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貝
【摘要】本文通過對石油的根本屬性的分析,得出其同時具有商品屬性和投資價值。由此,石油的價格同時受到商品市場的供求關系,以及金融市場的資本流動的的影響。為了降低我國石油價格受到波動的影響,為工業(yè)發(fā)展提供穩(wěn)定的發(fā)展環(huán)境,我國應多方面著手。
【關鍵詞】石油價格? 商品屬性? 投資價值
最近伊朗之地又起爭端。提及中東,感覺經常出現在新聞一線,政治沖突的焦點,甚至硝煙焚起之地。而導致中東如此動蕩的根源,就在于其地下的石油儲備。石油到底又怎樣的魔力,使各國如此覬覦。
首先,石油是實現現代工業(yè)生產不可或缺的原材料,被譽為“工業(yè)的血液”,并且目前還沒有發(fā)現任何替代品。其次,石油是現代能源結構中的基石。雖然各國都在倡導能源多樣化,清潔化,但是在石油依舊是產能比重最大的資源。由此,石油可以說是一種戰(zhàn)略性資源。除此之外,石油亦表現出獨特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分布不均性。從儲量分布來看,OPEC組織占據了全球71.6%的石油儲量,而非OPEC國家石油儲量僅占到28.4%。綜上所述,石油自身的戰(zhàn)略性、不可再生性意味著這一稀缺資源必將成為各國爭奪的對象,而分布的不均則會導致圍繞這一資源所形成的國際貿易、聯(lián)合抑或爭端。
這一資源主導著世界能源格局的變化及國際關系的發(fā)展,它不僅對于世界各國的經濟產生直接影響,更對各國的政治、文化方面有重要意義。在這種背景下,石油價格形成機理的研究就具有重大意義。本文旨在梳理石油價格變動歷史,然后運用古典經濟理論,探討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因素和傳導機制。
一、文獻綜述
在該論題上,已有許多學者進行了相關的研究。王堯通過向量自回歸(VAR)模型探究影響石油價格的金融因素,而金玉靜則在通過ARIMA-GARCH分階段干預模型及傳遞函數模型深入剖析了突發(fā)事件這一具體因素對石油價格的影響。在石油價格波動對各方面要素形成的影響方面,李薇探討了國際石油價格對宏觀經濟的影響機制,朱清波與蔣小琴分別中講述了關于石油價格與貿易及物價間的關系??偠灾?,在眾多對油價波動的探究后,該課題依然有著重要的探討價值。
二、影響石油價格的因素
石油,作為生產的基礎材料在市場中交易,其價格波動符合一般商品的供求規(guī)律。但是,另一方面,作為工業(yè)中不可替代的資源,注定了其永不枯竭的需求,這就使其又被賦予了高額的投資價值。所以,石油的價格波動,其實具有兩面性。
(一)石油的商品屬性
從商品的屬性來說,石油的價格上下波動。除此之外,依照古典經濟學,只有當市場出清,即供求平衡時,市場才處于一個穩(wěn)定狀態(tài)下。而在供給大于需求時,商品價格下行;需求大于供給時,商品價格上行。因此,無論是供給端的變化還是需求端的變化,都會導致石油價格的波動。
在這里,對于供需這一影響因素,應從供應與需求兩方面來分析。對供給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OPEC組織。目前,OPEC組織控制了全國約三分之二的石油儲量,雖然二十世紀 年代 以來,非OPEC組織亦逐步提高了開采技術、開發(fā)了更多原油開采地,但其原油儲量、開采成本仍劣于OPEC組織,同時也沒有形成開采出口更集中的組織,因此世界市場中原油的價格更大程度上仍取決于OPEC組織的調控。該組織中各國在統(tǒng)計及預測數據后,共同決定當年的原油的開采量,并通過增加或減少開采量以達到控制市場油價的目的。
1973年10月,美國向以色列提供武器以供其發(fā)動針對敘利亞及埃及的“齋月戰(zhàn)爭”,OPEC即對美國實行禁運,導致美國原油供應不足,需求不斷攀升,國內油價暴漲,從而引發(fā)了第一次石油危機。
而對需求起主導作用的主要是各石油消費國的自給率。各個國家受本國的原油儲備多少、開采技術高低所影響,原油自給率有所不同。自給率的高低決定了一個國家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若自給率處于較高的水平,對進口石油的依賴度即降低,從而不易受國際石油價格波動的影響,即更易穩(wěn)定油價。且自給的原油價格往往較進口的原油價格偏低,因此當一個國家的原油自給率上升,國內油價相應下降。中國近年來即努力提高石油自給率,使其保持在百分之八十并提高至更高的水平,以保證自身油價的穩(wěn)定。
(二)石油的投資價值屬性
石油具有的戰(zhàn)略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在各類商品中占據了不可或缺的地位,這就決定了石油不只是普通商品,它憑借自身的高價值成為了一種投資手段。這也意味著石油的價格受組織或個體的投機心理的影響。
油價不完全由供給決定,相對于客觀的儲采比來說,個體及組織主觀的推測-——即投機心理左右油價高低。當個體及組織認為石油儲藏量較大時,市場中石油價格隨即下降,反之,當個體及組織認為石油儲藏量較小時,市場中石油價格上升。在1973年,伊朗政變導致的出口中斷消息,就造成了主要消費國恐慌性采購拉高油價。
這種投資心理,在出現多種相關聯(lián)的替代投資產品時表現得更加明顯。這里以黃金為例,黃金作為一種價值較為穩(wěn)定的貴金屬與投資手段,與石油的價格變化呈反向相關。
在2013年四月中旬,黃金的市場價格稍微有所下滑時,投資者顯示出一種僥幸的投資心理,認為黃金價格在小幅下跌后仍會上升,于是沒有撤走在黃金上的投資份額。但當黃金的市場價格開始大幅下滑時,投資者的投資心理則趨向于看跌,預測其價格將暴跌不止,此時大部分投資者會選擇撤走資金,且將該部分資金轉移到石油上去進行保值,大量資金涌入原油市場,導致原油的價格在四月十七日往后開始大幅上漲。
三、結論
由于石油具有戰(zhàn)略性、不可再生性以及分布不均性,其價格大致受供需關系和投資心理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而油價波動又將對工業(yè)生產與投資者產生影響,過于頻繁的波動不利于工業(yè)活動、投資活動乃至國內經濟大環(huán)境的發(fā)展,因此,穩(wěn)定油價的措施是我國亟需落實的。首先,國家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石油的利用率。其次,應增加石油的進口途徑,建設石油運輸管道,保證石油供給的穩(wěn)定性。同時,堅持對我國石油資源的勘探與開發(fā),提高石油的自給率。最后,發(fā)展新能源,完善能源結構,避免結構單一。
參考文獻:
[1]蔣小琴. 石油價格上漲對我國物價的影響研究[D].西南石油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