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留守兒童”是由于父母雙方都不在家而形成的特殊的學生群體,他們最缺少的不是物質(zhì)上的幫助,而是精神上的引領。他們?nèi)鄙俚年P愛、缺乏的自信、缺失的關懷都需要我們教師去彌補,讓愛灑滿他們的心田吧,給他們一個幸??鞓返耐?。
關鍵詞:留守兒童;心理教育;愛心感化;快樂成長
愛是什么?愛是一個眼神,給學生無聲的祝福;愛是一縷青風,給學生身心的舒暢;愛是一場春雨,給學生心田的滋潤;愛是一句問候,給學生春天的溫暖。愛是老師的一個鼓勵的眼神。愛是“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關懷。
社會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農(nóng)村的小夫妻進城打工,留下孩子和老人,有的父母從孩子三四歲就外出,每年也只能過年的時候回家一趟,和孩子接觸時間甚短,孩子整天在爺爺奶奶或者姥姥身邊,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和教育,隔輩人又常常比較溺愛孩子,不會教育孩子,所以這些我們俗稱的留守兒童的教育成了問題!這樣留守兒童便出現(xiàn)在學生的名冊上,他們最缺少的不是物質(zhì)上的幫助,而是精神上的引領。他們?nèi)鄙俚年P愛、缺乏的自信、缺失的關懷都需要我們教師去彌補,讓愛灑滿他們的心田吧,給他們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方不愧師生一場。
一、 無效談話后的另辟蹊徑
在我的班級中有一個叫做盛唐的孩子,真正的熊孩子,聽課態(tài)度極差,別的學生坐得端正的時候,他非要蹬跪在凳子上;課上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想到什么張口就來,還特別愛接下句;課后練習的作業(yè)就沒見到他寫齊過;下課了,精神百倍,像那脫了韁的野馬,撒歡了跑;有時,還為了他心中的兄弟義氣和別人打架……開始也找他到辦公室談過幾次話,他到辦公室也不說話,變成了“呆子”,回班后,依舊我行我素。經(jīng)過家訪,我發(fā)現(xiàn)盛唐的母親在幾年前就離家出走了,父親和爺爺常年在外打工賺錢養(yǎng)家,唯有一個年邁的奶奶在家照顧他的生活起居,就這么一個孫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切都由著他。不過,這個孩子比較孝順,在家表現(xiàn)良好,從來不惹奶奶生氣,和小唐奶奶聊天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他的奶奶根本不知道他在學校是那個樣子。了解情況后,我對于他給予了更多地關注,想要幫一幫這個孝順的留守兒童,我默默地觀察他,尋找他身上的閃光點。
二、 觸動心靈的“賭約”
想要征服一個人,前提是你能否走進他的心,教師想要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應該清楚地了解他們的心態(tài)和喜好。這次,我放下了教師的架子,和盛唐同學開啟了一個大男孩和一個小男孩的對話方式,一次,兩次,三次……在和盛唐聊天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談論籃球方面的知識,他的話便多了,放學時,看見場上那些盤球過人,命中籃筐的學生,那激動的樣子,恨不能以身相替。后來,學校組建?;@球隊,他找到了我,說想去參加校籃球隊。我看出了他非常想?yún)⒓有;@球隊,適時地加了一把火:“盛唐,我們有特長的也要鼓勵,你籃球打得好,要是你能參加?;@球隊,估計我們學校每次都能贏,一旦和其他學校比賽,別的學校的學生也能知道,原來,盛唐籃球打得這么好!想讓大家都歡迎你嗎?”他心動了(這是多么威風的事啊?。?,我接著說:“但是,學生‘德智體美要全面發(fā)展,你的成績有點差?。 彼拖铝祟^,忽然,他抬著頭,看著我的眼睛,說:“老師,我們來打個賭吧,這次測驗,我一定不會還是最后一名的,我會前進的!到時候,你就讓我參加籃球隊吧!”我說:“好,這是你自己定下的‘賭約,我將拭目以待!”
三、 籃球場邊的“掌聲”
果不其然,有了目標就有了前進的動力,這次測驗結(jié)果,盛唐有所進步,超越了班級倒數(shù)第三名,籃球隊張老師告訴我,學校籃球隊每天放學后5:30~6:00進行訓練,這個孩子每天放學都是第一個到場的,練習的非常認真,進步很大,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學?;@球隊的主力了。每次批改完作業(yè),我都去籃球場,每當看到他盤球過人,我給他豎起了大拇指,他投籃命中,我大力地鼓著掌,一個個默默無聞的動作,一次次掌聲,足以給他前進的動力,讓他感受到愛無處不在!與此同時,他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坐姿端正,聽課認真,還能舉手想要回答問題了,我也就一些簡單的問題點他回答,對他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對于一些課堂上聽不懂的知識,他課間也會來找我,讓我給他補一補拉下的知識,就這樣,他的學習也有了一定的進步,期中測試進步了二十多分,我特意為他頒發(fā)了“班級進步之星”的獎狀,后來,他奶奶打電話跟我說:“孩子很高興,在家都能幫我做一些家務了呢!”
前面的路還很長,雖然路依舊難走,但身為教師的我們也決不能苦孩子。我們雖然幫不到他們改變現(xiàn)狀,但是我們可以從心靈方面帶動他們,讓孩子們感受到父母不在身邊也不孤單、不會寂寞。留守兒童的心靈比任何人都脆弱,可能一不注意就會觸碰到他們的底線猶如在他們心中的那條縫上撒鹽,所以我們身為“大朋友”應該更加用心去認識他們、教導他們。
用心感化留守兒童、用愛鑄成一汪清泉滋潤他們脆弱的心。
因為冰心說:“有了愛,就有了一切?!?/p>
參考文獻:
[1]馬勤.淺談農(nóng)民工留守子女的教育問題[J].教育與職業(yè),2005(9).
[2]彭迪.駐校社工:陽光般陪伴孩子們成長[J].社會與公益,2012(7).
作者簡介:
吳博朦,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