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大璽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應用題所占的比重不可小覷。小學階段數學所涉及的應用題主要為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對簡單數量關系和邏輯關系分析能力。而教師要想方設法教會學生如何掌握應用題解題技巧。因此本文將圍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方法展開探究,以供大家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方法
目前,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在應用題教學和學習過程中,教師以及學生雖然消耗的時間比較多,但卻無法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學生的數學水平依舊處于較低的狀態(tài)。因此,大力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方法,全面提升學生應用題的解題能力,是小學教師面臨的首要任務。
一、教授學生正確的審題技巧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在所做錯題中的大多數學生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壓根沒有弄清題目本質何在,往往對題目不能夠準確把握。因此在教授應用題時,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教孩子如何審題。在出問題的學生中,很多人精神不集中,因此這時候可以采取讓學生將題目讀出聲方法,增加其對問題認識的集中注意力。第二步就是在學生讀題清楚以后開始找出題干中的問題。在找問題的時候,要教會孩子附屬題意,尤其是在繁瑣、冗長的題目簡化,將不需要的描述去掉,用通俗易懂的話進行描述,使得題目簡單明了。如果題目審清,并能夠找出題目中的準確問題,第三步就是需要找數量關系。無獨有偶,任何小學階段的應用題的考察點都有一定的數學關系蘊含其中,也就是說能夠準確把握應用題題目中數量關系也是解題思路關鍵的一點。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較差,很難發(fā)現應用題中的陷阱,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審題,使學生了解每句話的含義以及應用題考查的知識點,以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例如:王師傅原來每小時可以加工30個零件,采用新的加工技術后效率提高了20%,問王師傅現在每小時可以加工多少個零件?這道題目中需要注意的是現在的加工效率高,而且比原來提高了20%,要想得出現在的零件數量應該用原來的零件數量加上多出的20%,所以列出以下式子:30+30×20%=36(個),即現在每小時加工36個零件。教師要引導學生耐心、細心的審題,從題目中尋找邏輯關系,并學會正確的使用運算符號,這是學生學好應用題的關鍵。
二、訓練學生的解題思路
小學生處于剛接觸應用題學習的階段,他們在解題時經常會感到一頭霧水,找不到解題思路。因此,在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并采用創(chuàng)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解題思路的訓練,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解決數學應用題的信心,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例如,以“四則運算”為例,在講述教材內容時,我為學生出了一道應用題:一箱橙汁共12瓶,售價為48元,小明買了3瓶,應該付多少錢呢?為了讓學生能夠解決上述應用題,我?guī)ьI學生閱讀了題目,并對學生進行了指導,使學生找到了解題思路,例如,我將問題進行了拆分,先向學生提問到:一箱橙汁共12瓶,售價為48元,那么,一瓶橙汁多少錢呢?這是學生常見的數學問題,學生很快就列出了算式,并計算出了結果:48÷12=4。然后,我又向學生提問到:一瓶橙汁4元,小明買了3瓶,應該付多少錢呢?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很容易就得出了結果:4×3=12。最后,我讓學生結合自己學到的知識,將兩個算式合并為了一個算式,并對學生進行了講解,使學生學會了應用新知識解決應用題。這樣,教師通過拆分問題,對學生進行了解題思路的訓練,不僅提高了學生解決數學應用題的信心,還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三、培養(yǎng)學生解題時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
在解一般應用題時,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分析等量關系的能力。如:某廠要加工零件7800個,前5天平均每天加工400個,余下的要在10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加工零件多少個?當學生弄清題意后老師就提問:要想求平均每天加工零件多少個,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余下要加工多少和需要的時間)用哪個等量關系?(余下要加工的量÷余下的時間=平均每天要加工的),余下要加工的量,題里沒告訴我們又要怎么求?用哪個等量關系?(一共要加工的一前5天共加工的=余下要加工的量),前5天共加工的又沒告訴我們要怎么求?用哪個等量關系?(平均每天加工的400×5天=前5天共加工的)一個題目分析下來要用到好幾個等量關系,只有這樣一步一步分析等量關系,學生才能找到解應用題的途徑,才能正確列式解答。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列表或畫線段圖的能力
畫圖分析應用題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需要在整個應用題教學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應用題是比較抽象的,用列表或畫線段圖分析能幫助學生弄清題里各數量間的關系。一般應用題中可以借助列表進行分析,根據題意中的實際數列表,求出要求數。例如,雞兔同籠問題可列表加以分析,從表中很容易看出,雞兔共有的只數、共有的腿數、雞多少只、兔多少只,用這種方法分析這類應用題即使程度再差的學生都能解答,特別是中下生效果很好。另外,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可以畫線段圖幫助分析。分數、百分數應用題借助線段圖能夠幫助學生弄清有關數量和標準量的關系,找到解題的途徑。教學時,我經常指導學生作畫線段圖訓練,使學生掌握作圖的基本方法,同時引導學生認真看圖,分析思考,理解數量關系,使學生的思維與作圖同步進行。這樣就能充分發(fā)揮線段圖的直觀啟示性。例如,在教授《多邊形的面積》這部分知識時,為了增強學生們的理解,鍛煉學生們的解題能力,應指導學生們在解題過程中,將題干信息進行整理,作出條件關系圖,如,一個面積為6.3平方厘米的梯形,上底為1.4厘米,高是1.2厘米,那么這個梯形的下底為多少厘米?這時學生們便可以結合問題,畫出圖形,幫助學生輔助理解。這樣一來,通過作出條件關系圖,提高了學生們的解題效率。
五、結語
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小學數學教師應立即轉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重視運用新型的多樣化的教育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造生動活躍的課堂環(huán)境,使學生的思維保持在活躍狀態(tài),有助于學生思考和研究數學問題,進而提高應用題的解題水平。
參考文獻:
[1]龍璐.關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應用題教學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0):121.
[2]鄧晶晶.小學高年級數學應用題教學的基本途徑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