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關鍵詞]婦女;基層治理;工作意愿
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會區(qū)域治理體系建設,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發(fā)揮社會組織作用,實現(xiàn)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jié)、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占人口半數(shù)的婦女,理應與男性一起成為社會治理的主體。但在紅河州,農村婦女參與基層管理嚴重不足,在農村女村委會主任這一指標離《紅河州婦女發(fā)展規(guī)劃(2010-2020年)》中2020年目標值10%以上,還相差甚遠,在一些縣(市)女村委會主任人數(shù)甚至為零。
一、紅河州農村婦女參與基層管理決策的意愿調查分析
本文通過對紅河州13縣(市)52個村514個18歲以上婦女的調查數(shù)據,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從個體特征、角色和能力認知、家務勞動情況、社區(qū)資源、支持網絡等五個方面對婦女到村委會工作意愿的影響進行分析,構建計量模型如下:
ln(Pi/1-Pi)=α+β1X1i+β2X2i+β3X3i+β4X4i+β5X5i+εi
在對數(shù)式中,α為隨機常數(shù)項,β為自變量系數(shù),表示每變化1個單位婦女愿意到村委會工作的與不愿意到村委會工作的發(fā)生比的自然對數(shù),X為自變量,εi 為隨機干擾項。
利用Stata13.0軟件對模型進行估計,研究結果表明:子女數(shù)量、政治面貌、家庭年均純收入、能否勝任村委會工作的能力認知、家庭成員支持五個變量對婦女到村委會工作的意愿在統(tǒng)計上顯著。
二、提高農村婦女參與基層管理和決策的建議
(一)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引導村民樹立正確的社會性別意識
重視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宣傳教育,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要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等進行宣傳,讓男女平等的意識深入人心,爭取男性特別是家庭成員中的男性對婦女的支持,引導男性積極參與家務勞動,最終實現(xiàn)性別平等、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抓住重點人群,加強對村組干部、黨員同志的宣傳教育。村組干部、黨員同志不僅要加強對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的學習,還要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踐行,尤其黨員同志要在思想和行動上發(fā)揮先鋒模范作用,進一步影響和帶動普通村民樹立正確的性別意識。
(二)加強婦女能力培訓,提高婦女綜合素質
村民委員會對內要承擔著本村生產服務和協(xié)調工作,辦理村內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yè),調節(jié)民間糾紛,協(xié)助維護社會治安,對外要協(xié)助鄉(xiāng)(鎮(zhèn))政府開展工作,所以進入村委會工作需要具備較高的能力要求。而根據調查和分析,能力恐慌是影響農村婦女到村委會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整合、優(yōu)化教育資源,提高婦女終身教育水平。充分利用農村資源,開展多樣、靈活、方便的教育活動,滿足婦女個性化的學習和發(fā)展需求。學習培訓,都需要融入社會性別視角,針對婦女的特殊需求,開展有針對性的培訓,幫助農村婦女掌握好農業(yè)與非農產業(yè)技能,促進自身更好發(fā)展。針對婦女到村委會工作“能力恐慌”問題,基層政府和婦聯(lián)、民政等部分要對婦女開展以“村委會工作內容”“村委會工作方法藝術”的相關主題的專門培訓,使婦女認識村委會的工作流程、工作內容,掌握村委會工作的方法,克服“能力恐慌”,促進婦女積極參與村級管理和決策。
(三)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建設,拓寬婦女參與渠道
2010年10月新修訂的《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完善了村民自治制度,進一步體現(xiàn)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精神,將村委會成員中“婦女應當有適當名額”修改為“應當有婦女成員”。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對此有誤解,認為“應當有婦女成員”指的是要有婦女來擔任婦女委員。因此,建議應進一步修改補充為“鼓勵婦女參與基層管理與決策,除婦女委員外,鼓勵增加婦女在委員中的數(shù)量”。這種表述,一是對國家鼓勵婦女參與基層管理與決策的導向進行了強調說明,二是強調在婦女委員外,鼓勵增加村級婦女干部數(shù)量。同時,借鑒《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對村民會議中婦女村民的比例規(guī)定,在日常的會議中,對婦女參會人數(shù)做出規(guī)定。建立農村婦女干部、女黨員的培養(yǎng)選拔制度,把村婦代會主任和符合條件的婦女提名為村民委員會成員候選人,將鼓勵思想覺悟高、能力強的婦女加入中國共產黨,注重培養(yǎng)女性明白人、帶頭人。
(四)加強婦女自治意識的培養(yǎng),提升婦女的政治效能感
加大對村民自治制度的宣傳教育,使廣大婦女認識到村民自治制度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精神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jiān)督的制度規(guī)定,使她們認識到作為村民中的一員有權利和責任參與社區(qū)自治。樹立“我為婦女發(fā)言”的群體意識。因為女性與男性相比,所具備的生理功能不同,受社會文化、社會制度的影響不同,婦女有特殊的利益需求,只有婦女為婦女群體出聲,訴求才具體才完整。完善婦女群眾提出意見和建議的信息反饋機制,增加婦女的政治效能感。當婦女認為她自己的參與行為對選舉、決策、管理和監(jiān)督沒有作用時,如果能建立起信息反饋機制,對婦女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進行反饋和回應,將會提升婦女的政治效能感。政治效能感的提升反過來有利于婦女參與農村的決策與管理。
參考文獻:
[1]滿先進、吳俊明.父權文化視閾下影響農村婦女參政的原因及對策——以安徽省寧國市為分析藍本[J],安徽理工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5(4).
[2]王冬梅.村落文化視野中“女村官”執(zhí)政的反思 ——以河北 H 村為例[J],婦女研究論叢,2010(4).
[3]朱小寶.當代女性與中國社會治理[J],中華女子學報,2017(5).
[4]盧靜.對昌吉州農村婦女參政情況的調查與思考[J],中共伊犁州委黨校學報,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