。古人學習從練字做起,寫字即是做人?,F(xiàn)代社會的高速發(fā)展和電腦的出現(xiàn),鍵盤打字逐漸代替了實用寫字的功能,更莫說毛筆字的日常練習,諸多家庭的孩子毛筆也不常接觸。社會和家庭又因書法的實用性減少,社會上各種“菜刀”書法的出現(xiàn)和誤導,造成部分人不知道何為真正的書法。在書法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書法的興趣和鑒賞力顯得十分迫切,鑒于小學生學習書法的局限性和實效性,筆者從一筆一劃抓起,加強學生書法學習中對線條力感的訓練,作為書法教學和研究的重要切入點和突破口。
一、故事激趣,啟迪學生線條力感的意識
興趣被人們稱為“最好的老師”。教師抓住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持續(xù)時間短的心理特點,用講故事的方法激發(fā)起學生興趣,使學生的學習思維自始自終保持活躍、有效的狀態(tài)。適當?shù)匾霑ㄐ」适碌姆椒ù_實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課前五分鐘,給孩子們講張芝臨池池水盡墨;智永習字閉門不出十余載,退筆成冢之類的故事,使原本喧囂活躍的課堂氣氛馬上得以安靜。在教學楷書基本筆畫時,課前給孩子們講講黃庭堅觀看船夫劃槳而行筆法,歐陽詢在墓碑前學習筆法數(shù)日不走等經典書法故事。
二、心正筆正,重視學生坐姿和臨摹的指導
正確的書寫姿勢,是寫好每個字的基礎。
筆者首先從執(zhí)筆和坐姿抓起。學生的姿勢不正確,不但不利于寫好字,而且會對學生的身體造成很多的危害,因此筆者十分重視書寫姿勢的教學。為使學生準確地掌握書寫姿勢,通過觀察書寫姿勢圖、優(yōu)生示范,并做到隨時提醒,逐個糾正來達到正姿的目的。
三、夯實筆法,以楷書筆畫為基點錘煉線條
1、力求線條的質感,體現(xiàn)“張力”所在
當前,在筆者從事的小學書法教學中,發(fā)現(xiàn)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孩子們書寫的筆畫缺乏力度,毫無生氣,線條甚至無質感可言。眾所周知,書法著重的是筆力,正如古人總結的“錐畫沙”、“印印泥”、“折釵股”、“屋漏痕”等筆法,主要是從筆力美的創(chuàng)造這個角度提出來的。
(1)“正鋒”用筆
正鋒用筆,即行筆過程中使筆桿和紙面保持垂直,筆鋒始終在線條中心藏頭護尾,不露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終,中間部分的行筆取澀勢,以使點畫線條渾圓淳和,力含其中。
教學讓學生對比硬筆字與毛筆字的基本區(qū)別,通過書寫和比較讓孩子們體會到,用硬筆寫字,線條都是一般粗細,看不出寫字者用力輕重、停頓、加速。用毛筆在宣紙上寫成的字則迥然不同:其點畫或粗或細、或重或輕、或行或停、或快或慢的不同樣式躍然紙上。因此說,正鋒行筆相對于側鋒來說,紙的受力面積較小,筆力要強一些(見圖2)。因此,我們也可以把由此而形成的筆力理解成為書寫者所顯示的駕馭這門藝術的能力。
(2)巧于“提”、“按”
課堂上讓學生明白如何區(qū)別書法作品中“提”、“按”?一個字中的各種線條的或粗或細、或輕或重,主要是由這種提按用力的方法得到的。以楷書的筆劃教學《橫折》、《寶蓋頭》以及 “周”字的書寫為例,如圖3中“寶蓋頭”的書寫。書寫柳體楷書起首處往往方筆居多,藏鋒逆入,故發(fā)筆處便要提得起。然后在學生的練習中告訴他們,“提”是腕中的一種感覺,是暗中運氣,將鋒提起使筆身保持一種挺立之狀,而點畫仍須平實飽滿。學生在反復的練習中慢慢感受到,“提”“按”的把握是線條力感的關鍵,提筆可使線條顯得精細有力,輕盈流暢;按筆則使線條粗重有力,凝重沉著。
(3)注意紙品
紙張吃墨能力不同,寫出的效果不同,練習中要善于把握,生宣吸墨能力較強,書寫時較其它的紙更難掌控,一般來說,生宣適合寫行書、草書等書體。半生宣、熟宣吸墨能力比生宣要弱些,常用以書寫楷書(包括小楷)、小行書、篆書等書體,而生活中常見的還有寫春聯(lián)的紅紙,則吸墨能力更弱,有的甚至與白光紙接近。課堂上,筆者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幾種不同的紙,有鉛畫紙、白光紙、生宣、半生宣、熟宣,元書紙等,讓學生親自上來體驗書寫的不同感覺和效果,然后分小組討論,列表說明各種紙品的書寫性:
