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惇
摘要:優(yōu)化高中物理教學、打造新式高效物理教學課堂是新課程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也是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但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在實際開展教育中的教學效率并不樂觀,其“低效”教學阻礙了物理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開展。針對這一問題,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須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現存問題上,為提高其課堂教學有效性“加一把柴火”,只有這樣才能讓高效率教學的火焰越來越旺。
關鍵詞:新課程 ? 高中物理 ? 教學現狀 ? 有效性
伴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深入開展,傳統(tǒng)物理教學課堂的弊端逐漸顯露,對物理學科教學進行改革已經逐漸成為物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但由于受“歷史遺留問題”影響,目前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教學改革并不順利,要想提高物理教學有效性仍需教育工作者“下苦功”。本文筆者將立足于高中物理教學案例,針對高中物理教學問題對如何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多環(huán)節(jié)的方向變革教學課堂進行了分析,進而有效提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低效”存在的問題探析
(一)教學模式單一,學生興趣較差
雖然在教學改革中廣大物理教師將新式教學方法引入高中物理教學課堂,但仍然存在著很多類似于“灌輸式”教學的問題。在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物理課堂無法調動學生參與其中,教學效率自然不高。
(二)重視理論教學,忽略能力培養(yǎng)
高中階段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對學生理論知識的教學,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物理綜合能力培養(yǎng),導致物理教學偏離了教學軌道。在“功利化”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參與物理學習承受了較大的壓力,其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均不滿足于教育要求。
(三)評價體系單一,師本現象突出
缺乏完善的教學評價體系也是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效率低下的另一大問題。在應試教育的牢籠下教師對學生進行教學評價主要是以教師為評價主體、以期末測試為主要的評價方式,從而忽略了對學生綜合能力、價值觀念、學習態(tài)度的看待,進而導致評價無法促進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同時部分物理教師過分強調自己在物理課堂的主人公地位,忽略學生,進而影響了高中物理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對策探析
要想打造符合新課程教育需要的新式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扭轉現下物理教學課堂存在的教學誤區(qū)。高中物理教師就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只有“對癥下藥”,才能提高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一)以新課程理論為方向,變革目標
要想達到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物理教學要求,教師必須找準教學“指明燈”,只有沿著正確的教學大道走,物理教學活動才會有條不紊的開展。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深化自身教學素養(yǎng)的前提下熟悉教育新時期的新式教學理念,結合物理教學的要求變革教學目標。
1.深化自身教學素養(yǎng):首先高中物理教師要確保自身站在物理學科的發(fā)展前沿上,正確看待物理教學,要認識到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除了具備專業(yè)的物理專業(yè)知識之外,還需要巧妙地運用教學技能、較高的信息技術水平等。這就要求物理教師要積極參與各種實訓、調研活動以及學校的培訓活動,不斷豐富自身素質,才能夠為開展有效物理教學做保障。
2.全面認識教學理念:教師要全面認識新課改的新式教學理念,深入貫徹“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切實將課堂還給學生。同時要根據物理學科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來變革教學目標,從知識、能力、情感三維目標上設計物理教學活動,以此來確保物理教學有效開展。
(二)以新教學模式為武器,創(chuàng)新教學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讓物理教學活動“一帆風順”,教師在教學時就要變革目前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存在的單一教學模式,采用新式教學方法輔助教學,以在實施物理教學時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主動思考、主動參與、主動學習下感受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的魅力所在。
比如教師在講解“安全用電”這節(jié)課的時候,可以先給學生放映一個有關安全問題的動畫小短片,放映完成之后提出本節(jié)課的問題,“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安全用電?”,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從而提升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興趣,從而進行更高效率的學習。
在應用新式教法輔助物理教學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兩個方面:
1.教法的特殊性:在教育新形勢下教學方法不再以單一的形式而存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意味著不同的教法之間存在著特殊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實施教學時必須把握其特殊性才能夠發(fā)揮其教育性。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記性合理的匹配與篩選,做到“最優(yōu)搭檔”,以讓教法與教學內容能夠在深度契合下發(fā)揮1+1>2的效果。
