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仁 丁寶 孫飛飛 丘利雅 李陛方 黃創(chuàng)智 梁愛萍 郭舒 湯斯斯 湯亞新 林振良
摘 要:該研究根據象牙香占的特征特性,通過實施“三控施肥結合發(fā)酵有機水溶肥改進技術”,探索總結出了一套象牙香占的有機高效栽培技術,以期為提高稻米產量和品質,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重金屬污染提供參考。
關鍵詞:象牙香占;有機水溶肥;高效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345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19)19-0018-02
象牙香占是臺山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由香絲苗126×象牙軟占雜交選育而成的香型品種,于2006年通過廣東省品種審定(審定編號:粵審稻2006044)。象牙香占在蕉嶺縣進行了4年有機栽培試驗、示范,主要品質指標:整精米率52.5%,堊白粒率5%,堊白度1.1%,直鏈淀粉18.1%,膠稠度77mm,食味品分82分。主要農藝性狀指標:全生育期早造種植128~132d,晚造種植116~118d,株高90.4~95.1cm,穗長18.7~20.2cm,有效穗340.5~343.5萬/hm2,每穗總粒數125.2~132.5粒,結實率80.7%~82.8%,千粒重18.5~19.2g。
蕉嶺縣地處粵東北部,水稻栽培歷史悠久;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相對濕度76%,降雨量1674.9mm,日照1738.4h,全年無霜期347d。為了更好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稻米品質,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本研究深入分析了象牙香占的生物學特性、適應性和穩(wěn)產性,在蕉嶺縣新鋪鎮(zhèn)金沙村實施“三控施肥結合發(fā)酵有機水溶肥改進技術”,探索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象牙香占有機高效栽培技術。
1 田地選擇
(1)田塊必須集中連片,不能夾雜非有機田塊;(2)基地產區(qū)必須遠離污染源,如化工、水泥、工礦等企業(yè),污水區(qū),廢渣、廢料堆放區(qū),大型養(yǎng)殖場及生活垃圾場等;(3)建立相對獨立的排灌系統,采取有效措施,保證所用的灌溉水不受禁用物質的污染。選新鋪鎮(zhèn)金沙村生產基地周圍半徑5km無工礦區(qū)、交通主干線、工業(yè)污染源、生活垃圾場等,空氣優(yōu)良,水、土質無污染,排灌方便,土層肥沃深厚,為壤土或沙壤土,土壤、農田灌溉用水和大氣條件等符合有機農產品生產環(huán)境標準。
2 培育壯秧
“秧好半年禾”,蕉嶺縣高山源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投資160多萬元建設1600m2現代基地育秧大棚,實現水稻育秧生產機械化、自動化。大棚全部采用鋼骨架結構,棚內裝備有育秧機、碎土機、葉面肥噴灌、自動澆水、機械通風等設備,由電腦控制溫度、濕度。通過嚴格的溫濕度控制,提高了秧苗素質,為機械化插秧提供了標準化、高質量的秧苗。
2.1 播種時間及秧齡 早造2月下旬播種,用種量26.25kg/hm2,秧齡25d左右;葉齡4葉1心時開始移栽。晚造6月下旬播種,用種量26.25kg/hm2,秧齡20d左右,葉齡4葉1心時開始移栽。
2.2 浸種催芽 先用生石灰水進行種子消毒處理,按照生石灰、水1∶100的比例調和制作生石灰水浸種0.5h,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種子;然后浸種催芽,時間選擇在下午,用冷水浸種20~24h,撈出后用清水沖洗干凈。普通浸種用清水水洗,發(fā)芽率不如用生石灰好,生石灰有堿性,有利于打破種皮。將浸種處理過的種子裝入用松樹木做的樹箱,第1次用溫水淋,鋪上遮光網、放干稻草、蠟紙蓋好進行催芽;第2次用溫水淋,待稻種破胸露白,發(fā)芽率高達95%以上;第3次用溫水淋,再次蓋好;第2天轉白色;第3天,秧白根長到0.2~0.5cm,以0.2~0.3cm為宜,對溫度適應較好。
2.3 秧盤泥土配制 擺完秧盤后,接著把用黃泥土、黑泥土混合拌勻的干土,破碎、篩選,加花生麩,進入育秧機裝盤、噴水、落種,再復土,然后將375kg/hm2茶麩,1125kg/hm2花生麩均勻涂抹放置于秧盤上。茶麩鋪在花生麩上面,用于防治蝸牛、田螺、螞蟥、稻飛虱等害蟲。插秧時,打底用茶麩,防蟲殺菌,并為秧苗提供養(yǎng)分。
2.4 機械插秧 根據插秧機作業(yè)技術特點,結合水稻有機栽培的技術要求,機插秧必須具備3方面基本要求:一是秧塊標準,秧苗分布均勻,根系盤結,能適合機械栽插。二是秧苗個體健壯,無病蟲害,能滿足高產要求。插秧前重施有機肥,使用茶麩、羊糞、花生麩、生石灰發(fā)酵的有機水溶肥,殺粘蟲、福壽螺。三是確定適宜的株行距,插秧機一般設定為18cm×30cm,秧深度在20mm最好。適時早插,淺插、勻插,基本苗以19.5~22.5萬株/hm2為宜。機插后拋秧補空,拋秧第2、3天的秧苗即可長出新根。