最后提醒學生,臨習古人的書法作品時,還要思索古人是用什么樣的紙、筆來寫出該作品的,盡量選擇與之相接近的書寫材料來臨習。如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小楷作品,若用生宣臨摹,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所以,完成一幅好的書法作品對紙品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4)注重讀帖
清代書法家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曾說:“先能察,后能擬。察進一分,擬近一分;擬近一分,察近一分,終身不復止”??梢娮x帖與臨習是互相促進的,把帖“讀”好再“臨”,以此交替往復,才容易進步。教學中讓孩子們靜下心,認真讀帖。引導孩子們觀察字帖上的字,通過教師的直觀演示,引導他們思索、想象古人書寫的過程及細節(jié),由字到行,再到整篇作品。
針對讀帖的不同效果,通過開展小組合作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兩組,一組直接拿筆臨摹,另一組先觀察字中主要筆畫的“起、行、收”并書空,在觀察《玄秘塔碑》中的“真容”后再動筆書寫。課中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效果:沒有通過細心觀察就直接上手臨習,與抄書無異,他們只停留在用單一的筆法去表現(xiàn)(如圖4中前三張作業(yè))。另一種情況是,多數(shù)孩子已經學會初步的“讀帖”不僅重視字形,而且努力追求線條的變化,雖然談不上有成熟的筆法,但是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有了讀帖的初步意識(如圖4中后三張作業(yè))。
用學生所能想到的不同方式書寫相同的筆畫,并讓其仔細觀察筆畫質感。然后看古代原作(高清電子版)(見圖5)進行對比,開闊眼界,事半功倍。
2、追求線條立體感,鍛造書中上品
我們知道,在中國書法的審美因素中,歷來推重“圓勁”?!皥A勁”指的就是立體感。在小學書法訓練中,我力求學生做到以下兩點:
(1)會控制筆鋒
宋代米芾說:“得筆(得正鋒的用筆效果),則雖細為髭發(fā)亦圓;不得筆,則雖粗如椽亦扁?!逼渲兴f的“圓”,指的就是線條的立體感。如何讓孩子們理解這種深奧的“概念化”的術語? 教學中,在書法投影儀上用直觀的演示,邊向學生分析線條立體感形成的原理:由于正鋒用筆時,筆毫著紙時的壓力分布是沿筆鋒中心線壓力最大,向兩邊副毫壓力逐漸減少,運筆時會出現(xiàn)中間厚邊緣薄或中間潤邊緣燥的細微差異,這樣,容易形成圓勁的線條,我們所追求的線條“圓”形的立體感,就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出來了。
(2)掌握換筆調鋒
換筆也稱換向是毛筆調鋒的主要手段,尤其是行筆過程中,讓學生做到遇筆畫轉折處必須提筆換鋒轉向,即把筆毫輕提,重復頓下,換向運行。在柳體楷書《捺》、《橫折》等筆劃的教學中,筆者是這樣引導學生練習調鋒的,一方面發(fā)揮出毛筆最大彈性又不至于使筆毫變形。如果一味扭曲筆毫,導致筆毫變形,紙面自然無法均勻入墨,筆畫無“力”可言。另一方面,注意運筆速度,力求沉穩(wěn),自然見力。筆者擷取了幾位學生在掌握正確筆法前后的作業(yè)對比,如圖7所示,有無“得筆”就一目了然了。
(3)感悟線條動性
動性之“動”者,即指線條的流動韻律。教會學生用墨、行筆和馭筆,理解墨濃筆滯,動感弱;墨潤流暢,動感強;筆緩則動感弱,筆捷動感強;但墨過淡則線條腫漲,缺乏神采;運筆過速,則線條易浮滑輕薄的道理。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執(zhí)筆需靈活虛寬,圓轉自由,用墨要濃淡相宜,滲化自然,行筆要流中有留,“快而不燥”,沉著果斷,運筆不能一味緩慢,也不能一味快捷,只有交替運行,才易形成具有律動美的線條。
3、探求線條節(jié)奏感,呈現(xiàn)“活力”萬千