如在開展“機械能守恒定律”知識教學時,很多學生對機械能守恒定律這一抽象概念并不理解,無法掌握物體的機械能是如何變化的以及物體機械能的變化和哪些力有關系。這時教師可采用“情境模擬教學法”的教學方法來實施教學,為學生展示各種機械能不能守恒的視頻,如從車站開出的車輛、起飛的飛機、打入木樁的子彈等等。這些都能夠從直觀的角度上讓學生將抽象的物理知識變得具象,理解會更加到位,學習的有效性也會大大提高。
2.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在采用新式教法實施教學時要注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公,不要讓自己“喧賓奪主”成為了新式教法的主人。這樣不僅會導致新式教法的教學有效性降低,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教師必須正確把握新式教法,在應用新式教法時切實突出學生的主人公地位。
如在開展“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物理實驗教學活動時,為讓學生能夠在親自動手、深入體驗下探究相關的物理知識重點,教師可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物理實驗活動。該教學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讓學生在“同組異質,異組同質”的搭配下相互合作。在教師的適當指引下,學生們很快根據不變量與變量的實驗器材找到了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對知識的學習不僅到位且有趣,學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實踐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三)以課堂新問題為指引,激發(fā)能力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想讓學生能夠對物理知識學習充滿期待,深入物理教學課堂,教師就必須積極提出相應的物理問題,以問題作為指引來引發(fā)學生深入物理世界。教師在進行提問時要注意三個要點,進而確保教學問題能夠最好的促進物理教學。
1.問題要具有趣味性:要想激發(fā)學生思考物理知識,配合教師參與物理學習,掛件要在于讓學生“思”,也就是要注意問題的趣味性和引導性。倘若在物理課堂上平淡的提出“知道了嗎?”、“是這樣的嗎?”這些問題,不僅沒有思考價值,也缺乏趣味性,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也不會被調動。
如在講解電流、電壓以及電阻這堂課的時候,對于這種抽象的知識,教師不能單純的一味進行講解,要用一些有趣又吸引人的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們的思考。例如“家里的燈泡是如何變亮的?”,“為什么一插電電器就工作了?”等等這些問題來激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2.要給學生思考空間:其次教師要在提出問題后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很多學生在教師提出問題還沒有合適的運轉思維時教師就轉向了下一知識點,這很容易讓學生的思考“中斷”,學習效率不升反降。
比如在講解力學這堂課的時候,教師可以把一節(jié)分成好幾個小節(jié)來講解,在中間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理解時間。例如第一小節(jié)講解“力的產生”,等學生完全消化理解之后再進行第二小節(jié)的講解,以此類推,從而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3.問題提出適當分層:每個學生都因學習能力、基礎知識在物理學習中有所不同。
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適當的分層,要注意針對不同的學生設置不同的問題,這樣才能夠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加以思考,進而實現提高每一個層次學生物理能力的最終目的。
如在開展“磁現象和磁場”知識教學時,教師可先在教學前讓學生們通過網絡去獲取有關磁現象和磁場的知識。然后在課上提出一些問題如“生活中的磁現象有什么?”、“磁場的應用有哪些?”等,這些問題給學生以表現自己和展示自己的舞臺,學生踴躍回答對后續(xù)的知識學習充滿趣味。這時教師在結合教學知識提出更具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那么磁究竟是什么?”引出磁場知識教學,學生的反響熱烈,積極配合教師投入教學活動,教學效率令人滿意。
(四)以新評價機制為前提,提升自信
當然,教師也要注意變革高中物理教學課堂現存的評價機制,充分發(fā)揮評價環(huán)節(jié)的積極作用,利用評價環(huán)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自信心,讓學生能夠在被全面認可下不斷提升自己。
首先教師要建立多主體的教學評價模式,除了教師之外納入學生、家長到評價主體中來,允許學生互評、自評,讓學生能夠在教師與家長的認可和鼓勵下不斷發(fā)現自身的優(yōu)缺點。同時教師要豐富評價的內容,變過去的功利評價為學生的能力評價,關注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以讓學生能夠在提高自身物理能力的前提下參與物理學習,進而提高物理教學課堂的物理教學有效性。
三、結語
教育和時代的號召要求廣大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投身于物理學科教育事業(yè)中,這是學科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因此高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須正視目前高中物理教學課堂存在的“低效”教學問題,在解決問題、加以反思、及時變革的前提下為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注入有效教學的“催化劑”,從而讓高中物理教學課堂教學有效性得以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季保民.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分析[J].教育現代化,2017,(07).
[2]李湘輝.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05).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岷縣岷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