3 田間管理
3.1 “三控”施肥 采用“三控”施肥技術結合發(fā)酵有機水溶肥,根據“三控”氮、磷、鉀的施用量,估算出發(fā)酵有機水溶肥氮肥的量,按照4∶2∶3∶1的用量標準和施肥時間,分別施發(fā)酵有機水溶肥400∶200∶300∶100。有機肥的制作一般使用羊糞等農家肥快速除臭、腐熟,羊糞為熱性肥料,要通過發(fā)酵腐熟后施用到農田里。腐熟的標準是當用手抓羊糞,指縫有水印,無水滴往下滴。
3.1.1 施肥比率 插秧前1~2d取3000kg/hm2發(fā)酵過的有機肥按照1∶15的比例調和45000kg/hm2水,制作有機水溶肥,推薦采用水肥一體化自動灌溉施肥。
3.1.2 施肥時間 插秧15d后施分蘗肥,取1500kg/hm2發(fā)酵過的有機肥按照1∶15的比例調和22500kg/hm2水,制作有機水溶肥,殺蟲并改良土質。栽插25d后,視秧苗生長情況,按照1∶15的比例調和5625kg/hm2水,制作有機水溶肥,施375kg/hm2發(fā)酵有機肥。栽插30d后取2250kg/hm2按照1∶15的比例調和33750kg/hm2水,制作有機水溶肥,施壯苗肥。栽插45d后即抽穗期前,取有機肥750kg/hm2按1∶20的比例調和15000kg/hm2水,制作有機水溶肥,施穗肥。實行“三控”施肥,減量施肥。
3.2 中耕除草 插秧后15~30d,秧苗根系生長穩(wěn)定后,進行人工耘田,疏松泥土,使根系更好地深入泥土。田間采用人工除雜草,除草選擇在第40~50d左右;并用割草機鏟除田邊、溝邊雜草,減少田間病蟲源。
3.3 及時曬田 當每株莖蘗數達到10個左右時,要及時曬田,防止無效分蘗過多發(fā)生。早稻往往雨天較多,常常難以曬田,因此應減少前期施肥量,雖然禾苗前期較黃,分蘗數少,生長比較慢,但后期穗子大,能增產。
3.4 病蟲防治
3.4.1 農業(yè)防治 采用茶麩150~225kg/hm2,生石灰150~225kg/hm2進行除草劑,減少病蟲感染源。用生石灰、茶麩防治稻飛虱、紋枯病,生石灰為堿性,具有殺蟲防病、殺菌消毒的作用;茶麩含茶皂素。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同時,發(fā)酵有機水溶肥的總含氮量減少,病蟲害發(fā)生相對較輕,稻苗植株抗性增強。對白葉枯病、紋枯病、福壽螺等病蟲,早造用150kg/hm2生石灰預防;晚造比較容易患紋枯病、白葉枯病,一般用量為300kg/hm2。抽穗時,一般在4∶00—5∶00打生石灰,有露水時最好,讓生石灰順著露水從葉上流到根部,對防治二化螟、三化螟有好處。
3.4.2 物理防治 用人工清除田間雜草,防止雜草種子的傳播,割的草用可喂魚。采用割草機鏟除田邊、溝邊雜草,減少田間病蟲源。安裝使用太陽能殺蟲燈誘殺害蟲,白天太陽能板匯聚太陽能,根據昆蟲的趨光性,選擇合適的時間段開燈。殺蟲燈開燈時間從第1天的18∶00—19∶00到第2天6∶00—7∶00。懸掛225張/hm2粘蟲板,放置45個/hm2二化螟性誘劑誘捕器,用于誘捕害蟲。
4 適時收獲
優(yōu)質絲苗稻米象牙香占有機種植全生育期早造128~132d,晚造116~118d,一般成熟后120~130粒/穗。有機水稻成熟以9成黃時收獲為宜,收獲過早,青米多、籽粒不飽滿、產量低,影響米的品質;收獲過遲,容易脫落或穗上發(fā)芽。收獲時防止稻谷污染,對收獲工具進行徹底清理。對有機稻谷的運輸工具清洗干凈,收獲后稻谷及時干燥。加工稻米車間嚴格清理后加工,嚴防污染和混雜,有機稻米的包裝采用自然材料或符合衛(wèi)生標準的材料,包裝時不使用防蟲劑和防腐劑等化學物質。
5 小結
對優(yōu)質絲苗米品種象牙香占在蕉嶺進行有機高效栽培,實施“三控施肥結合發(fā)酵有機水溶肥改進技術”,提升了土壤肥力,減少了土壤重金屬污染,有效地提高了稻米產量和品質。
參考文獻
[1]王惠昭.象牙香占抗倒伏栽培技術[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40-41.
[2]陳國軍,雷舜,唐湘如,等.新型栽培技術對水稻產量及稻米品質的影響[J].中國稻米.2016,22(6):66-70.
[3]王茂輝,鐘春燕,聶金泉,等.肇慶市有機稻種植品種的篩選與研究[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8,46(16):51-54.
[4]范平珊,羅昊文,段美洋,等.淺水灌溉對直播稻秧苗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響[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1):28-32.
[5]李啟標,陳嗣建,陳永宏,等.水稻應用綠圖復合微生物肥效果試驗[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5(1):28-32.華北農學報.2018,(1):17-18.
[6]李啟標,陳嗣建,陳永宏.品種多樣性在有機水稻種植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9(13):46-47.
[7]羅一鳴,肖立中,潘圣剛,等.香稻專用肥對香稻光合物質生產特征的影響[J].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2015(1):28-32.
(責編:汪新國)