孫過庭《書譜》中說:“一畫之間,變起伏于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于豪芒。”教學中讓學生學會辨認線條的質量,粗細一致而沒有節(jié)奏的線條是不能引起人們美感的,所謂抑揚頓挫,提按起伏,雖然沒有聲響,但卻具有音樂的旋律,這就是書法何以能夠感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楷書柳體教學中的《豎彎鉤》(如圖7)的教學,尤要突出線條的立體感。讓學生了解線條在構成過程中筆的運動特征——松緊、輕重、快慢,就是線條節(jié)奏的具體內容。書法之所以能夠表現(xiàn)出很多書家的個性,是因為每位書家生命的活力都體現(xiàn)了線條節(jié)奏感的審美價值。
四、完善評價,建立多元評價機制
1、課堂內評價,于“解惑”中提升
注重從多角度、多方位去對學生的書法學習進行評價,經常性地在巡視過程中就給予學生鼓勵和肯定,提高學生書法學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從而增強書法練習的效果。同時,在書法課堂教學過程中建立一種民主、平等、和諧、親切的師生關系,學生就能夠在愉悅的心情下學習,就能夠積極投身于書法學習的過程中,從而吸引學生去主動練習書法,提高書法能力和素養(yǎng)。
2、活動中評價,于“無聲”中“潤物”
結合課堂教學,筆者每年都適當?shù)匕才帕艘徊糠忠詴橹黝}的活動,如組織校級書法現(xiàn)場比賽和優(yōu)秀作品展覽,組織部分學生參加縣級或省市級的書法賽,如教育系統(tǒng)中小學生藝術節(jié),浙江省中小學生“蘭亭獎”等系列比賽,以活動引領學生參與,以競賽激勵學生進取。
黨的“十九大”召開之際,書法社團的同學們進行了“為黨的十九大獻禮”書法創(chuàng)作活動,孩子們用心書寫了對祖國,對黨的滿滿的祝福。最后將孩子們的作品拼貼成“迎十九大”的字樣,令往來的師生、到訪的領導嘉賓,嘖嘖陳贊!
書法在老百姓的心中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春節(jié)前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lián),每年這個時候組織學生送“?!边M社區(qū),(如圖8)鍛煉學生現(xiàn)場書寫能力,更是給了孩子們一個展示自我價值的平臺和機會。通過這些活動,既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陶冶了學生的情感,又增強了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
綜上所述,作為新時代的一名書法教師,我們的教學目的不在于自己所教的學生今后是否能成“名”或成“家”,而是能否真正體現(xiàn)出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這一功能。唐代書法家孫過庭說:“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終篇之準”。在教學中,教師向學生傳授正確的書寫方法是第一重要的。正確的書寫方法是學好書法的必由之路,就學生而言,學習書法并不像學習其他一些學科那樣,只要會死記硬背就能學好,他需要的是悟性和眼力。有了一定的悟性和眼力,就使他們在整個書法學習的過程中,能更好的去體悟其中諸多的方法和知識。
參考文獻:
[1]《歷代書法論文選》 上海書畫出版社 1979年10月第一版
[2]《書家必攜》? 黨禺編 河南美術出版社 1992年8月第一版
[3]《柳公權書法名品全集》張速 編 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 ? 1998年1月第一版
[4]《書法賞評》 胡志平? 主編 2016年雙月刊第三期
[5]《篆隸——書法自學叢書》 上海書畫出版社? ? ? ?1986年6月第一版
[6]《中國碑帖名品25:王羲之王獻之傳本墨跡》上海書畫出版社? ? ?2013年8月第一版
(浙江省龍游縣實驗小學? ?浙江衢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