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鈺
沈陽師范大學,遼寧 沈陽 110034
工傷保險代位求償制度下的代位求償權是指勞動者在生產勞動作業(yè)的過程中發(fā)生了工傷,依據(jù)社會保障法需要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醫(yī)療等費用,但因為用人單位拒不支付,所以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和有效的救治補助,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勞動者費用,而先行支付這部分的費用理應需要用人單位償還,用人單位不清償?shù)?,工傷保險基金的經辦機構可以依據(jù)社會保險法的規(guī)定對用人單位代位求償,即取得了代位求償?shù)臋嗬M瑯?,面對侵權的第三人,由于第三人的侵權原因使勞動者產生工傷,第三人不能進行辨別確認或者侵權的第三人惡意不給付賠償費用,那么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保險費用后同樣可以向侵權的第三人追償,即對侵權的第三人行使代位求償權。而代位求償權的費用可以依據(jù)《工傷保險條例》的標準追償。
首先,工傷保險代位求償權能夠有效地保護工傷保險基金的利益。工傷保險的代位求償權實質上是先行支付制度的衍生品,而工傷保險先行支付制度的產生是為了保護工傷職工能順利取得救治的醫(yī)療費,不耽誤救治。先行支付制度從原則上排除了工傷職工向侵權的第三人或者單位行使代位求償權。這節(jié)省了救治時間和更有效地保護了工傷職工的生命、財產的安全。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制度的產生充分發(fā)揮了社會保險基金保障的作用。但先行支付制度也出現(xiàn)了巨大的負面影響。有統(tǒng)計指出先行支付制度的產生會使大部分和潛在的勞動者獲益。這就增加了工傷保險基金的風險性。從而勞動者為了及時獲取醫(yī)療費等報酬就會與用人單位或者侵權的第三人妥協(xié)。那么本不該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費用會因為其不當交易先行支付了報酬,進而造成了保險基金的損失。
其次,工傷保險代位求償權能夠降低工傷保險基金的風險。首先通過代位求償權把已經支出的費用追回,那么工傷保險基金一方面保護了工傷職工的權利,另一方面也讓本應該支付費用的用人單位或者侵權的第三人償付了報酬。通過這種方式保護了工傷基金的利益,降低了工傷保險基金損失的風險。
最后,工傷保險的代位求償權是為了配套出臺先行支付的法律法規(guī)而產生的,因為一旦出現(xiàn)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不能使先行支付的費用回歸,就會造成風險,通過代位求償制度,恰恰能夠彌補這一不足,使其風險性降低或者消滅。
1.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界限模糊
工傷保險基金支付范圍雖然法律有規(guī)定,但是較為籠統(tǒng)沒有詳盡的規(guī)定范圍界限。這樣就會使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根據(jù)我國《社會保險法》的相關規(guī)定,職工遇到了工傷的情況,工傷保險基金先行賠償,但是就單位而言,其實施的細則沒有確定就會形成兩種觀點,第一種觀點,如果職工認定為工傷,但是其所在單位沒有繳納工傷保險費,那么社會保險法適用的前提就出現(xiàn)了矛盾,因為該法規(guī)定了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前提條件就是單位要繳納工傷保險費,所以工傷職工只能要求單位支付費用。第二種觀點,當用人單位繳納了工傷保險費且出現(xiàn)第三人侵權的情況下,其賠償?shù)姆秶:鶕?jù)相關的案例可以看出,醫(yī)療費用不能重復賠償,那么實際上就暗示了工傷職工就只能先要求賠付醫(yī)療費用,第三人或者用人單位賠付的負擔就減少了。
2.工傷保險基金監(jiān)管不嚴
工傷保險基金監(jiān)管問題也是基金安全問題,同時也是工傷保險基金面臨的一大挑戰(zhàn)。如果相關行政部門監(jiān)管不嚴,基金風險就會直接威脅到基金的安全。工傷保險基金的資金來源是用人單位參保繳納的工傷保險費用,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本著收入和支出平衡的基本原則來運行社會保險基金。以實際支出為參考。通過調節(jié)浮動費率和差別費率來變動保險基金的征收。既要承擔依法參保的用人單位受傷職工的工傷保險待遇的風險,又要支付未依法參保的用人單位的職工的工傷待遇和醫(yī)療費用。隨著用人單位的范圍擴大,社會保險基金的支出范圍也隨之擴大。社保經辦機構在先行支付之前未從未參保職工處獲得資金來源支持,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基金赤字。因為追償機制的運行不利,社保經辦機構先行支付了相關支出后,從用人單位和侵權的第三人那里很難補充,因此保險基金的支出和收入很難達到平衡。一旦侵權第三人與用人單位惡意串通導致工傷保險基金入不敷出,就會損害到下一個先行支付的對象。
在因第三人侵權行為引起的工傷事故中的工傷保險基金代位追償,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是工傷職工辦理了工傷保險在遭遇第三人侵權產生工傷后,第三人拒不賠償,這時候為了保護工傷職工的利益和生命健康財產的安全,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工傷職工醫(yī)療等費用,進而依據(jù)社會保險法的規(guī)定取得了向第三人追償?shù)臋嗬?,但是被侵權的工傷職工在侵權責任法的角度還獲得了一個權利,即人身損害請求權,根據(jù)侵權責任法的規(guī)定,當事人在人身、財產等相關權利受到不法侵害后,可以要求義務人對其進行相應的賠償。對于侵權的第三人來說,他面對的就是兩種法律關系請求權的給付,從法理的角度,既不能讓被侵權的工傷職工獲得雙倍的賠償,也不能加重侵權的第三人負擔。為了保護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性。當工傷保險基金先行支付之后,受侵害的工傷職工實際上讓渡了自己的人身損害請求權。這樣更好地解決了兩種法律關系請求權的救濟。
第二種情況是工傷職工未繳納工傷保險基金的情況下發(fā)生第三人侵權。根據(jù)社會保險法的規(guī)定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既可以向工傷職工單位代位求償又可以向侵權的第三人代位求償。工傷職工受到第三人侵權時與未繳納工傷保險的單位發(fā)生沖突,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實際上可以向侵害的第三人或者未繳納工傷保險的單位行使代位求償權。如果從工傷職工的角度來看,根據(jù)社會保險法的規(guī)定無論工傷職工是否繳納工傷保險基金,他都可以向工傷保險基金主張先行支付。工傷保險基金只要是為工傷職工償付了費用原則上都可以代位求償。
關于法律制度層面要做到保證工傷保險基金的利益最大化,其適用法律要清晰具體,所以有關社會保險法與其他法律競合的情況要做明確的司法解釋,在何種情況下適用何種法律。但是在保障當事人利益的時候要符合集體利益和國家利益至上的基本原則,不能讓第三方或者當事人獲得除了自己應該被賠付的利益之外的收益,損害了工傷保險基金的利益。在探究第三人侵權和未依法繳納工傷保險的單位工傷保險基金該向誰代位求償,總的認為在工傷保險代位求償權和第三人侵權請求權發(fā)生競合的情況下,有關法律法規(guī)要規(guī)定明確,避免兩種責任主體相互推搡的情況出現(xiàn)。從實際賠償?shù)慕痤~出發(fā),如果類似醫(yī)療費用相同賠付的項目原則上可以有利于使工傷保險基金利益最大化的賠付標準,類似可以同時獲得的賠償都納入基金當中。
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依賴于政府的有效監(jiān)督和其他行政部門的強力監(jiān)管。國家的行政強制力量可以保證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性。同時如果政府或者管理社會保險基金安全的行政有關部門存在失職或者瀆職的行為造成嚴重后果的,要對其失職或者瀆職的行為承擔相應的責任和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我國出臺先行支付金的追償暫行條例就要從法律的角度要求政府有權監(jiān)督。從制度設計上為了保證工傷保險基金的安全性和不損害人民公眾的利益,政府和相關行政部門應該配合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對侵權的第三人或者單位把應屬于自己的利益追償回來。這種責任重擔不能單純地讓社會保險機構獨自承擔,也不能讓不利后果最后落到工傷職工或者勞動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